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促进作用
2020-08-19王天军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从中小型企业发展规模来看,虽然发展势头大,但是中小型企业总体的规模不及上市公司,且其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比率不稳定,流动资产较多,缺乏一定规模的固定资产,难以获得相关金融机构的信贷扶持。供应链金融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为中小企业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本文探讨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在哪些层面产生积极影响,希望能够为众多中小企业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融资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14-0087-02
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意识增强,供应链条上下游之间的各个主体密切联系。作为上游的供应商利用现有资源为处于供应链中游的企业提供经营过程中需要的材料,而中游企业则在将产品加工处理过后,向下游主体销售商品。上下游之间活动稳定性较高,且主体之间贸易信息透明,交易过程中容易得到相互的信任。
中小型企业大多数充当供应链上下游的主體,其在提高社会普遍就业率、推动大众创新创业、促进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加速贸易流通等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已经成为了促进国民经济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中小型企业数量庞大、发展势头迅猛,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会无可避免的遇到许多障碍,其中,融资困难成为企业发展中的首要难题。从信用层面来看,中小型企业普遍信用水平低下,导致信贷审核成本上升,故而多数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资本都不愿意为其贷款;从盈利能力层面来看,各方因素如企业管理水平、企业所处环境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以致于其难以达到上市公司的股票发行、债券发行的准入门槛,最终导致因实力不足、盈利水平不够而容易失去融资机会。综上,在中小型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其难以通过传统的融资方式获得资金注入,在经济市场中容易处于不利地位,继而被市场淘汰。
毋庸置疑,供应链融资方式极大程度改善了中小型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因流动资产比例过大、负债能力弱等因素而失去融资机会的窘境。供应链条中并非只有中小型企业,还存在规模大、发展稳定、信用水平良好且盈利能力较强的大企业,这类企业在链条中起着“领头羊”作用,常被称为“核心企业”。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分析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研究文献中可知,斯蒂格利茨和韦斯(StiglitzandWeiss)指出中小企业在向相关金融机构争取融资机会时,导致其无法获得机构信任的最主要原因为信息不对称,学者将其命名为“信贷配给理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采取信贷配给是对中小企业进行多方面评估才得出的,中小企业信用水平较低、财务管理不完善、财务报告制度不明晰等因素使金融机构在决策时为了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而采取信贷配给。综上,中小企业应注重本身出现的内部管理等问题,以改善信息不对称的窘境。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为适应市场的变化,大多数企业都进行了转型,在这一进程中,中小型企业在社会经济的地位不断上升,其对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使人们意识到关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由于各方因素限制,尽管国家从法律层面针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但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还是受到了阻碍,其中,融资困难就是企业发展中的不可忽视的瓶颈之一。
从融资结构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受融资渠道局限,融资结构单一,内源融资占总融资结构比例较高。大多数较小规模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依靠企业自有资产,如留存收益。中小企业运营规模小、创新能力不足以及内部流程不完善等因素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不高、资本积累速度慢、负债能力弱,使中小企业难以实现快速扩张。不仅如此,中小企业本身管理水平不足、对抗市场风险能力不足、管理信息不透明等缺陷都使金融机构无法准确预测其发展风险,从而不愿意将贷款资金予以具有市场发展潜力却运营风险较高的中小微企业。
二、供应链金融的理论分析
目前,供应链金融概念的定义尚未统一,但实质上这些概念都是互通的。供应链金融的本质在学者们看来是金融机构通过对供应链关系进行分析,参考核心企业较高的信用评级,通过管理供应链资金流、信息流、物流,来给予各个企业全方位的金融综合服务。
供应链金融的市场竞争已经开始转向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传统的企业与企业互相竞争,这正是集约化逐渐占据市场的规律,因此注重平衡发展供应链上各个企业变得尤为重要,以此才能加强供应链核心竞争力。然而在供应链中,处于最重要地位的核心企业,能够延长向供货商的支付期,还要求经销商预付货款。而中小企业多为这些和核心企业紧密联系的经销商和供货商,所以为了能够稳定发展,中小企业在不具备议价能力时,一般情况下就只能按照核心企业的相关要求。与此同时,日常生产时,中小企业还要对各种材料成本、工资支出成本进行支付。再加上企业存在的大量存货积压问题,会造成流动资金的占用。
1.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
中小企业与供应链上各方主体协调合作,在良性竞争中得到更好地发展。其发展的稳定性有利于使中小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更好应对由于内外部环境产生的问题,提高对抗风险的能力。在实际交易过程中,供应链金融通过掌握各类企业的相关运营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从本质上缓解企业融资困难的难题。
2.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资产流动性
改善资金流结构是供应链上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出现资金流问题主要源于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期间之间的差异。对于在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与链条上核心企业保持健康、长久、稳定的相互合作关系,可以加速资金回笼,保障应收账款及时收回,减少结算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有利于弱化银行对中小企业本身的限制
金融机构在对需要融资的企业进行分析时,会对所处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进行全方位考察,如此有利于金融机构与核心企业形成更为良好、健康、积极的合作关系,从而促进供应链上各类企业的发展。金融机构与融资企业考察的着重点皆在于财务方面,如协调应付账款与应付账款之间的平衡,以维持企业内部基本的资金流动。
4.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
随着供应链的发展,各合作主体互相产生一定的信任,各类流程活动完善协调,供应链的绩效会达到最大化。这类合作关系异于完全市场关系,亦有别于具有等级限制的官僚结构,而是一种平等合作的信任关系。信息的共享使信息的不对称减少的同时,也使金融机构以及合作方能够对处于劣势地位的中小企业的财务能力进行一定的预判分析,从而降低这类企业的融资风险,增加金融机构在融资前后对中小企业的信任,最终达到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
三、案例分析
本文选择的案例对象是有名的苏宁集团。在供应链金融中,苏宁集团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典范。苏宁集团在2013年2月19日正式更正公司名称为苏宁云商集团有限公司,并且出现了公司“云商”新模式,主要是实现店商、零售商、电子商务三方面的服务。并且这一年在美国硅谷,其创办了第一家研究海外运营的学院,該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是一种新型的能够实现共同发展的模式,即线上线下O2O(OnlineToOffline),这种模式能够实现各种IT产品和金融融合,并且为“云商”的高质量高效率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公司又在2018年2月8日正式改名为苏宁易购集团有限公司,开始设计特有的供应链金融产品。
其供应链运作流程如下:建立以苏宁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各供应商从自身状况出发选择适合的合作银行和融资产品,发起融资申请并签署融资协议;银行通过评估苏宁ERP中的信息,从而来判断供应商的信用状况是否适合融资和签署协议;银行向以苏宁作为担保企业的供应商发放贷款;苏宁根据协议在约定的时间向银行付款;扣除融资金额后,银行将向供应商支付剩余款项,如有任何不足,则向供应商追讨补足金。
在这个过程中苏宁是整个电子商务平台的核心企业,商业银行是基于苏宁的良好信用基础上对其供应商发放贷款,以解决其资金周转难等问题。
苏宁集团的供应链金融发展以来,自身的发展变得更加顺畅。特殊表现主义在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进步显著。
过去,公司会尽可能地延长供应商的应收账款期,以占用供应商的资金。在苏宁主导的供应链金融中,苏宁集团致力于减少对于上游供应商资金流的占用,利用缩减资金的周转天数来达到资金周转效率提高的目的。
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的提高说明了应收账款回收的有效性,这样的话,公司可以让存货的成本得到一定的降低。在2013年,苏宁实行战略转型,开始在物流和互联网平台进行大量投资,之后苏宁不断上升的销售效率可以知道,这样的转型是正确的,它让企业存货周转天数也开始逐渐下降,这直接反映了企业在供应链财务上的成熟。
当苏宁进行供应链融资吸引企业加入供应链时,大量的供应商对此表示期待与愿意,其中不乏一些小规模但优秀的供应商,他们往往资本实力较弱,缺乏担保和融资支持。现如今,苏宁与银行信任程度增加,合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银行可以在苏宁良好信用的基础上,为这些急需融资的供应商提供一些相应带有帮助性质的融资服务。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认为,作为供应链中拥有高质量信用的核心企业,苏宁作为担保人,从银行获得链上企业所需的融资额。银行以核心公司为主要信用担保,融资和贷款给供应商。苏宁所要做到的是在应付账款期间将货款支付给供应商,在此期间,供应商只需要保证能够按时向银行支付利息。在供应链融资过程中,供应商不需要任何的一些担保或抵押行为,因为整个过程中只需要依赖与核心企业的合作。苏宁集团为了保持良好的商业信誉,需要时常抽测评估供应商的财务状况,银行所需要去完成的则是提供融资安排,并按时收本收息。三方的有效合作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时间的浪费,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资金浪费,这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解决方案。苏宁的供应链金融处于一个十分良好的发展趋势,可以被用来有效应对供应商的融资问题。
本文建议,以核心企业为领导的供应链金融需建立健全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处于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核心企业,其所承担的信用风险同样不容忽视。核心企业可以借鉴一些在供应链金融方面获得了成功的企业的经验对风险进行评估,结合实际情况,对供应链上配套企业采取相关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对此体系的完善与加强,能够对供应链金融由前期到后期整个阶段的控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加强。
信用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小企业在信息方面的不对称所造成的。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至关重要,甚至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华,卢强.产业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如何助力中小企业融资——一个多案例对比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7,(12):47~58.
[2]张珂莹.风险管理理论在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理论[J].现代管理科学,2018,(12):112~114.
[3]王立清,胡滢.供应链金融与企业融资约束改善——基于产融结合与战略承诺的调节作用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8,(6):124~130.
作者简介:
王天军,供职于浙江东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