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冰山”视角下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2020-08-20向章宇

青年时代 2020年12期
关键词:视角高职学生培养

向章宇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对于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社会越来越需要他们毕业以后作为劳动力大军进入国家建设之中,高职学校除了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工作能力,还必须培养其隐性职业素养,这是决定他们未来发展前景的重点因素之一。再加上如今的市场对于人才要求更高,如果高职学生没有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素养,毕业就很容易转变成失业,在“素质冰山”视角下,隐性职业素养培养就显得更重要,因此,对于高职学生的培养和提升也就尤为关键。本文就“素质冰山”视角下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素质冰山”视角;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

一、引言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已经得到快速的发展,社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各方面的技能型人才,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要求职业院校进行职业教育大胆改革,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广泛需要的专门人才;高职学生作为市场需求的储备人才,不仅要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还要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如今,社会就业对于用人标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素养,尤其隐性职业素养可以决定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的可用性和可塑性,更被社会和用人单位所看重。因此,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未来就业率,在“素质冰山”视角之下,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素质冰山”视角下加强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一)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直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的重心大多都放在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上,他们认为学生只要拥有比较扎实的职业技能就可以符合企业用人标准,严重忽略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与塑造。实际上,现代企业对于用人标准有了很大的改变,注重的是德才兼备,拥有工匠精神的企业人才是企业的首先考量。企业在进入高职院校选择人才的时候,不单单会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考查,更会关注学生的职业素养。过去,高职院校一般会忽视学生的职业素养特别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的显性技能比较强,而隐性职业素养比较弱,高职教育也几乎完全成为了谋职教育。客观来讲,高职学生的显性技能和隐性素养都是不可缺少的,以动机、价值、品格、态度为因素,涉及职业信念、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作风的隐性职业素养更重要,对于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培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当渗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保证学生职业理想的确立、职业情感的培养、职业精神的塑造,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现状,服务社会,正确看待自身存在的不足,补短板,强弱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隐性职业素养的育人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够将高职学生的素质全面提升,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让学生在真正进入社会之后可以立足,拥有更好的发展前途。

(二)实现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职业教育20条”明确指出,高职院校必须要将“立德树人”作为目标,人才合格作为标准,将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加以强化与培养。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转型阶段,片面强调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而忽视专业实践精神等的培育,显然与国家提倡的理念相违背,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只传授专业技能,更要注重文化素养及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同时,高职院校还必须将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就业需求等元素相融合,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前提之下,为学生建构隐性职业素养培养体系,这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增强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确保高职院校输送到社会中的都是合格的可用之才。

(三)是提升高职学生能力的必然要求

如今,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逐渐变化,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企业的首选。大部分高职学生在毕业之后就会进入企业工作,但是,当前出现就业率低的状况,尤其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其就业质量相对比较低,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毕业就相当于失业。而有的学生虽然可以进入到企业中工作,但其可持续发展性是非常小的,这也反映出了我国市场化企业的现状,即供过于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用人标准不完全符合。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将高职学生的就业率提上去,就必须重视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从客观角度来说,就业难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深层的问题则是学校并未重视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特别是在当前“素质冰山”视角之下,市场最缺乏的就是“能力+素质”人才,如果高职学生拥有较好的职业素养,在企业当中一定会大放光彩。一个人的能力不足可以通过后期培养来塑造,而一个人没有职业素养,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职业素养不仅可以从工作当中看出来,还可以在生活中体现出来,若人没有素养,那么自然不会拥有职业素养。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将职业标准作为导向,放眼未来,站在市场及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将两者的发展趋势相结合,制定专门的培养计划,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努力适应市场化现代企业的就业需求,为學生的就业找到路径和方向。

三、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策略

(一)将就业指导型转化为职业指导型

目前,我国很多院校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都集中在毕业前夕的信息发布或组织招聘等工作环节上,并没有对学生的职业认知和隐性职业素养加以强化培养。学生在选择就业的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和盲目的状态,他们并没有给自己制定一个完整的未来就业规划,而高职院校也没有给他们指明一条合适个人的路径。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目前我国倡行的是素质教育,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可以突破传统就业指导的局限性,让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更多地学习到以职业为导向的教育思想,使学生既具有“硬技能”即专业技能,又具有“软技能”即隐性职业素养;在强化自身就业选择指导和就业服务的过程当中,把重心转移到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过程中来。从整体上看,这样的指导类型更符合高职学生,更利于高职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让学生发展成为知识技能和智慧精神的源泉,而非无源之水。

(二)将阶段指导型转化为全程指导型

在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中,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是一种全程教育,隐性职业素养同样贯穿高职学习阶段的全过程。职业指导工作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以往的职业指导,大多数都是在学生毕业之前对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再传授给学生一些就业技巧,让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顺利进入企业工作。这样的指导方式,虽然有着一定的必要性,但从最终的结果上来看,属于临时抱佛脚。当高职学生在临近毕业的时候,他们的心理和情绪都会发生一些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高职院校在学生临近毕业前再给以传授就业技巧,并不会产生太大的效果。所以,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必须要从原本的阶段性指导型转变成为全程指导型,将动机、信念、态度、品格、个性等因素及其培养与就业形势分析和就业技巧等内容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部分,并在平时的教育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生存能力及隐性职业素养,甚至可以将职业指导工作直接列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范畴中来,打造全过程的指导方案。从学生入校开始,按照专业的不同和个性化差异,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对于一些对自身兴趣或特长不了解的学生,院校也应当有针对性地展开教育,让学生逐渐培养兴趣和特长,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一个模拟的职业生涯规划,在之后的学习中加以完善。这样一来,等到学生毕业的时候就会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工作,从而达到职业素养培养目的。

(三)将“以指导者为核心”转化为以学生为核心

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的过程中,还必须将习惯性的以指导者为核心转变成为以学生为核心。众所周知,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而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具有相同的道理。如果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过程当中,将指导者放在核心位置,那么势必会制约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和作用的发挥。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未来可期,在培养其隐性职业素养时,必须将学生作为主体核心来对待,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同时,高职院校还必须和市场的发展趋势相结合,立足于社会及企业需求,全面指导培养学生的职业取向与职业素养。在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优势潜能进行分析的过程当中,高职院校必须依据学生的职业目标及他们想要的发展方向,做出最客观的分析和评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锻炼和塑造,让学习过程变成学生自我提升、自我决策、自我发展以及自我选择的过程。

(四)将说教型转化为理论与实践结合型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培养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最直接的途径之一,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培养必须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贯穿学习阶段的全过程。在以往,很多情况都只是围绕理论加以讲解,让学生背诵理论等,但这样的方式对于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效果。隐性职业素养培养是养成性教育,让学生在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同步实践,那么更能够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此外,还应当要发挥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的作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认知,并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培养团结合作、沟通交际以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等多种积极品质。如果僅将学生长时间关在课堂上,他们的认知、思维会和社会产生很大的差别,毕业以后短时间内较难融入社会。只有让学生不断地和社会相接触,才能够进一步锻炼他们各方面的思想,而社会实践是学生思想认识的重要环节之一。它能够增强学生对于国情的了解,对于职业的认同,从而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社会责任感等良好品质。

(五)将部门指导型转化为全员指导型

在我国有很多高职院校是从中职院校升格组建的,不管是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学校的培育方式等方面,还是在经费投入、硬件建设等方面,都还存在很多不足的现象,这就导致部分高职院校的教育方式相对落后,也使得在对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当中,培养责任主体仅放在就业指导部门及其教师身上,而其他部门和其余的任课教师几乎不担起责任,导致隐性职业素养培养过程缺乏一定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实效性。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也并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塑造。所以,要想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要树立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同步教育观念,就必须将部门指导型转变成为全员指导型。高职院校一般有很多个部门,各个部门所负责的职责也是不一样的,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必须理顺工作思路,调整各大部门的工作职责,围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将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作为重要任务,贯彻到高职学校的全员工作之中,各科教师之间,部门和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调,高职院校的各大部门、教师、班主任都应当结合学生的专业特征,在课内和课外建设多个学习平台,给学生传输一些职业素养养成方案。此外,高职院校可以定期邀请专家来校讲座,或组织学生实训实习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培养职业素养。

四、结语

在当前“素质冰山”视角之下,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培养显得非常重要,这不但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要趋势,也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是提升高职学生能力的必然要求。为了提高职业素养培养质量和效率,高职院校应当将就业指导型转化为职业指导型、将阶段指导型转化为全程指导型、将“以指导者为核心”转化为以学生为核心、将说教型转化为理论实践结合型,同时,将部门指导型转化为全员指导型,让对高职学生的培养符合国家“立德树人”,人才合格的要求,使高职学生在社会建设事业中发光发热。

参考文献:

[1]杨利静.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的问题和对策探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25(6):50-53.

[2]晏诗洁,张微.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提升路径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9(5):20-22.

[3]韩玲敏.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8.

[4]王超.“素质冰山”视角下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浅论[J].农家参谋,2017(21):184.

[5]江许胜,张兄武.“冰山理论”下高职生核心职业素养培养策略——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4):442-448.

[6]李明达,杨多海.“素质冰山”视角下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浅论[J].职业教育研究,2015(6):53-56.

[7]李明达,马万锋,王建鹏.“素质冰山”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对高职学生隐性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5(1):6-9.

猜你喜欢

视角高职学生培养
真实世界的寓言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