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红色+”项目式高校党建工作模式研究
2020-08-19李猷艺
李猷艺
[摘 要] 按照黨中央的战略判断及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全国上下持续推进党的建设,党建工作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围绕高校党建工作围绕立德树人育人目标,深入思考“培养什么人”的重要课题,探索建立“红色+”项目式党建模式,将红色教育融入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之中,助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
[关 键 词] “红色+”;党建;工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0-0114-02
一、“红色+”项目式党建工作模式构建背景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2018年11月《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颁布,条例强调要更加突出党支部的政治功能。作为高校党支部,更应该凸显政治功能,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确保新时代大学生是热爱党、拥护党、忠诚于党的优秀人才,确保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红色+”项目式党建工作新模式并不是只是意味着一个项目结束就终止,而是将经济学领域思维模式引入党建工作之中,构建“1+N”党建工作思维模式,探索建立长效的、可复制的党建模式。
二、“红色+”项目式党建工作新模式的重要意义
支部在推进党建工作建设过程中,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围绕如何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如何培养“始终跟党走”的“四有”幼师两条主线,积极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运用相结合的学思践悟、知行合一体系。
(一)有力地推动“三全育人”落实、落细、落小
支部将充分立足“支部建在年级上、支部建在专业上”两大特点,围绕“培养什么人”的重大课题,以培养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意识和马列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为“红色+”项目式党建新模式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将红色教育融入年级教育的各个方面,将红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让红色教育进年级文化活动、进年级管理、进学生社团,着重突出该项目的育人功能,全方位推进红色教育入脑、入心,营造全员育人的浓厚氛围,有力拓宽“三全育人”途径,推动“三全育人”落实、落细、落小。
(二)有效地探索“红色+”项目式党建育人模式
“红色+”是一种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也是一种成体系的、可复制的党建新模式。主要是在年级建设范围内,构建“红色+年级”的模式,推动党支部全面引领年级建设、浸透年级各项工作之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探索建设“红色+年级管理”“红色+年级文化”“红色+公寓管理”“红色+实践服务”等模式,全面融入年级建设的各个方面,更加深入推进红色教育,构建“红色+”党建工作模式新、“红色+”党建育人氛围浓、“红色+”党建工作机制长效、“红色+”党建工作方法可复制的育人模式。
(三)有力地促进党支部建设、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红色+”项目式党建工作新模式是在党支部以往工作的一次全面总结基础上,综合考虑支部建设过程中培养政治意识的功能不够凸显的主要不足,立足党支部各项建设能够实现全面性、有效性、长期性的目标,探索建立的新模式,将立德树人与党建育人相结合,促使党支部“红色”特征更加凸显,促使支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红色信仰更加清晰。这种模式是一种体系化的工作模式。“红色+”项目式党建工作是对支部建设工作的一次创新,能够推动支部党建工作水平更上一层台阶。
三、“红色+”项目式党建工作新模式构想
“红色+”项目式党建工作新模式,充分结合推进形成“红色+年级建设”的形式,将红色教育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依托四项基本工程,推进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形成。“红色+”项目中四项基本工程主要通过不同维度推进红色教育落实落地,它们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最终构成一种可复制的工作模式。
(一)“红色+年级管理”——“红色基因培养工程”
大学生是富有朝气、充满青春的青年群体,在大学校园中的经历对大学生成长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将会产生重要影响。这也是红色基因植入的重要阶段。“红色+年级管理”就是打造红色基因工程,主要是在新入校的学生中积极培育红色基因,让学生接触红色教育,对中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等有初步的了解,同时将红色基因植入新生校园生活中、植入新生年级管理之中,在年级管理中实施红色教育,在年级管理中培育红色信仰。通过开展学习新思想、学党章、学党史活动,推进“两学一做”教育实践,开展入党启蒙教育、优秀党员事迹分享会、红色故事会、观看《厉害了,我的国》《辉煌中国》《大国外交》等纪录片、举办美丽中国行、青春践行十九大等活动,将红色教育、信仰教育融合到新生年级管理的每一个过程,促进红色教育普及呈现出拉网式、全覆盖式的特点。这样就能够让大学新生进入校园之后第一次全面接触党组织、第一次深入了解党组织,增强大学新生对党建工作、党组织的关注和重视。
(二)“红色+年级文化”——“红色文化培育工程”
高校校園文化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绚丽多彩青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应该成为校园文化中的主导文化,要能够发挥红色文化的作用。“红色+年级文化”就是要加强红色文化培育工程建设,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将红色教育与年级文化培育相结合,将红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之中,打造红色特征明显的文化,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让红色文化引领年级文化,让红色文化成为年级文化建设的主流文化;红色文化培育工程主要是通过发挥红色文化育人的作用,坚持“润物细无声”的原则,将文化与育人相结合,潜移默化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来培育红色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尤其是充分营造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浓厚氛围,着重强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如开展红色文化月、12·9红歌赛、红色知识讲堂、红色英雄事迹展、红色中国行、红心闪闪等活动。
(三)“红色+公寓管理”——“红色到家服务工程”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落实到高校校园之中就是要服务好大学生。宿舍是大学生生活、成长的重要阵地,从某种层面上来看,宿舍也是大学成长的主要阵地。“红色+公寓管理”就是要让红色文化覆盖面更宽、更广,让红色文化覆盖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任何角落。“红色+公寓管理”就是红色到家服务工程,主要是将红色教育渗入学生宿舍生活之中,将红色教育与年级公寓管理相结合,凸显服务型党组织特点,突出党组织服务育人的功能,同时突出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红色到家服务工程主要是充分体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党员一个先锋”的理念,从学生群体中选拔优秀群体,从优秀群体中选拔党员;设立学生宿舍党员工作站、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实践工作站、学生宿舍红色文化长廊等,将党员工作站建立在群众当中,党员服务群众,党员带动群众,让党组织成为年级学生的“家”;进一步充分发挥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作用,在实践中锤炼党性修养,在实践中提升宗旨意识;积极在公寓宿舍中构建红色文化长廊,提升红色文化在新时代大学生公寓生活中的存在感。
(四)“红色+实践服务”——“红色信仰实践工程”
实践课堂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对大学生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红色+实践服务”就是要让大学生能够将听到的与看到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就能够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作用,就能够增强红色育人的有效性。“红色+实践服务”就是红色信仰实践工程,主要是将红色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红色教育与志愿服务活动充分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志愿服务活动付诸实践,提升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能力、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红色信仰实践工程就是立足福建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前往红色基地开展党日实践活动,如缅怀先烈、清明祭扫、纪念革命烈士纪念日活动等,让学生群体能够现场感受红色文化,近距离体验美丽中国,感受党领导下的欣欣向荣的美好时代,在实践中体验红色信仰的力量、在实践中体会新时代的美好,提升红色实践育人功能。
四、“红色+”项目式党建工作新模式预期效果
“红色+”项目式党建工作新模式围绕“培养什么人”这一重大课题,进一步充分贯彻党中央教育方针,进一步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基层支部的育人功能,同时充分结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精神,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有扎实学识”的幼师。
支部建设红色特征更加凸显,红色信仰更加坚定。红色育人功能是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功能之一,推进红色教育是党支部的主要职责。培育红色信仰是党支部各项工作的目标。“红色+”项目式党建工作模式,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推动红色教育入脑、入心,让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员对马列主义信仰更加坚定,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维护度更加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更加深入,对党、对国家的领导更加认可,对走社会主义道路更加有信心。
年级建设红色特征更加凸显,年级管理与支部建设融合度更加高。探索建立以“党员为核心”的年级学生管理模式,强化党支部对年级的全面领导,加强党支部对年级学生会、自律会、团组织、社团等学生组织的管理与监督,同时充分发挥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作用,强化“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作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党支部建设融合度提升,支部建设促进年级管理更加扎实,年级管理助推支部建设。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