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体化课程设计理念下职业教育教学结构改革及对策研究

2020-08-19张清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50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理论职业

[摘           要]  基于一体化课程设计的理念和目标,以教师课程教学设计为案例研究对象,对职业教育如何体现“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设计”,“教、学、做”如何紧密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等方面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并从认识论、方法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角度探索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以期助力职业教育教学结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体化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0-0024-03

2015年7月,教育部提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指导性意见,随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促使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2019年5月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坚决扭转‘理论灌输多、实操实训少的状况,要强化教学、实训相融合的教学方式”。[1]可见从宏观布局到微观教学,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结构改革不断整体推进,特别是以戴士弘、李雄杰等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他们对“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开发”“一体化课程设计特点”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学者们普遍认为“一体化课程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有力举措。

一、一体化课程设计是一种高效率的课程教学模式

一体化课程设计是指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知识、理论、实践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听课与实训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实训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形象和抽象交错出现。由此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它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2]

(一)“做中学、学中做”是一体化课程设计的教学策略

一体化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促成学生形成工作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知识、理论、实践有效交替”。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占比不同,教学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别。一是重理论轻实践。教师以讲解为主,学生活动较少。二是理论与实践交替不及时。有的课程没有及时安排实践,或实践的时间太滞后,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三是教师对实践评价不及时。由于评价不及时,便会失去及时改进教与学的时机,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所以,要实施好交叉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师应多开发项目,设计任务,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二)激发学习积极性是一体化课程设计的内在激励机制

每一次课堂教学,如果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这样的教学就是成功的教学。因为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亲身实践,才能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比如“任务引领”或“项目导向”等,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自我价值成为可能。前者是学生在“任务”的带动下学习知识与技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后者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扮演‘引导的角色”,为学生提供知识与“任务”相联系的通道。二者都以“任务”为中心,在问题的驱动下,通过“结果”激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索或小组合作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打破程式化教学结构是一体化课程设计的创新模式

改革教学结构,就是要破除千篇一律的程式化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先后序列,正因如此,它体现了职业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并对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形式与教学结构提出了挑战。同时,调整教学结构也是改革教学方法的主要内容,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它对高效课堂的构建有比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但是如果片面注重实训,过于削弱理论学习,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与逻辑训练,影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竞争力。因此,一体化课程设计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

二、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是教改成败的关键

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改变单纯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旨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能够更好地推进学生更为高效的学习进程。

(一)教学的本质是师生间的交互活动

教学改革的关键处往往并不是某一门课程,而是在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能力的提升。因为职业教育教学结构改革对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习惯等都提出了挑战,它关涉每位教师的思想实际、激烈的观念碰撞和极其活跃的思维。只有教师的理解和认可,职业教育整体教学面貌才会有质的改观;只有教师实际参与实践操作,职业教育的整体教学效果才会更上一个新台阶。如果教师本人对此改革不认同,认为“我现在的教学没问题;改革与我没什么关系”,包括一些教师表现出来的畏难情绪等,那么在这种状况下开展的教学改革其效果并不会理想。[3]

(二)教学要以实践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

教师应时刻把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主要位置,努力转变教学观念。一堂高效优质的好课,不能只看老师“讲”得如何好,要看学生“学”到多少,即要把课程的评价标准从教师讲好变成学生学好。[4]这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比如我院汽車检测与维修专业中的主轴颈径向间隙测量技能和仪器的使用技能,教学设计策略就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做事,在做的过程中传授知识,学生则在实践中探索知识并掌握技能,避免了教学中教师的盲目传授、学生的盲目积累。这就是职业教育常说的“好课”,它是把课程以传授知识为主变为以运用知识为主;把课程以理性逻辑思维为主变为以实践训练为主;把学生的被动性学习变为主动性探索;把课程以教师讲解为载体变为由教师引导创设条件,以学生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真正实现了“教、学、做”的有效统一。如果教师没有转变教学观念,仍然按照传统的常用技能训练方式展开“单项训练”,那么,学生有了知识却不一定能掌握技能,学习的积极性也难以调动。

(三)教学设计要走出固有的教材体系,以模块化或项目化教学任务为载体

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开展离不开一体化性质的教学形式,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依靠模块化或项目化教学任务确立课程的教学目标,由此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备专业性质、实践性质、理论性质为一体的教学计划,并保持教学计划以教学目标为延续,教学内容以学生需求和企业标准为基准,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将模块化或项目化教学的基础建设搭建完成,教师就可以引入新的教学手段与思路,将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充分展现。

可见,在一体化课程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开展职业教育教学结构改革,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尤为重要。作为一名高职教师,应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转变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从教学整体出发,以学生为本,走出单调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

三、职业教育教学结构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职业教育教学结构改革的重点在于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面对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和矛盾,我们可以在一体化课程设计理念指导下,围绕单元教学(这里的一个单元教学设计即为一次课)的整体设计,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出发,探寻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结构改革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设置,教、学、做一体化

高职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时又能把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形成专业的理论,突破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否体现教学与实践的結合尤为关键。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关注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联性,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师生相互作用、相互理解、相互交流,这种交流的持续,让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存在更多新的可能性,只有这样才能体现高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作用。

比如学前教育专业关于“婴儿抚触”专题教学,即可按照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的要求,以师生交互型的互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第一,明确能力目标。即能用专业术语或概念,对“婴儿抚触”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第二,设置场景,引入案例。教师从直观的场景视频实例开始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运用现有知识储备分析评价问题;教师再安排训练任务。第三,完成课程任务。一是教师引导,温故知新。教师明确要求,学生针对“婴儿抚触”用已有常识或专业术语展开理性分析和评价;教师针对学生认知上的不足,引导学生温习整理相关的知识点。二是师生互动,案例探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运用常识或专业术语重新对视频实例进行分析和评价。三是任务驱动,适时评价。教师安排任务,开展“婴儿抚触”训练,并对细节技巧进行归纳总结,对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多向评价。四是布置课外任务,巩固知识,进一步提高实操能力。

此单元教学设计有明确的能力目标。教师从视频案例引入,以“婴儿抚触”分析评价为载体,以“婴儿抚触”知识为中心,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且有能力训练,师生互动中有对相关知识的梳理且知识源自案例,并不是由教材引出。需要特别注意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实际,适时穿插进行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评价要关注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对学生共有的问题要结合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剖析讲解,归纳总结,以便加深巩固学生的印象,对操作规范和表现优秀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有获得感。另外,这种基于“交往教学理论”的师生交互型互动教学模式要以知识的传递为目的,进行有效的教学,不能强调交往而忽略了知识的内化,二者应达到良性循环。

(二)教室、实训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时间、地点、内容、教师一体化[5]

高职教育的核心是造就应用型人才,单纯在传统教室培养高技能人才已不符合时代要求。如果把传统教室设在实训场地,那么在贴近仿真工作场景的一体化实训室,教师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教、学、做合一”,师生边教、边学、边做,整个教学过程得以一体化完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得到最大化体现。这样的教学活动直观、形象,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效果,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培养。

比如测量工程技术专业关于“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专题教学,即可按照“时间、地点、内容、教师一体化”的要求,以问题研究型的互动教学模式对课程教学进行设计。第一,明确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对专业术语(定义或概念)的解读,能正确“安置、粗平、瞄准、读数及复位”水准仪。第二,实景演示,激活认知。教师从直观的“水准仪的安置、粗平、瞄准、读数及复位”实例视频开始,进而激活学生认知,引导学生以现有常识进行分析。第三,完成课程任务:一是教师引导,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针对学生用常识分析的不足,设置问题并课堂演示“水准仪的安置、粗平、瞄准、读数及复位”,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完成各个步骤涉及的专业术语、操作注意事项及要求。二是实践探索,形成共识。教师安排任务,学生进行“水准仪安置、粗平、瞄准、读数及复位”训练;师生共同对细节技巧进行总结归纳,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实训及时进行评价。三是布置课后任务,加强认知,提高操作水平。

此单元教学设计有明确的能力目标,学生做中有看、做中有听、做中有论,特别符合职业学习规律。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问题研究型教学模式也是基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习内容往往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善于利用在线课程学习平台把自己形成的结论和成果与他人进行交流。

(三)讲授、听课与实训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知识、理论、实践紧密结合[6]

传统教学常常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课为辅,知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分别进行,这样势必会带来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践训练的脱节,加之抽象、枯燥的知识、理论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因而也不利于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如果讲授、听课与实训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知识、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有意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讲练结合,那么学生自然会表现出积极的学习心态,既能丰富课堂教学环节,又能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

比如小学教育专业关于“描写表达方式的运用”专题教学,即可按照“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以主题探究型的互动教学模式对该课教学进行设计。第一,明确能力目标。学生能根据描写的要求,对指定的对象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第二,引入案例,设置问题。从直观描写的实际问题开始,以知识实际应用的精彩实例为中心,提出描写表达的任务。第三,完成课程任务:一是提出问题,温故知新。课程的实质性内容从“常见的学生写作语言平淡无奇”引入。为了能让描写生动形象,必须学习描写的方法。然后,自然地引出描写的类型,由学生总结出系统的知识。二是师生互动,知识拓展。引出系统的描写知识,归纳拓展(描写的对象、范围、要求等),总结熟記。尽可能由学生自己总结完成,也可以由师生合作共同完成。三是能力导向,问题驱动。教师安排任务,学生进行描写训练、讨论,师生共同对细节技巧进行总结归纳。任务评价可以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对象的不同可以分成小组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四是布置课外拓展作业,提高表达能力。

此单元教学设计的“问题驱动”教学方法非常适合用于此类教学。它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某个具体问题为教学的出发点,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协同学习,教师做充分有效的引导,并对学生活动进行及时的评价反馈,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方法。它遵循的也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理念,但强调以问题为核心,且问题设计是关键,要保证问题的教学理论知识与学生的能力训练相结合,这样才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结构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需在一体化课程设计理念指导下,继续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教学结构改革,其中课程的单元教学是课程教学的基础,能力目标、项目或任务的演练和以学生为主体是一体化课程设计的出发点,从这些入手设计教学课程,可以使职业教育教学结构改革真正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教职成〔2019〕9号).

[2]李雄杰.高职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规划与设计[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88-92.

[3][4]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4-21.

[5][6]戴仕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45-47.

编辑 郭小琴

①本文系四川省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泸州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项目编号:LZJY-2016-1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清,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写作教学。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理论职业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