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党支部组织力现状分析与提升对策

2020-08-19邹忠李婉莹姜磊徐洪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50期
关键词:组织生活受访者师生

邹忠 李婉莹 姜磊 徐洪芳

[摘           要]  按照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求,紧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从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概念出发,界定党支部组织力的内涵,梳理高职院校提升党支部组织力的工作短板和薄弱环节,分析形成原因,提出契合高职办学规律的改进对策,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促进高职院校党支部组织力的提升。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党支部;组织力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50-0112-02

一、基层组织组织力的理论溯源和内涵界定

(一)理论溯源

“组织”在中国古代大意为“编织”,即把分散的部分组合成整体,经纬相交,织作布帛。后来常以“组织”形容御马或作文,如“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夫组织之匠,成文于手,犹良御执辔于手而调马口,以致万里也”。再引申到“管理”的义项,“又有文德能治民,如御马之执矣辔,使之有文章,如织组矣”。

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未明确提出“组织力”的概念,但是指出政党要具有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要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列宁关于基层党建的思想丰富而深刻,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建立完整的基层组织网,放手发动群众、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实行民主集中制,并指出“工人阶级的力量在于组织”“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就无所不能”;毛泽东1929年在《红军第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信》中首次提出党的组织力的概念,后在《论持久战》《组织起来》等文献中,对政治组织力予以深刻论述,强调要“把群众力量组织起来”;习近平2016年指出,要使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员队伍建设的意识树起来、把责任扛起来,激活基层党组织,增强基层组织力。从党的历史看,提升党组织组织力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经验。土地革命时期“支部建在连上”,抗日战争时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放战争时期“发动群众创造战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凡此皆是我们党提升组织力和战斗力并不断取得胜利的生动实践。

(二)概念界定

“组织力”的概念以往更多见于管理学领域,在基层党建研究中并不常用。在管理学领域,对组织力的定义颇多,总体上可以归结为:设计组织结构和配置组织资源的能力。在党建的政治话语环境中,当前对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定义存在不同解释。有观点认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范围内,依据特定的组织目标并按照其职权大小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动员人民群众焕发出来的执行力、管理力、知识力、发展力、监督力、凝聚力、战斗力而形成的合力。另有观点认为,组织力是组织能力的表现,是各个构成要素有机结合的组织结构设置和组织资源配置的能力。

有鉴于此,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可以从“能力”和“力量”两个维度进行界定,即:为完成职责任务而组织、凝聚、动员影响各方的能力,是政治引领力、组织覆盖力、群众凝聚力、发展推动力、自我革新力等集成的整体合力。前半句是内在界定,阐释的是“能力”;后半句是外在体现,强调的是“力量”。具体到高职院校党支部组织力定义来说,就是管理、教育、监督、团结师生和整合内外部资源的能力,并转化为推动学校管党、治党和办学、治校的力量,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高职院校党支部组织力的突出问题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党支部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根据对部分高职院校的调查发现:受访者认为学校党委重视党支部建设并取得较好效果的达到100%,认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为95%,对党支部工作满意的占78.33%、比较满意的占21.67%。但是对标新时代基层党建要求,高职院校党支部组织力方面仍然存在诸多比较突出的工作短板和薄弱环节。

(一)政治引领力方面的问题

较比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基层党建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相对偏低,党支部建设弱化、虚化、边缘化的情况,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等问题仍旧不同程度地存在,融入并引领事业发展的站位不高、意识不强、腰杆不硬、主观能动性不够,政治引领作用发挥得不充分。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党支部不能有效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体现不明显的比例约占30%。

(二)组织覆盖力方面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党支部设置因循传统惯制,不能完全适应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特点,对在企业实践的教师和顶岗实习的学生、来校兼职的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缺少切实有效的組织覆盖,对于较长时间在校外承担校企合作项目或参加培训研修的党员群体有时未能建立临时党支部,造成对部分党员教育管理的缺位,高达46.67%的受访者认为应尽快优化党支部设置。

(三)群众凝聚力方面的问题

从实际情况看,高职院校部分党员的党的意识和身份意识不强,不同程度地存在宗旨意识淡化和脱离群众的现象。日常主要忙于业务工作,疏于从政治上宣传党的主张,同时与师生缺少经常深入的交流谈心,不能时刻做到反映师生的意见和要求并及时回应关切,加之部分党员作风不实,导致群众获得感不强,团结凝聚师生的效果差强人意。

(四)发展推动力方面的问题

高职院校党支部较为普遍地存在融入业务不够的情况,“两张皮”问题没有根本破解。在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下,部分党员缺乏锐气,投入社会服务和应用技术研发缺少主动。面对高职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约束能力偏弱的实际,党员融入“三全育人”的带头效应不突出,仅35%和20%的受访者认为党支部在确保业务工作完成、带队伍和保稳定方面发挥作用充分。

(五)自我革新力方面的问题

高职院校党支部执行组织生活制度有时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满足于完成规定动作,主动推进组织活动方式创新乏力。批评和自我批评不够严肃,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强,对党员的监督和民主评议也失之宽松。工作中缺少斗争精神,动真碰硬意识不强,有怕得罪人的顾虑,在抵制错误言行上碍于情面,不敢勇于“亮剑”“出拳”。

三、影响高职院校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一)执行组织生活制度不到位

受限于党建工作基础,高职院校党支部对组织生活制度尚未完全彻底学懂、弄通、做实,组织生活形式创新不够、质量不高,教育管理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欠缺,党员参与的获得感不强,进而消解党支部的引领力和战斗力。对于党内政治生活,受访者认为内容单调的占61.67%,认为缺乏针对性的占70%,认为方式方法不灵活的占78.33%,认为要创新组织生活方式的占83.33%。

(二)选拔配备支部班子不合理

選优配强支部班子是组织力构建和提升的关键,党支部书记更应是党务和业务“双带头人”。但是高职院校不少党支部书记政治理论水平不高或业务能力不强,影响力和权威性缺失,“头雁效应”不明显,有碍于增强党支部的领导力和执行力。60%的受访者认为党支部书记的突出问题是影响力和权威性不够;40%的受访者认为党支部班子团结协作不够,责任心不强,落实组织生活制度打折扣。

(三)融入业务工作思考不深入

多数高职院校党支部在“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不足,党建和业务工作两条线并行的局面依然存在,未能从根本上产生融合融通、同向同行的推动力和发展力,23.33%的受访者认为党支部工作和部门业务工作存在“两张皮”的问题,76.67%的受访者认为党支部融入部门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足。

(四)推进组织文化建设不平衡

组织文化是党支部建设的“隐形组织力”。在以往党支部建设工作中,更多的是强调教育、管理、监督,日常的党内激励、关怀较少,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方面的工作偏弱,又有统一意志又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组织文化氛围不浓,不利于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认为党支部应迫切加强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工作的受访者占到70%。

(五)契合职业教育特点不明显

职业教育是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型,人才培养周期较短,学生自制力较弱,师生校外实践较多。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在党支部设置和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方面基本上是因循普通高校的模式,这就使针对性和科学性不强,造成党支部建设欠缺覆盖力和管理力,56.67%的受访者认为高职院校党支部建设最需要加强的是要体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办学特点。

四、高职院校提升党支部组织力的对策和建议

(一)通过突出政治功能提升政治引领力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文件要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教育情怀,坚守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把牢政治方向,筑牢师生理想、信念、根基,保证、监督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保证教学科研管理各项任务完成。

(二)通过优化支部设置提升组织覆盖力

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学校治理的实际,探索建立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党支部设置方式,及时设立流动党支部和临时党支部,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不留“空白时段”和“盲区死角”。切实发挥流动和临时党支部的功能、作用,注重激发党支部活力,使之同样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

(三)通过增强宗旨意识提升群众的凝聚力

教育引导党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牢记根本宗旨,践行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师生,时刻主动宣传党的政策,维护师生的正当权益,为师生“办实事、解难事”,向问题“叫板”,让师生“叫好”,从而切实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使命感,最大限度地把广大师生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四)通过融入改革创新提升发展推动力

适应《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引领党员强化改革创新意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带头做细、做实育人工作,积极投身校企合作、教学改革、专业和课程建设、应用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形成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工作合力,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通过强化自身建设提升自我革新力

坚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强化党支部自身建设,按照“双带头人”的标准选配党支部书记,严格执行组织生活制度,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严肃整顿软弱、涣散的党支部,严格处置不合格党员。不断创新组织生活方式,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助,建设好组织文化,切实增强党支部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真正担负好直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职责。

参考文献:

[1]高振岗.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提升组织力的理论探源与实践路向[J].探索,2018(2).

[2]李小新.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N].光明日报,2017-11-27(2).

[3]何光明.提升基层党支部组织力路径探析[J].政工学刊,2018(6).

[4]杨婷.提升基层组织力要着眼于党支部规范化建设[J].领导科学,2018(15).

[5]李风.试述提升新时代高校党支部组织力[J].党史博采(理论),2018(7).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组织生活受访者师生
认识亚健康
“民生清单”承载幸福期待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牡丹江市坚持‘一化四制’,推动组织生活落细落实”
大兴安岭呼中区开展“最佳组织生活”评选活动
房价还会涨吗?
麻辣师生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