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高职数学课程学习模式构建策略
2020-08-19李艳萍
[摘 要] 数学作为高职课程教育体系的重要因素,助力于学生数学思维、数学品质、数学素养的培养。但从高职数学课程实践来看,数学课程教学质量不高。而学习共同体理论的实施,为高职数学课程学习模式的构建指明了方向,优化高职数学课程实践模式,实现高职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对此,立足于学习共同体理论内涵及主要内容,分析学习共同体理论的高职数学课程学习模式的构建要素,提出学习共同体理论的高职数学课堂学习模式的构建路径。
[关 键 词] 学习共同体理论;数学;高职;课程学习模式;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0-0100-02
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看重分数,更要关注学生的课堂教学实践,使学生从课堂实践中获取各项能力与素养,以此达到良好的数学学习成效。学习共同体理论的生成,符合学生高效率的学习需要,既使学生获取知识,又能够使学生的能力及思维得到培养。将学习共同体理论运用到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与教师,引领两者形成学习共同体,并在两者互动与交流中,深化、实践课程知识,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数学学习习惯以及数学思维能力等。因此,在高职数学教学中,以学习共同体理论为导向,构建高职数学课程学习模式是必要的,助力于学生学好数学课程,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学习共同体理论概述
学习共同体理论是佐藤提出的教学思想理念,并提出学校教育环境不仅是学生成长的重地,还是师生相互学习、促进、成长的要地,更是学生家长、社区成员以及学校教育相互成长与学习的阵地。学校的教育改革哲学为民主性、公共性以及卓越性,同理,学习共同体理论也提倡这些教育要素。民主性是指在学习共同体理论实施中,参与主体人人平等,发挥各自教育与学习的功能性,协同完成相关的教育教学目标;公共性是指在学习共同体理论实施中,师生处于一个公共的平台与场所,要求师生在课堂实践中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促进;卓越性是指学习共同体理论的实施对教学要求甚高,以较高的教学目标为追求性,使师生在学习共同体中共同完成目标追求,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开展成效。同时,学习共同体理论的主要内容为自我超越、共同发展愿景、心智模式以及团体学习、系统思考,在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学习共同体理论的这些内容,能实现高职数学课程学习模式构建的有效性,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习共同体理论的高职数学课程学习模式的构建要素
(一)帮助学生构建共同发展愿景
在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学习共同体理论,其关键性要素为学生共同发展的愿景。同时,帮助学生构建共同的发展愿景,也是高职数学课程学习模式构建的重要因素。从高职数学课程教学实施层面来看,虽然教师与学生同为教学的主体,但教师在学生发展过程中肩负引领者的责任。基于此,学生共同愿景的构建,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完成,通过组建学习共同体活动,明确学习共同体的目标,进而促进学生学好数学课程。首先,在学习共同体理论实施到高职数学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构建个人的学习愿景。学习共同体理论提倡个体发展夙愿,尊重个体发展诉求。因此,学习共同体理论的实施,教师根据学生个体的学习观、个体的发展观等要素,帮助学生构建个体的发展观念。例如,根据学生数学学习模式,立足于数学教材信息,引领学生自主构建自身发展愿景,诸如:第一阶段的数学学习目标是什么?数学学习目标实现后,自身的感受是什么?这种数学学习目标的感受是自身所需要的吗?通过这些个体的数学学习目标构建,让学生在学习共同体理论实践中真正感受到数学良好学习的真实感受,助力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提升。其次,学习共同体理论在高职数学课程学习模式的实施中,教师根据学生群体的发展特性、学生群体的整体发展诉求,构建学生群体的共同愿景,以此愿景,使学生在学习共同体实践中达到数学学习的目的。
(二)引领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在学习共同体理论的高职数學学习模式构建中,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合作、交流是学习共同体理论落实到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构建数学的学习共同体模式中,需要针对性地引领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明晰合作、交流的意义,并以合作、交流的学习实践模式,进一步深化对数学课程信息的认知与理解。同理,在引领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中,也根据学习共同体理论实施模式,设计合作、交流的目标,包含引领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实践;让学生体验、感受合作、交流,并且使相关的数学信息点在合作、交流中进行突破;引领学生认知合作、交流;以数学活动模式,逐渐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在合作、交流中,对学生提出相关的素质教育实施目标,诸如尊重他人,避免出现“伪交流”模式,实现交流的有效性。因此,在学习共同体理论实施中,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多运用合作学习教学,以此推进学生进行合理的互动、交流以及合作。
(三)教师与学生构建平等关系
处于高职教育阶段的学生,其“三观”已经逐渐形成,其为人处世都具有自身方法。学习共同体理论的实施,通过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学生与教师思想观念的差异性,使两者在意见指导与交流中形成分权。在此问题中,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地处理问题,能够得到学生的信服,就能推进数学的学习共同体理论更好地实施。反之,教师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正确,会使学生形成逆反心理,不利于学生成长,这会影响到学习共同体理论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成效。因此,在构建学习共同体理论的高职数学课程的学习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构建平等的关系是关键,通过与学生构建平等的关系,以学生视角以及自身视角的融合模式,处理问题,能够既尊重学生,又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与教师和平共处,进而在相互配合下进行学习共同体理论实践,达到良好的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成效。
三、学习共同体理论的高职数学课程学习模式的构建路径
(一)数学学习的思想观念转变
在构建学习共同体理论的高职数学课程学习模式中,需要树立新的数学学习观念,推进学习共同体理论具体实施,实现传统数学学习观念的转变,进而推进学习共同体理论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践行。首先,更新数学教学观念,以学习共同体理论为基础,立足于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深入理解课堂教学理念,明确课堂教学并不是单向的输入过程,而是师生之间相互促进的过程,以此实现数学知识信息双向交流的课堂模式。其次,教师在学习共同体理论践行中,对自身进行清楚的认知,树立素质教育理念,践行学习共同体理论实施要素,根据素质教育理念要求,实现自身教师角色的转变,进而主动与学生构建良好关系,一同开展学习共同体理论的数学学习活动。最后,教师在践行学习共同体理论中,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数学学习理念,引领学生,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使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同等地位,推进学习共同体理论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二)设计主题性的内容活动
在学习共同体理论的高职数学教学实践中,高职数学课程学习模式的构建,需要重视主题性活动的实施,以主题性活动丰富高职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在学习共同体理论实践中,数学主题性的内容活动设计需要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于高职数学课程内容,根据学习共同体理论要素以及内涵,设计主题性的课程内容。在学习共同体理论实践中,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学习共同体理论,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数学实践学习中,通过师生、生生学习共同体的参与,解惑学生的数学知识点以及疑问。例如,在学习数学概念知识中,教师改变以往的数学学习思维,以学习共同体理论为导向,设计主题性的知识内容,围绕数学概念,挖掘生活化数学信息、实践性数学信息等,开展数学概念的主题性讨论活动,促进学生与教师彼此互动,理清数学概念的知识脉络,进而彰显数学主题化教学开展的价值。同时,在学习共同体理论实践中,设计单元式主题内容、课时式的主题内容、学科式的主题内容等,实现数学主题性活动的多元化开展,凸显学习共同体理论在高职数学课程学习中践行的价值性。
(三)教学方法多元化实施
在学习共同体理论的高职数学课程学习模式构建中,以多元化的数学教学方法为导向,营造数学课堂教学良好的氛围,发挥数学软实力资源的教育功能,助力学生学好数学课程信息内容。例如,在学习共同体理论的高职数学课程学习模式构建中,教师帮助学生进行个体以及群体目标的明确,以目标为导向,引领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模式,采取情境教学方法,打造师生平等交流平台,促进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进一步解析数学课程信息,实现学习共同体理论的高职数学课程学习模式的构建。
总之,学习共同体理论的高职数学课堂学习模式的构建研究十分必要,能够推进学习共同体理论落实到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高职数学课程的学习模式构建,优化高职数学课程教育体制,使高职数学发挥其育人特性,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高职数学课程教学中,重视学习共同体理论实施,关注高職数学课程的学习模式构建,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课程学习实践,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凸显高职数学课程教学实施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何杰,席爱勇.深度学习视野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维度与注意问题[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18(4):365-368.
[2]王瑞荣.基于学习共同体构建《经济学基础》课堂教学生态系统[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14):54-56,60.
[3]陈清旗.构建“学习共同体”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2):85-86.
[4]石秋香,杨倩茜,王丽影,等.网络学习共同体助推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计算思维教学能力探究[J].办公自动化,2018,23(20):30-32.
编辑 马燕萍
①基金项目:2018年度苏州市高等职业教育教改研究重点课题“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课学习共同体构建实效性研究”(课题编号:SGJGA0115)。
作者简介:李艳萍(1970—),女,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数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