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邹英姿,站在泥土里的苏绣大师

2020-08-20铜骨马

莫愁·智慧女性 2020年8期
关键词:英姿绣娘针法

铜骨马

编辑手记:

虽然已时隔11年,但邹英姿依然像当年那般端庄典雅,她说:“我赶上了好的时代,国家改革开放40多年,也是我在刺绣艺术上自我革新、不断突破的40多年。”

从技艺传承到守正出奇

邹英姿

“刺绣对我来说,就像一种与生俱来的注定。”一句吴侬软语从邹英姿口中道出了传统绣娘的命运。过去,在苏州市高新区镇湖街道(旧称镇湖镇),孩童手捏绣花针就像别处孩子拿筷子一样寻常。刺绣是女红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当地女子傍身养家的技艺。

在邹英姿的儿时记忆里,刺绣是母亲用绣花针给她画下的一幅幅生活场景,无论是戏耍螳螂的小猫,还是躲在莲叶下的小金鱼,亦或是母亲坐在初冬阳光里纳鞋底的密集针脚,刺绣对她来说就是生活。

6岁开始,邹英姿就拿起了绣花针,随母亲学习刺绣。母亲对她极为严格,“我的童年是在绣架前度过的。”小伙伴们在院子里嬉戏,她只能一边偷看母亲的眼神,一边着急完成母亲给她留的刺绣作业。小学三年级时,她绣的作品竟然在全市获了奖。这时,她开始理解得到与付出之间的等量互换。

中学毕业后,邹英姿专门去刺绣大师王祖识家中学艺。勤学加苦练,也许还有与生俱来的天赋,20岁出头的她很快有了自己的绣馆。但命运似乎总是不愿意讓人轻易成功,1997年,邹英姿感染了病毒性角膜炎,不得不放下绣针,暂别绣架。治疗期间,她到苏州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书法、雕塑、摄影、绘画等艺术门类,充实自己,为今后的厚积薄发、触类旁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邹英姿再次坐在绣架前时,她意识到,传统技艺不能简单地继承,而要继续创新。许久以来,苏绣因为丝线折光的原因,让作品在艺术表现上受到局限,绣出来的作品容易反光。大多数绣娘都会“反其道而行之”地利用这种折光效果,来展现苏绣的精美。不过,这种做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苏绣对光线的敏感。“此类绣作看实物还可以,拍成照片后就显得平淡无奇,与原作的视觉效果差距太大。这样不仅不利于市场推广,还容易被人误读,以为苏绣就是这样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邹英姿努力了多年,直到2006年,她决定绣一幅素描画给母亲,尝试了乱针、平针等多种针法,都觉得不满意。这时,她突然想起儿时母亲为家人纳千层鞋底时的情景,旋即想到了“打籽绣”般以点带面的手法,通过一个个小点组成一幅完整的图案。“纳鞋底的针脚短而密,所以我缩短了针脚,这样丝线对光的敏感度便大大减弱,也解决了刺绣作品光影变化不定的问题。”这种创新就是“邹氏滴滴绣”针法,后来还成为首个刺绣针法国家发明专利。“之所以叫‘滴滴针法,我想用它表达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意思。”

从分针引线到以心绣意

随后几年,邹英姿不断改进针法。她说:“我要把自己心中最温情的一面挖掘出来,刺绣才会有温度。”以心绣意是她对刺绣艺术的最高追求。多年后,当邹英姿用“滴滴绣针法”将中国敦煌壁画、佛造像的高古之美展现在世人面前时,赢得了无数的惊叹和赞誉。在她的手里,苏绣仿佛没有表现力的限制,她以针为笔,以线为墨,绣着她的理想——绣出一个深情的世界。

2020年年初,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地抗击疫情期间,邹英姿绣制了作品《油菜花开》。整个画面色彩明艳、充满希望,按她当时的想法,她要为笼罩在疫情阴霾下的人们绣出一片春光。但用这样一幅风景题材的绣作来表现伟大的全民战疫,她总觉得还不够。

经过数日的冥思苦想,一道灵感终于来临:把“我”绣制白衣勇士救治病人图景的创作过程,艺术地再现于苏绣作品之中。邹英姿迅速请助手给自己拍了一张照片,然后以针当笔,对着自拍照开始了二度创作。

在这幅题为《牵心》的绣作里,白衣战士抬着担架救治病人的场景,用乱针绣,绣出一种风风火火的速度感;而正在绣下这场景的“我”,用滴滴绣,绣出沉静、肃穆和谦卑感;隶书写就的题词,用平针绣,如碑刻般沉稳、坚硬,是一种对历史的书写……动和静,前方和后方,微观和宏观,现实与历史,针法运用各有不同,把苏绣针法的不同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没有前线的‘能者竭力,我怎能坐在家里安心刺绣?他们太伟大了,值得我一针一线绣下来,绣到我心里去。”邹英姿动情地说。

从工艺大师到为绣娘代言

从2018年开始,作为江苏省人大代表的邹英姿呼吁社会更加关注刺绣艺术,也更加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从8000名镇湖镇绣娘里走出来的她说:“当人大代表必须‘站在泥土里,踏实地为群众做点事情。”

怎样用自己的所长去为群众做点事呢?邹英姿想到了还处在贫困之中的一些孩子。于是,利用暑假时间,邹英姿和高新区妇联的同志们共同组织了一个特别的培训班。镇上家庭不富裕的孩子都来了,邹英姿带着绣娘们一起手把手地教。她对孩子们说,要相信你们将来也可以做大师。孩子们看着邹英姿,一个个都开心地笑了。

培训班结束时,孩子们拿到了自己第三幅作品的拍卖所得。邹英姿说:“第一幅作品我帮孩子们保管好,如果将来他们成为大师,在我这里可以找到起点,第二幅作品给孩子们自己留作纪念。”

2019年年底,邹英姿加入到了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发起的“妈妈制造”公益项目中。在她的指导下,一批希望通过手工艺劳动改善生活状况的绣娘姐妹被召集起来,同时引入中国妇基会知名设计师和创意团队,打造具有东方文化特色、市场前景良好的非遗产品,用一种崭新的方式呈现苏绣精湛的技艺。

“我做不了什么大事,就得从点滴小事做起了。”实际上,邹英姿一直在做着一件大事——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在2019年江苏两会上,邹英姿建议在中小学义务教育美术课程中加强非遗内容。议案提交后,邹英姿得到了江苏省教育厅的回复,从邹英姿所在的镇湖开始,非遗文化融入校本教材正在一步步落实。

2020年,邹英姿将目光转向了非遗传承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作为人大代表,邹英姿在走访调研中发现,现代苏绣在创作过程中面临着两个难题,一是囿于工艺技法,易触及绘画、摄影等领域的著作权、版权等知识产权;二是自身的艺术创作被复制抄袭。为了帮助苏绣绣娘们更好地解决其面临的知识产权保护难题,她请来当地检察院的同志为绣娘们做知识产权保护的讲座,带着绣娘们走访检察院深入地学习和运用法律知识。谈到今后的打算,邹英姿说:“苏绣和绣娘自身都还有很多问题要面对,我需要走在前面,给大家探路,多一些担当。”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猜你喜欢

英姿绣娘针法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为平凡鼓掌:不甘原配作别“拼娃”大战
九天任翱翔
云南屏边“绣娘”巧手致富
绣娘
百米泳赛大揭秘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
穿越脱线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