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视角的燃气企业内控管理探析
2020-08-19陈雷
摘要:近年来,燃气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设备引入以及新项目的开发建设,使燃气企业必须梳理传统的内控管理模式,从而使企业走在健康发展的道路上。为此本文分析了燃气企业当前内控管理现状,从财务视角阐述了内控管理的重要意义,提出结合财务法规、降低风险、提高融资可靠性、减少成本投入等提高内控管理质量的有效途径,希望燃气企业能够积极调整运营模式,实现新的突破。
关键词:财务视角;燃气企业;内控管理;融资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14-0183-02
一、引言
燃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能源,可以分为天然气、人工燃气、液化石油气、沼气等,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燃气供应走向社会,与此同时,国营或是规模较大的民营燃气企业逐渐发展壮大,几乎垄断了整个行业。在此局面下,通过财务视角开展内控管理工作,能夠使燃气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从而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优质的燃气供应。
二、当前燃气企业内控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很多燃气企业虽然早已开展内控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内控管理是对企业的财务、人力资源、所有资产以及现行工作流程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工作,目的在于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因此各项信息必须真实有效并及时提交到企业负责人手中。然而部分燃气企业管理者对内控工作的认知程度不够深刻,在执行时有所欠缺,导致整体工作流于形式,反而给企业的经营造成障碍。其次,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燃气种类已经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液化石油气,还有天然气、人工合成燃气以及沼气,一些燃气企业为了扩大经营规模,采取了融资的方式,希望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在此过程中,由于没有制定出完善的资产负债结构优化方案,特别是对其中潜在的风险没有进行反复论证,致使企业的融资能力无法提高、部分在建项目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经济效益,使债务偿还体系受到打击,进一步增加了经营风险。最后,部分国营燃气企业体制改革工作进展缓慢,导致缺乏专业的财务及内控管理人才,且企业自身没有就现有人员的知识储备及职业素养制定培训方案,使内控管理质量常年保持在较为低下的水平。
三、基于财务视角探析燃气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改革开放的40多年,我国经济体制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很多国有企业在转变过程中经历了阵痛,如对“臃肿”的机构施行精简和改组,造成大批员工下岗等。然而从结果来看,正是“痛下决心”的改革使得这些企业焕发了生机。我国燃气企业起步较晚,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中间经历了重度污染型人工燃气向天然气等清洁资源的过度阶段,目前已经确定了发展方向。当前燃气企业最重要的工作是调整经营理念,紧紧围绕市场,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透过财务视角开展内控管理工作。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分析时代,任何事物都可以被转化为抽象数据,通过系统性的运算,分析出客观的市场规律和消费者的习惯,为企业制定战略发展方案提供合理依据。如国家重点开展的“西气东输”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主干线西起新疆塔里木油田轮南,终点是上海市白鹤镇。作为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条世界级天然气管道,中间横跨十余个省份,参与建造的燃气企业众多。燃气企业若要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在响应国家战略部署的情况下,实现自身的长足发展,必须以长期性的“大财务”视角看待一切问题,如长远的战略投资、基础设施兴建、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知识储备的提升等,将之全部转换成真实数字,结合财务、法律方面的相关规定,重新梳理企业的内部制度与业务流程,最终制定出完善且符合现代市场需求的经营战略,使企业完成“华丽的转身”[1]。
四、基于财务视角提高燃气企业内控管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1.结合财务法规,提升内控管理规范性
燃气企业的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对于燃气企业来说,必须全面提升涉税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使企业在法律规则之内降低税务风险。总体来说,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后,燃气企业的税务负担有所增加,如果按照原有的经营模式,税务风险会逐渐加大,特别是对于一些拥有大量在建项目、探索新型清洁燃气的企业来说,如果不解决税务问题,会加剧自身资金链断裂风险。因此,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了解涉税风险的关键所在,在日常工作中结合财务与法律规定,提升内控管理的规范性。首先,管理人员应该与财务人员全面梳理内控管理工作的流程,与国家发布的财务规定相对照,找出企业运转中的漏洞,特别是涉税风险方面,必须组织人员详细查看规定的主要变化,结合企业现状,制定出更加完善的税务计算方式。其次,对于广泛存在于燃气企业内部的六项涉税风险,如精准化会计核算风险、资产布局与转移风险、资金管理与融资风险等,组织全体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学习,详细了解每一种风险发生前的“先兆”,将之纳入每一个工作周期的重点内控检查项目,从根源上起到防护作用。最后,向所有人员灌输法律意识,杜绝偷税漏税等现象,保障企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2.从总体上把控风险,提高融资可靠性
燃气企业在扩大经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资金短缺的情况,因此采用融资的方式筹集资金,已经较为普遍。然而在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的今天,资金的来源五花八门,既有正规银行和大型互联网金融产品(如支付宝、京东、腾讯旗下的理财借贷项目),又有“挂靠”在大型金融平台但利息较高甚至触犯法律的民间资金。如何“拨开云雾见青天”,在总体上把控风险、提高融资的可靠性,需要燃气企业重点考虑。
首先,在开展内控管理工作的同时,认识到融资行为利弊共存的客观情况。新型燃气工程开发是系统性的大项目,特别是涉及“西气东输”这样的历史极、世界级工程,除了国家宏观把控之外,没有任何参照。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考虑自身实力、评估项目的可操作性,客观看待资产和债务的辩证关系,从而制定出完善的资产负债总结优化方案。
其次,进行融资时,必须从战略需求、资金使用、成本预期、后续维护等方面开展细致的内部审查控制,务必做到每一项内容精确掌控,将精力重点放置于产业化投资和企业的现金流监督,维持二者平衡。
最后,很多小型燃气企业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盲目扩大经营规模,对社会资金呈现“来者不拒”的姿态,进而陷入非法集资或是高利贷、套路贷的圈套。基于此,燃气企业在负债端必须做好长期融资与短期融资的平衡工作。即在银行端与信誉度较高的互联网金融端获得的贷款,将之用作长期投资;如果出现短期内资金链断裂,适当借取利息较高的短期应急贷款是可以的,但前提在于必须通过内控工作切实掌握企业自身的财务情况,且不能将之作为常规的资金周转渠道,从而保证资金状况时刻处于健康状态[2]。
3.强化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减少内控管理成本
对于燃气企业来说,除了财务安全之外,燃气使用安全也是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必须强化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尽最大努力降低内控管理成本。首先,防患于未然,在供应端提高安全保障水平,从而保障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比如对新老用户的开户时间进行详细统计,以季度、半年或是年为周期,开展上门巡查煤气管道线路工作,特别是厨房燃气灶下方的胶管,维护人员应该着重检查并提醒用户及时更换。其次,对社区、街道、公共场合的煤气管道周围环境进行定期勘察,重点是消防工具的储存情况,燃气企业必须做到了如指掌,避免意外情况发生时出现消防设施无法及时开启的现象。最后,除了组建巡查维护团队之外,燃气企业还应该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经过详细的内控管理工作报告之后,将一段时期以来出现的全部问题摆在台面上并进行充分探讨,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如很多燃气企业在地方政府的配合下,开展了燃气管道改造工程,使“煤气罐”成为了历史,但对于一些老旧街区的小商贩来说,煤气罐是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物品,如何保证安全,需要燃气企业重点考虑。
4.开展多元化员工风险防范能力培训,提升内控管理质量
燃气是居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对于国营燃气企业和形成一定规模的私营燃气企业来说,开展多元化的员工风险防范能力培训,全面提高内控管理质量,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首先,就国内外出现的燃气使用安全和风险管控典型案例对全体员工进行宣讲,特别是事故出现前后的“特点”,务必让所有人拥有清醒的认识。与传统的培训不同,除了预防知识以外,还应该增强员工的信心,当意外情况发生之后,燃气企业的管理者可以迅速整合力量,尽快将风险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其次,就燃气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现行政策等进行深层次的讲解,使每一名员工具有高度完善的职业素养,从而改善企业的风险管控体系,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水平。最后,结合相关部门的要求,组织员工家属参与企业举行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部署会议,按照“清晰、排查、补缺、整合”四个层次逐渐深化落实燃气安全使用工作,从而以点带面,最终在更加广的范围内形成全民安全意识。在此之后,燃气企业还需要对相关工作进行总结并开展二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对现时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使内控管理质量达到理想的高度[3]。
五、结语
综上所述,燃气企业与传统的大型国企一样,在市场经济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今天,应该全面审查并总结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题。从财务视角切入,实行更加系统化的内控管理,进而充分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对市场融资工作持以审慎的态度,严格控制成本投入,健全企业的运转机制,从而以崭新的姿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谢亲祥.企业内控管理中的弱点解析及其应对策略[J].财会学习,2020,(07):242+244.
[2]张闽川.基于财务视角的城市燃气经营企业内控管理[J].财会学习,2019,(23):252+254.
[3]张艳红.基于财务视角的燃气企业内控管理模式相关分析[J].现代商业,2019,(13):158~159.
作者简介:
陈雷,供职于青岛能源华润燃气有限公司,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