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语篇教学
2020-08-20陈树娇
陈树娇
引言
对学科育人价值的关注是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的应有之义。《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体现了该学科的育人价值,即学生通过英语语言学习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形成关键能力和人格,并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课程标准》进一步指出,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该是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英语课程应把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教育部 2018)。
主题指的是围绕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相关的某一范围展开的话题类别(梅德明、王蔷2018),它作为作者所传递的主要内容,通过文本为教育和学习提供话题、范围和语境。韩礼德(Halliday)将语言学习分为三个层次:学习语言(learn language)、通过语言来学习(learn through language)和了解语言的本质(learn the nature of language)。第一层次指学习语音、词汇、句子和语法等,第二层次指通过语言学习知识、经验和智慧,第三层次指了解语言的本质、功能和运作方式(Carthy,M.&Carter,R.2004)。语篇作为主题的承载者,是探究主题意义的平台和切入点。本文语篇主题意义的探究是在第一层次语言学习的基础上,实现第二层次的语言学习目标,即通过思维活动,挖掘特定的话题及其呈现出的深层含义或核心思想,包括深层次蕴含的文化内涵、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
学生在探究语篇主题意义的过程中,应就某一主题,根据不同的语篇,在获取、整理和整合语言文化知识中深化对语言的理解,完成问题的解决过程;同时注重赏析语篇,挖掘文化内涵,通过对比、研究,汲取文化精华。此外,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及文化内容创造性地表达个人观点,辅以多种学习策略,优化理解及表达效果。主题意义的探究是学生获取信息,经过分析、判断、推理,构建新知和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直接影响语言学习效果、思维发展水平和语篇理解程度。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围绕主题,深入挖掘,探索意义。而意义探索的过程正是学生认知、思维和意识不断更新的过程,助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达到育人的根本目的。下面以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九年级的语篇教学为例,分析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探究主题意义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对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产生的影响。
一、分析语篇文本,丰富认知内容
根据图式理论,图式可以被理解为围绕某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储存方式(葛婷婷2012),被分为语言、形式和内容等三种图式。语言图式指学习者已有的基本语言知识,如语音、词汇、语法等相关知识;形式图式指人们头脑中的各类文本布局结构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图式指对语篇文本的内容和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李维莉2013)。
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已有关于语言模块、文体结构和话题内容相关的知识,激活其与主题相关的旧知,启发其综合利用以上信息探索语篇主题意义。随着学习过程的推进,图式是不断被发展、完善的,因此语篇主题意义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对该主题相关知识拓展、延伸、丰富的过程。
(一)语言
根据《课程标准》,词汇中的任何词语都是通过一定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与其他词语建立起一定联系的,并在语境中传递信息(教育部 2018)。精准的词汇、特定的词块及多样性的表达能够调节语势力度、丰富语篇内容、突出主题意义。在语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重视特定的词汇及词块,观察其特点、获取意义,并熟练运用。
如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 2 Section B的阅读篇章The Spirit of Christmas中有一段描述:“...He is mean and only thinks about himself.He doesn’t treat others nicely.He just cares about whether he can make more money...Marley used to be just like Scrooge,so he was punished after he died.He warns Scrooge to change his ways if he doesn’t want to end up like him.”
在这段话中出现了单词mean,在学生的语言图式里,这个单词是动词,意为“意思是,意味着”。但学生认真观察该单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后会发现,它跟在系动词be后面,根据上下文能够推测该单词在语境中传递的意义,即这是一个描述斯克鲁奇(Scrooge)人物特点的形容词,意为“刻薄的,吝啬的”。句子中的另外一个单词warn,根据后面动词不定式的搭配,在此处可以用ask,advise等已有知识中的词汇替换,但是根据上文punished和下文doesn’t want to end up like him,不难推测出warn是“警告”的意思,而且与另外两个单词相比,它更能突出语篇意义。另外,就以上词汇及词块用法,让学生尝试英语释义及做语意填空题等,加深理解,保证熟练运用,以促进学生在原有语言图式的基础上丰富新知。
(二)文体
根据课程编辑的主题内容、写作目的、育人目标,语篇的文体特征、语篇结构和表达方式在构成上会呈现差异性,而这些特征、结构和表达方式与主题意义息息相关。在初中英语学习阶段,这些文本的体裁主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教师和学生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根据文本特点和语言表达等信息,可洞察作者的意图及文本价值,从而进一步开展主题意义探究。
记叙文一般分为写人记事类和写景状物类。写人类记叙文应注意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和细节描写,挖掘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的主题思想;记事类记叙文通常会交代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结果在内的六要素,并包含事件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果,往往暗含事件的深层含义及人物情感态度;写景状物类记叙文主要描述景、物的主要层次和特征,但同时会包含人与它们的情感交融。
The Spirit of Christmas是一篇记叙文,其中对故事“A Christmas Carol”的叙述包含了时间、人物、事件、起因、结果等五个显性因素(见下页图1),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地点,但是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推测出地点为斯克鲁奇家。明线介绍了斯克鲁奇作为一个吝啬、苛刻、只关心自己的人,在圣诞节前夕看到了朋友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四个魂灵,分别以身示范,带他重温和了解他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状况及处境,告诫他必须改变处事方式。他因心生恐惧而恍然大悟,从第二天即圣诞节开始从多方面彻底改变自己,努力做一个更好的人。
议论文主要表达作者的观点或主张,并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做到以理服人。一般模式是在首段提出问题即引论,在主体段落分析问题即本论,并在最后解决问题即得出结论。说明文主要通过严密的内容、条理的说明和准确的语言对客观事物作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进行阐释,做到以知授人,通常会使用列数字、举例子和画图表等方法。初中英语文本中应用文文体通常包含书信、邮件、通知、日记、广告等,包含主题、为谁而写、写作目的及文章格式和结构等四要素,主要用来处理事务、传递信息、交流感情。
通过利用文本特点探究主题意义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挖掘文本价值,获取信息,便于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态度。与此同时,主题意义的探究过程可深化学生对该类文本的认识,使其把握文本类型特点,积累相关文体经验,为拓展该类语篇文本阅读提供图式。
图1:A Christmas Carol的叙述框架
(三)话题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由几个语篇构成,这些语篇形式多样,围绕共同的话题在内容上相互关联、相互补充。一般情况下,教材所选大部分话题来源于日常生活和学习。学生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可利用旧知探究主题意义,达到学习目的。完成一个单元的语篇学习之后,学生的相关话题知识能得到拓展,主题思想能得以深化。
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 2的单元话题是“Festivals”,涉及的节日包括泼水节、端午节、春节、元宵节、父亲节、母亲节、复活节等,有相对具体介绍的包括万圣节、中秋节和圣诞节等。这些节日来源于生活,大多被学生所了解或熟悉,因此,在开展本单元学习时,学生的背景知识可以很好地帮助师生一起挖掘篇章利用这些节日在本单元中要表达的主题意义。
Unit 2 Section A Full Moon,Full Feelings是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阅读篇章。中秋节是一个合家团圆的日子,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是学生熟知的传统做法,但这一传统从何而来是一个话题盲区。文本通过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秋节这一天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的意义,话题知识得以拓展,主题得以深化。
二、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思维品质
活动是学生开展主题意义探究的直接途径和重要方法,语篇内容需要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意义探究活动,才能被感知、理解、吸收和迁移内化,并最终成为学习经验的一部分。而在探究主题意义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对素材内容的提取、整合、内化、分析、比较、批判、评价过程都是思维品质的形成过程(王蔷 2017)。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及任务引导学生探究主题意义,促进其思维品质的提升。
本课例内容是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 2的阅读篇章The Spirit of Christmas。根据文本内容,依据中学生英语学科能力框架(见下页图2)的“学习理解—实践应用—创新迁移”三个层次(赵连杰、王蔷 2016),设计综合语言、文体、话题等内容,并融合思维和文化的学习活动和任务,帮助学生围绕主题意义,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英语,并通过英语学习和思考发展其思维能力。教学活动整体设计如表1所示。
图2:中学生英语学科能力框架
表1:教学活动设计路径
(一)读前活动
任务一:读前热身
由谈论几个西方节日的时间及活动等引出圣诞节的话题,就圣诞节的时间、标志、活动及相关故事进行提问,检测学生对圣诞节的了解情况,激发旧知,为进一步探究主题作好准备。
任务二:内容预测
让学生观察文章插图,预测文章可能出现的人物及故事情节;观察文章的题目,引导学生调整文章的思维导图(见图3);将文章的题目和图片联系,预测其可能表示的意义。以上活动可直观地表现学生的思维深度,也可为接下来对文章主题意义的挖掘奠定一定的基础。
图3:思维导图
(二)读中活动
任务一:问题设置
学生提取问题的关键词,快速查读文本,获得信息,培养学生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及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
Q1:What are the common things that people think of for Christmas?
Q2:Who wrote A Christmas Carol?
Q3:What does Scrooge see when he’s with the Ghost of Christmas Past/Now/Yet to come?
任务二:对比分析,总结归纳
先通过提问完成学生对记叙文六要素中Who,When的提问,并对Where进行推测。之后,完成表格(见表2),在探索记叙文另外三个要素How,Why,What的过程中,对比主人公的变化,研究主人公变化的原因,并通过分析、挖掘,总结、归纳文章的主题意义。
表2:主人公变化对比表
Q:What’s the spirit of Christmas?
任务三:问题引导,深层挖掘
阅读文本,深入分析,根据细节进行推理判断,形成自己的观点。
Q1:Why does Scrooge hate Christmas?
Q2:Does Scrooge have lots of friends?How do you know?
Q3:Why was Jacob Marley punished after he died?
Q4:Would Jacob Marley like to help Scrooge?Why or why not?
Q5:What’s Scrooge’s feeling the minute he wakes up on Christmas Day?
(三)读后活动
任务一:小组讨论活动
任务二:完成一篇小作文
通过这两项任务,帮助学生内化和迁移语言、文体和内容等相关知识,以读写结合的形式促进学生感悟文本内涵并升华主题。教师采用写作的作业形式,有利于运用形成性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三、延伸教学任务,升华主题意识
从文本主题的解读到文本主题的延伸与拓展,能让学生更好地审视现今社会与自我内心(葛炳芳 2018)。教师教学活动与教学任务的设计不仅要能辅助完成基本教学目标,拓展学生思维,实现主题意义探究,提升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还应给予其足够的自我反思空间,将主题意义与自我精神成长和价值意识挂钩,与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联系,升华主题意识。“学生紧扣主题意义,探究深层的价值内涵,理解人类共同崇尚的核心观念,形成家国情怀,养成正直乐观、忠诚担当、包容开放的积极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龙晋巧 2018),有助于实现育人价值的最终目标。
The Spirit of Christmas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讨论春节的时间、地点、活动、标志、日期,探讨与春节相关的小故事,拓展思维、探究春节精神,在个人思考和小组讨论中形成对春节的深刻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文本中的主题意义与现实中的传统精神挂钩,升华主体意识,更好地审视和反思当今一些社会现象,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养成珍惜当下、爱护家人、传承传统的积极情感。
结束语
立足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围绕主题意义探究,启发学生的图式,通过设计活动及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英语语言学习、思考、认知,提升文化知识水平、思维智力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实践证明,主题意义探究过程能够育知、育智、育德,并最终实现科学育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