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2020-08-20黄丽倩
黄丽倩
(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409)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骤、病情发展快速,具有较高致死率。优化急诊抢救流程能有效缩短患者进入抢救室用时,提升抢救效率,提高抢救成功率[1-3]。基于此,本文选取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探索优化急诊护理的实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就诊时间2018年7月~2019年7月50例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参与研究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本研究,且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开展。按照抓阄法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45~75岁,平均(60.37±3.25)岁。对照组男14例,女7例;年龄46~73岁,平均(60.05±3.15)岁。两组基础资料分布均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患者入院后紧急送入抢救室,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患者相应药物支持,为病情危重者开通绿色通道进行抢救;采集患者血液样本,快速送往检验科检验;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给予相应护理措施;抢救结束后,及时将抢救结果告知患者家属;患者转送至相应科室,做好护理交接工作。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急诊护理基础上采用优化急诊护理,主要包括:(1)优化分诊流程。急诊护士接收患者后,迅速将其推进抢救室,在此过程中,询问救护车随行护士病人具体状况,观察患者相应症状,给予分诊评估。(2)优化抢救流程。患者进入抢救室后,迅速为其实施心电图监测、氧气支持等基础救治措施;检查患者血压、血氧情况,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患者病情;诊断结束后,建立静脉通路进行抢救,针对病情危重患者采用气管插管,提升抢救有效性。(3)优化转科流程。经抢救后,患者病情稳定进行转科,护理人员电话联系相关科室,提醒其做好接收准备;患者转科过程中,急救护士向接诊护士交代患者病情、抢救情况等,提升相关科室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了解,以便其快速制定相应护理方案;同时,患者转科过程中给予其持续性心电图监护、氧气支持等,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确保患者顺利转科;患者转科成功、病情稳定后,通知其家属办理入院手续。
1.3 观察指标
①评估两组抢救情况,及时记录两组患者分诊评估用时、抢救用时、心电图用时、血液样本采集用时,并进行比较。
②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及1个月内复发率,分别统计两组抢救成功例数及抢救后1个月内疾病复发例数,计算抢救成功率及复发率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抢救情况
观察组分诊评估用时、抢救用时、心电图用时、血液样本采集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抢救情况比较( ±s,min)
表1 两组抢救情况比较( ±s,min)
组别(n) 分诊评估用时 抢救用时 心电图用时 血液样本 采集用时观察组(26) 1.29±0.35 35.47±3.85 20.26±6.15 0.63±0.05对照组(24) 3.48±0.62 50.19±6.29 42.39±8.35 2.36±0.42 t 15.536 21.880 10.728 20.861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抢救成功率及1个月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抢救成功率及复发率比较[n(%)]
3 讨 论
优化急诊护理,目的是尽可能争取抢救患者的时间,避免因时间浪费而耽误患者治疗。优化急诊护理包括优化分诊评估护理、优化抢救流程护理及优化转科流程护理,通过优化急诊护理,能有效提升患者抢救效率,提升其抢救成功率。这一方式能激发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为患者救治做好更充分的准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分诊评估用时、抢救用时、心电图用时、血液样本采集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优化急诊护理,可促使抢救用时明显缩短,进而可提高抢救效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护理,在缩短抢救用时的同时,提升抢救质量,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达到理想抢救效果,患者经成功抢救后,有效降低其疾病复发率。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方式,可进一步提高抢救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疾病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