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行致远
2020-08-20汪小农
汪小农
1985年~2020年,《莫愁》杂志从20世纪走到21世纪,历经35载春夏秋冬。遥想当年,江苏省妇联为更加有力地推动妇女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决定创办一本全省妇女自己的期刊,在省委的重视关怀下,在宣传出版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莫愁》应运而生。
35年,《莫愁》不忘初心不负使命,以高站位大格局,向社会展示各界巾帼风采,为女性构建精神文化家园,成为妇女事业发展的舆论阵地。我们与女性交流职场之智、探求发展之道,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为陷入困境的妇女及家庭排忧解难、寻医问药乃至法律援助,架起社会公益的桥梁;关注儿童身心健康,助推家庭教育事业发展。
35年,《莫愁》斩获国家、省级荣誉无数。更难忘1985年,中国妇女运动先驱邓颖超为她题写刊名;200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为她题词“办好莫愁杂志,服务广大妇女”;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为她题词“创一流名刊,为妇女添彩”。
35年,《莫愁》与时代发展同步的办刊理念、品牌定位,得到江苏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出版局的充分肯定,其《宣传动态》和《江苏期刊审读报告》都对此进行了介绍;她慧雅端庄的文风、求真求美的精神得到业界的高度认可,仅2010年,就有200多篇稿件被全国及各省报刊转载;她一如既往的热情诚恳担当,久久赢得读者作者特别是各级妇联组织的信任关爱支持,而正是这份深厚的情义,维护了《莫愁》长盛不衰的发行量、知名度、影响力。
35年,《莫愁》杂志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编辑与营销两支生力军。
先说一个编辑部的故事。2002年5月编前会上,有编辑报了一篇纪实稿《歹徒的子弹成就了一对英雄男女》,不仅情节传奇文笔流畅,而且主人公签名、图片及作者单位公章等证明材料一应俱全,按常规走完三审四校流程就见刊了。但是,出于对读者负责对期刊信誉负责,我们先电话联系当地日报社及事发单位,以求旁证,可惜不尽如人意。为了不错过一篇好稿又不让虚假报道得逞,报稿编辑暨本刊记者受命前往事发地查证。他走访了报社、公安局、妇联以及文中所说的“村信用社”,经过三天顺藤摸瓜、有惊无险的深度调查,事件真相浮出水面:信用社职工浴血勇斗抢劫歹徒是真,一颗子弹击倒两人成就一对英雄是假;不仅事件的人物、时间等等均有移花接木之嫌,而且一些传奇情节细节更是子虚乌有……2002年7期《莫愁》刊出了独家报道,对造假纪实稿抽丝剥茧层层揭露。印刷厂工人一边排版一边争相传阅,只可叹有几家知名期刊已将这篇造假纪实登上了封面要目。那段时间,编辑部接听了无数电话,有的想一探究竟满足好奇心,有的追问造假作者姓名以便封杀,有的想来学习取经。
再说一个“一锅粥”的故事。创刊初期人手有限,只设编辑部、办公室两个部门,组编发稿件以外的所有事务均由办公室承担。为了增加邮局发行量,每年征订季节,办公室同事总是马不停蹄地参加外省邮局的发行会;每当外省邮局有人来宁,社长主任都去登门拜访沟通。一次,某省邮局负责人来宁开会,入住金陵饭店。双方见面相谈甚欢,对方秘书无意中透露饮食不习惯很苦恼,我们办公室主任听进耳了,顺着话题获悉他们早餐偏爱喝杂粮粥就酱菜。第二天一早,主任和员工送去一锅刚熬好的杂粮粥和几瓶爽口酱菜,对方惊喜之余连连感叹:“莫愁人太实在啦!”彼时彼地真的是“一粥勝千言”,《莫愁》在该省及其周边省市邮局的宣传推广工作有了很大的起色。莫愁人细致入微的待人真情以及求真务实的敬业精神可见一斑。
35年,《莫愁》的路平平仄仄,但前行路上一直在做加法:从月刊到周刊,从纸媒到融媒体……更有一批批传媒从业者不断加入,带来朝气锐气灵气。
展望未来,欣欣然,新时代;《莫愁》+,行致远!
编辑 陆艾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