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纳教育理念下随班就读的教学方法
2020-08-20杨惠园
杨惠园
摘要:随班就读作为我国特殊教育的主要安置形式,在全纳教育理念指导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不断发展,在当下的社会中已经取得了相当规模的长足进步,但随班就读在全纳教育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始终贯彻着“零拒绝”,并没有对受教育者的限定和标准,导致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功能泛化逐渐明显,间接影响了随班就读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为实现随班就读的长久性良性发展,需要对全纳教育的下的随班就读教学方式加以创新,并根据教学情境设置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最终实现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平衡。
关键词:全纳教育;特殊教育;随班就读;教学方法
隨班就读安置形式是指在我国实施的将特殊学生安置于普通学校与普通学生一同接受教育的方式。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推行。我国随班就读安置形式在全纳教育的指引下不断发展,在当下的社会中已经取得了相当规模的长足进步,在2016年我国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表明,我国随班就读生入学率已达特殊学生总数的56%。这表明我国特殊教育的开展形式已经逐渐将重心向随班就读倾斜。但是随着随班就读规模化发展不断提升,随班就读班级教学不断功能泛化,本文将对随班就读的功能泛化的表现和所导致的因素加以分析,并结合实例给出全纳教育理念下随班就读的教学方法建议,以提升随班就读质量,实现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平衡做一定参考。
一、随班就读功能泛化的表现
(一)我国教育国情和部分特殊学生受教育的冲突依旧明显
随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特殊教育的入学率,并且强行拉高了教育均等的水平,但是在实践工作中多数随班就读受教育者的学习成长质量问题逐渐表现,“随班混读”“随班就坐”“随班就混”等词句形象地将随班就读受教育者的尴尬境地形象地表露出来,虽然受特殊教育受教育者形式上随班接受教育,但是实际上却和教学活动格格不入。有研究对“回流”到特殊学校的原随班就读的受教育者进行质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这一类受教育者的障碍程度难以界定,但是他们却是实际上的自闭症或智力障碍者,按照全纳教育的理念,他们可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但却难以适应普通学校的教育环境,进而返回特殊教育学校。诚然,这一类型的学生“回流”普通学校的特殊教育管理不完善以及教育理念兼容性有相当部分的关系,但是特殊学生的入学前就读性质判定错位也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
(二)普通学校教学秩序对随班就读安置形式存在干扰不兼容问题
全纳教育的全面实施让我国随班就读安置对象范围扩大,将不再只限于智力落后学生、聋哑学生以及肢体残障学生,其他如心理问题学生、情绪行为学生以及超常学生也被纳入了这一范围。但“零拒绝”的随班就读模式将所有特殊学生的教育问题统一处理,不免出现不兼容问题,让普通学生的教育受到损害,同时还不能保证特殊学生的教育质量,这使特殊学生本身、普通学生以及教师都面临挑战。
二、随班就读学生学习案例分析
随班就读教育中的脑瘫患儿的教育是教学过程中一大难点,与一般意义上的聋、哑、盲儿童的特殊教育不同,脑瘫患儿的教育主要在训练方面和其他学生不同,这一群体主要表现在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智力低下以及行为情感等多方面的与普通学生有较大差异,因此,脑瘫患儿的教育康复教育涉及范围很广,需要关注其学习生活技能以及社交技能等方面,下面将对脑瘫儿患者实施随班就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
(一)不能及时跟上班级教学步骤
由于脑瘫患者学生的智力和普通学生表现出巨大差异,课堂教学不能及时跟上教学老师的授课过程,而学校教师为考虑其他普通学生的教学进度,中断教学课堂对随班就读学生开展辅导将会消耗大量的课堂时间,这样一来也会影响全纳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素质普遍提升理念,对此,招收到普通课堂教学和特殊学生群体之间的学习进度跟不上的矛盾将是随班就读模式下的关键点。
(二)社交障碍病理影响情感技能培养
随班就读学生的认知、感知、理解能力不如同龄普通学生,而且在情感上他们也有特殊的心理状态,有些随班就读生的情感状态还要比普通学生丰富,教育的基础一直都是“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对于脑瘫儿学生的教育来说,需要不断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激发随班就读学生社交情感,用感情这一催化剂创造课堂教学的和谐环境,利于学校教学目的的实施。
三、随班就读教育方法发展策略
(一)加强引导式教育的功能性作用
引导式教育最先由匈牙利的一名教育学家提出,一开始就是针对脑性瘫痪儿童的教学问题提出的,作为一个综合系统,可以让特殊学生极大地融入到社交体系和教育体系。引导式教育需要授课教师通过预先制定的合理活动,在言语、智力、运动、社交以及个性等方面全面对特殊学生加以培养和教育。
(二)创设适合课堂教学情境
随班就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老师不应因学生差异而给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而应严格把握全面教育的教学基调,对课堂内容进行设计,让每位学生都融入到课堂中,激起每一位学生的情感,带领他们在合适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学习情感技能。同时,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感,达到全而发展的目的。
(三)恰当运用教师的非言语行为
随读生由于大脑功能缺陷,记忆力差。课堂听读有困难,因此,教师的授课过程应该充分运用非语言教学行为。并时常以亲切和蔼的目光微笑地注视特殊学生,伴以鼓励的语言,如“你能行”“你肯定能答好”等,让这一类学生能够有勇气和信心融入到课堂中,参与课堂互动,并在他们迈出第一步后给与适当的鼓励,充分发挥非言语行为在课堂上传递信息的作用,以便收获课堂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总结
实现特殊教育规模与质量双向发展,不仅是国家政策的硬性规定,更是社会保障每个特殊学生受教育权的现实诉求。在我国随班就读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型关键期,学校课堂教学应该贯彻“量体裁衣”教育理念,不断完善随班就读教育方式和方法,保证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并根据教学情境设置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最终实现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平衡,促进随班就读回归特殊群体教育的原功能,切实保障随班就读教学的高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