跨文化翻译的文化缺省和翻译补偿
2020-08-20王唯怡
王唯怡
摘 要: 英语和汉语受到现实发展及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存在相当大的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不少原文的文化缺省现象对跨文化的信息传递造成了干扰,这些问题亟待解决。译者应该审慎处理原文背后的文化信息,运用合理的翻译方法补偿其中的文化缺省信息。
关键词: 跨文化翻译 文化缺省 补偿方法
引言
翻译是以语言活动为载体的文化交际和文化传播活动,目标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将一种语言转换为其他语言,其次并非单纯的代码转换,必须如实传递和表达原文的本来含义和意义,让译文读者准确把握原文负载的各种文化信息。翻译界普遍认为,究其实质而言,翻译是某种文化社会背景下的一种语言内涵和意义如实地再现于其他文化社会背景的语言中。翻译之所以难,关键在于如何把握、翻译和理解其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既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又会受到文化的制约。通常情况下人们难以克服文化层面的差异和其在语言中的文化信息传递、表达和反映。
一、文化缺省和翻译补偿介绍
1文化缺省的介绍
1954年Charles F. Hockett最先提出了“文化缺省”的概念,认为它系“形式上的任意漏洞”①(112-115)。国内首先研究文化缺省与翻译补偿问题的是王东风(1997),他指出文化缺省的含义是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能够共享而被自动省略的、被默认的那些背景知识,所以这类背景知识“不在场”,然而“事实上它是那种不在场的‘在场”②。作者还结合不同类型的缺失内容,将文化缺省划分成了“语境缺省”“情景缺省”及“文化缺省”。“文化缺省”是原文中文化背景知识被省略的情况。
从此处可以看出,文化缺省表明作者和意向受众沟通交流过程中省略了双方共同拥有的有关文化知识和文化背景,受众脑海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能够激活这些缺省信息。但是在进行跨文化交际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必须解决文化缺省的问题,进行适当的文化补偿,让译本受众能够连贯、准确而全面地把握和理解译本语义,填补文化缺省带来的“意义真空”,充分调动语言外的多种因素,使受众尽可能地理解话语,形成连贯化的译本语义。它对译者提出了较高要求,译者需要具备双文化能力和双语能力,适当地开展文化补偿活动,将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准确表达出来。
2.翻译补偿概述
因为目的语受众缺乏源语言和原著的相关背景知识,双方存在一定的文化缺省等,译者必须对文化缺省问题作出针对性的翻译补偿。译者为了解决文化缺省的问题,要尽可能地理解和把握源語言的丰富文化内容,掌握与其相关的各类文化形象和知识背景,能够熟练使用目的语,采取恰当的翻译方法,把知识经验和语篇信息结合在一起,充分理解、翻译、传递出源语言承载的大量文化信息。梅森(I. Mason)和哈蒂姆(B. Hatim)指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采取等效代替的方法弥补跨文化交际中的损失,在目的语文本中营设类似的表达效果,对源语文本的相关文化损失进行弥补。夏廷德指出,翻译补偿要结合翻译目的和文本类型,以目的语表达手段为主,以目的语规约为辅,补偿翻译活动的文化缺省现象。“文化补偿”是通过目标语的相关语言表达手段,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本缺失的重要信息进行弥补的一种方法,以让译文更忠实于原文本③(25)。王大来指出,文化缺省补偿要能够让译文受众享受一定的美学价值、享受文化探索的乐趣,而且应该结合目标语的接受语境采取恰当的文化补偿手段和方法④(5)。
二、跨文化翻译中文化补偿的相关方法
1.直译加注法
这种方法可以保留源语言的相关语言形式,注释可以适当补偿其中的文化缺省内容,让目的语受众充分把握源语缺失或者省略的各种文化内涵。假如仅仅直译而不加注释,原文的文化形象不能让目的语受众产生情感共鸣,也无法增加他们的文化体验,译文显得难懂、干涩。直译加注法非常适宜于宗教文化、古代思想、传统艺术,或者社会文化翻译中的文化缺省问题,翻译过程中应该完整地补充缺省的宗教信息、社会背景、思想演变、艺术内涵等。南京博物院端午节这个传统民俗的资料,译文未能有效地补偿它的文化缺省信息,以下是节选内容: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它的起源与纪念屈原投江这一传说有关。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celebrated on May 5 of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which is related to the tale of commemorating the death of Qu Yuan。概述了端午节的情况,以音译方式对主人公的名字进行翻译,然而国外受众不够了解 中国历史,不清楚屈原的社会贡献、身份地位、所处年代等资料。所以,笔者提议在译文下添加尾注,丰富这段材料的背景知识:Qu Yuan (340 BC- 278 BC): a Chinese scholar and minister to the King from the southern Chu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2.增译法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采取直接翻译加上注释的方法,以保持原汁原味的文化内涵,但是如果频繁采取脚注或者尾注的方式,读者就必须同时关注注释和译文,不能保障阅读活动的连贯性。此处的增译法指的是,允许译者在从事翻译活动时增添若干句子、短语或者词汇,传递原文的文化信息和文化缺省的内容。它可以在译文中添加一定的文化信息,不但能够让读者感受源文本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特色,而且能够强化阅读连贯性。国内博物馆、纪念馆、民俗文化景观、历史文化遗产、各级非遗文化数量众多,涵盖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特别适宜增译法。比如“在明清文人的集体记忆中,苏州有着无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位置”。In the collective memory of literati from Ming Dynasty(1368-1644)and Qing Dynasty(1644-1911), Suzhou occupies as irreplaceable rank of history and culture.国内受众非常熟悉明朝、清朝的情况,原文中并未提到它们的起止年份,但对国外受众而言,他们不熟悉中国历史,不能准确把握此处“明清文人”的含义。译文增加了清朝、明朝的起止年份,让国外受众能够深刻地把握和了解这两个阶段的具体时段。
3.音译加注
在翻译部分物质文化的过程中,部分专有名词出现了文化缺省的现象,音译加注是相对理想的翻译测控。音译维持了物质的本来面目,加注补偿了其中的文化缺省内容。不少物质文化的英语翻译表达都运用了这种翻译方法,比如夹金织银Jiajinzhiyin(woven with gold and silver threads);对联 Duilian(a pair of scrolls containing a poetic couplet ,etc.or Chinese couplets written on scrolls);楹联 Yinglian(pillar couplets);流水对 Liushui dui(same meaning expressed in two sentences,e. g. a couplet);对子 Dui zi(antithetical couplets)。
4.套译法
如果源语言概念在目的语中有相近或者相同的语义对等物,仅仅是源语言的形式或者形象不同,此时就应该舍弃这种形式或者形象,通过套译法实现语义层面的对等。针对物质文化出现的缺省现象,假如两种语言有相近或者相同的对等物,也能够采取套译法。针对物质文化的相关缺省问题,使用套译法能够让西方受众熟知的概念或者事物取代源语言的陌生部分。比如南京秦淮河的概况中有“十里珠帘”“十里秦淮”,它们被非常巧妙地译为“Five-kilometer bead curtain”“Five- kilometer Qinhuai”。“里”是中国的长度计量单位,“一里”等同于五百米。译文不再采取西方受众不熟悉的“里”,替换为他们更习惯的“kilometer(公里)”,与规范化的英语表达习惯相吻合。“寸锦寸金(One-inch brocade equals one inch-gold)”同样采取了套译法,把“寸”变成了西方受众熟知的“inch(英寸)”。尽管“一寸”和“一英寸”未能实现数量等同(一寸大致等于1.3英寸),然而它仅仅是为了凸显云锦之贵重,这种处理方式不会对原文意思的传递造成不利影响。“鱼米之乡(a 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也运用了相同的翻译补偿方法。再如,“披麻戴孝”是国内民间普遍的丧葬风俗,它指的是长辈去世后子孙头上戴白、身披白色麻布,以示哀悼。但西方人通常情况下穿着黑色服饰参加葬礼,译文把“麻”和“孝”换成了西方受众習惯的穿黑色丧服,变成了“wear black for mourning”,充分关注中西方不同的丧葬文化,发现双方的文化差异性,使译文更接近译文受众的风俗习惯。
5.释义法
释义法能够用来翻译中文的各种典故、成语、谚语、俗语和歇后语,特别适宜于对语言文化方面的文化缺省进行文化补偿。假如源语言论述的相关事物、概念在目标语中不存在近似或者相同的概念,或完全缺乏这方面的概念,应该对源语言中的意象做出改变,直接解释源语言的本来含义。特别是源语文化富有鲜明特色、民族色彩的各类信息,典故、成语等,采取释义法能够对文化缺省做出有效补偿。比如,曲高和寡(too high to be popular);得陇望蜀(The more you get,the more you want.);扬眉吐气(to be elated);完璧归赵(to return something to its owner in good condition);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to snap and snarl at a kind - hearted man);骑驴看唱本——走着瞧(wait and see)。这些译文都舍弃了源语言中的既有形象,不再注重字面意义,而是表述出了寓意和内涵,译文和原文实现了寓意层面的文化对等。
6.押韵法
押韵法涵盖了头韵法和韵脚法等,头韵法指的是在英汉互译过程中采取押头韵的方法,对反复、叠音、对仗等多种汉语表达形式进行补充。在“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这句表述中“得得”体现出了悠闲自得的情趣,传递了诗人得意、虔诚的心情,英国翻译家霍克斯在翻译过程中将其译成“weary walk”,采取头韵w,传递了音韵层面的朗朗上口。因为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存在差异,汉语诗歌存在大量的偶句押韵,通常情况下采取一韵到底的方式。但是英语诗歌形成了非常灵活的押韵方式,既可以交错押韵,又可以隔行押韵等。从英汉互译的情况来看,当然能够采取韵脚法对其中的文化缺省进行翻译补偿,韵脚法采取了句末押韵的方法,补偿汉语表达中的押韵或者对仗。就《红楼梦》而言,杨宪益译本把韵律色彩鲜明的汉语诗歌翻译成了抑扬格五音步,以求达到抑扬顿挫的英文表达效果。霍译本同样体现出了这种翻译效果,如《问菊》中的“欲讯秋情众莫知……解语何妨片语时”,把它译成了“Since none else autumns mystery can explain ... Converse with me,since me you understand”。
7.词缀法和词缀法
词缀法指的是在英汉互译过程中采取单词前缀或者后缀的手段,对汉语的反复、对仗等语言表达方式进行补偿。《红楼梦》第三十四回这样写道:“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霍译本运用“groundless”“wordless”,对这句话语的对仗形式进行补偿。
其次是词汇法。译者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结构相同或者词汇重复的词组,对汉语文化的反复和对仗等进行弥补。如杨译本在翻译“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过程中,重复运用“ill-fated” “confounded”,达到良好的对仗表达效果。在处理“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的过程中,霍译本采取了“unexpected”等重复方式,对原著的表达形式进行了弥补。杨译本在处理“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的过程中,为了让“静日”和“良宵”形成对仗,采取了词组“One Ouiet Day”“One Quiet Day”,巧妙地对原文本身的对仗结构进行了弥补。
结语
英语翻译应该是学科和艺术的统一体,而非文本间的简单转换或者重写。受到中西方社会实践、历史社会发展、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的影响,中英语言间存在显著的文化差异,双边的文化缺省影响文化信息的相互交流。不少创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未能充分关注译本受众的认知特征、接受能力,给原著译者造成了不少困难。为此译者在从事翻译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做出一定的文化补偿,同时忠于原作作者和译文读者,采取恰当的翻译方法和处理方式,对原著作的丰富文化信息予以充分尊重、如实翻译、准确表达,把握好“度”,将原文的文化信息和艺术效果如实呈现给译本受众,稳步促进跨文化交际和中西方文化传播。
注释:
①高凤霞.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空缺现象探讨[J].社科纵横,2010(3).
②王东风.连贯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③Shuttleworth M.,Cowie M..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④王大來.翻译中的文化缺省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参考文献:
[1]高笑梅,王晓蕾,夏梅花,文化补偿方法在汉英翻译中的应用——以林语堂英译作品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11(3):116-120.
[2]齐建涛.略论翻译中文化缺省补偿策略的得失[J].九江学院学报,2008(1):89-91.
[3]焦荟洁.论《红楼梦》翻译的文化缺省及翻译补偿[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7,16(3):72-74.
[4]卢静.中国民俗文化英译中的缺省及补偿策略[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20,40(1):57-63.
[5]谢华,鞠文平.浅析跨文化翻译中的缺省和补偿——归化与异化[J].海外英语,2013(3):174-175.
[6]苏跃.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补偿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175-176.
[7]李家春,崔常亮.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缺省现象与文化补偿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6(2):117-119.
课题: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师教育振兴计划指导下民办高校学前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课题批准号:2019-GX-459);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科学研究项目“教师教育振兴行动下非师范独立学院参与师范英语人才培养可行性研究”(立项编号:ky20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