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思考
2020-08-19黄锦强
黄锦强
[摘 要] 在社会文化发展的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已经成为我国当代教育的重要使命。特别是在素质教育与德育背景下,要想进一步提高中职学生的道德素质与语文素养,就要不断加强中职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充分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来有效培育学生的精神力量,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教学;中华传统文化;融合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0-0214-02
随着我国历史的演变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其中主要包括思想观念、民族精神与道德修养等,这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人的生活行为方式,同时也会影响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而语文作为中职教学中的基础课程,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合理融入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可以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之外,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更好地继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历史的沉淀,不仅是古代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血脉,具备强大的凝聚力与融合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的文化亦包含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速度不断加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与挑战[1]。尤其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各民族文化之间的沟通与融合也在不断加强,这就会导致部分西方势力通过文化渗透的形式在无形中渗入我国文化当中。例如,在过节方面,一些学生在清明节微信朋友圈大发旅游照片,在中秋节不重视回家团聚,认为传统的端午、中秋、七夕等都是老传统的节日了,过这些节就是老套,反而片面追求当前较为流行圣诞节、情人节等,在这些节日时非常高调显摆。这些行为不仅对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在不断侵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会导致部分学生对西方文化趋之若鹜,这一现状应该引起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目前,一些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授课时,不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深挖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了迎合新潮流,教学过程中一味追求时尚内容,甚至教材中“人文情怀”“古代诗词鉴赏”这些重点培养学生传统文化兴趣的课文也是一笔带过,这种现象非常不利于培养中职生的民族感情、爱国情操、文化自信等。
二、中职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积极作用
(一)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仅可以有效转变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方法,同时也能进一步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中的“人文情怀”“古代诗词欣赏”“古代散文欣赏”模块中的课文都包含有非常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些内容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对于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我国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中职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专业教学,同时也要进一步强化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为此,中职语文教师在日常課堂教学过程中,就要逐步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其育人优势,以此来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中职语文蕴含非常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如《孔孟》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说、《子路层析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礼让”、《我的母亲》《绝品》中的处世美德等,通过对学生讲述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对学生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中职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有效途径
(一)深挖教材,借助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
要想有效促进中职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就要对现有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素材进行深入挖掘,并以此为载体,对学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就目前中职语文教材的编写内容来看,所包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相对较多。例如,人教版的中职语文就融入了非常多的古诗词、诸子百家文化等。古诗词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一种文化与精神产物,不仅蕴含了作者真实的心意,同时也是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载体[2]。为此,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职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深度挖掘,以此来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在学习与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三观,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在讲解《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对课文中所涉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并将其与教学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在逆境中发愤图强,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修养;在讲解《孟子》时,多上一节儒家思想文化课,让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儒家文化,并讲解其精华部分对今天的作用与影响,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国家为何要提倡文化自信。
(二)剖析文言文,挖掘文章背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言文作为中职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但由于文言文教学内容大多较为枯燥,所以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为此,中职语文教师在开展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文章的写作背景、当时的社会现象以及作者的生平故事当作课堂教学的重点,以此来促使学生更加直观与全面地了解文言文背后隐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教师正确的指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3]。例如,在学习《孔孟》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网络资料与历史书籍来整理一些与孔子、孟子相关的资料,并借助多媒体直观地播放给学生。在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视频与文章内容,形象地概括孔子与孟子的形象,并归纳孔孟思想的精华,用故事的方式讲给学生听。最后,教师要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在熟练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与延伸课外相关知识,如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可以促使学生对孟子在饱受挫折与质疑的情况下,仍然为了国家而励志变法的形象进行概括总结,进而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加强朗诵教学,使学生体会古典之美
诗词歌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构词优美,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人教版中职语文收录了非常多的古代诗词歌赋等。为此,中职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借助朗诵教学的优势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与理解诗词歌赋中所蕴含的真实含义。在实际的朗诵教学中,针对文言文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具备一定代表性的作品或者是名句、名段来让学生进行诵读;针对部分经典的诗词,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进行记忆。在学生朗诵时,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朗诵热情,调动学生的朗诵积极性,教师要指导学生不断变化诵读的形式,通常是以吟诵的形式进行[4]。吟诵作为一种较为经典与独特的学习方式,具体来讲就是结合古文文体,依据“平长仄短、平低仄高、入短韵长、依字行腔”等原则来大大增强吟诵的韵律感与节奏感,提高诵读的吸引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感悟,同时也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下陶冶情操。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中职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除了课堂教学以外,教师还应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首先,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浏览网页与走访采风等方式来收集大量的音频、图片、视频与文字资料[5],以此来帮助学生加深对当地风土人情与名胜古迹的了解,进而充分激发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还应该应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平台来积极地鼓励学生多在平台上进行互动交流,敢于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例如,在语文实践活动——寻访家族的故事中,可以这样安排:让学生利用周末回家时间,向自己的长辈了解自己家族的故事,包括自己姓氏的來源、家族的名人、家训以及家族的奋斗故事等写成发言稿,在下次上课时,可以安排学生根据姓氏分组上讲台讲述。在上述活动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主动承担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中职院校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与语文综合素养,就要充分重视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高效融合,并通过深挖教材、剖析文言文、加强朗诵教学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一系列途径来深入挖掘文章背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与道德素养,从根本上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俊文.中职语文教学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256.
[2]顾玉珍.探究中华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融合路径[J].海外英语,2019(22):202-203.
[3]周小波.传统文化和中职语文教学的融合与实践刍议[J].科技风,2019(30):33.
[4]郭维峰.创新中职语文教学,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7):130-131.
[5]刘化宁.传统文化和中职语文教学的融合与实践刍探[J].成才之路,2019(15):46.
编辑 刘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