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婷婷: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20-08-19吴婷婷
【摘 要】小学是为学生语文学科知识奠基的关键阶段,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课堂参与积极性十分重要。本文依据相关教育理念及小学生学习特性,认为激励教育在该教育目标的达成中具有重要价值,可具体从教育氛围创设、个性化教育构筑、加强师生沟通以及丰富实践活动等方面入手,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的提升,从而构筑高效教学课堂。
【关键词】激励教育;小学语文;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8-0167-02
新教育模式下,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参与地位价值的发挥,而激励教育正是该教育理念中的重要应用模式之一,不仅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中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逐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建设予以充分支持。小学语文教师应将该教学模式融入到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关联应用,实现语文教学模式的改进,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具备更全面的语文知识基础,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一、创设教育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所以创设合适的教育氛围十分必要,不仅能逐渐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而且能将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内容发散到学生身上,对其言行举止产生一定的引导,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要多注重教学氛围的合理构设,可将生活化教学情境与语文教学课堂相结合,在课堂上增添更多学生能够接触到、生活中体验过的事物,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放松心情,提高课堂参与的积极性[1]。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抱以鼓励支持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乐于参与课堂活动,逐渐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意识。
如在《乌鸦喝水》的教学中,教师就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入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可先为学生播放一则动画小短片,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穿着黑色衣服的胖乌鸦通过衔石子最终喝到了瓶子里的水,使学生对乌鸦的机敏大感佩服,进而促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然后教师可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提出“大家生活中有没有什么奇思妙想的好点子呀?”等问题,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各种经历,从而使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活跃。这时候其实学生已经对乌鸦喝水中“遇困难多动脑”的创新思维有所理解。最后教师可通过表扬学生的小故事,进一步增加学生自信心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二、尊重学生差异,促进教育模式个性化
学生的学习能力互有差异,所以教师要通过个性化教学设计实现激励教学。要保持平等的态度,不仅要重视成绩好的学生,更要多帮助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为其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深入发掘学生的优点所在,让学生看到自己身上的长处,教师还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通过家校共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2]。
很多学生在古诗文学习中常会出现各种学习问题。如在《枫桥夜泊》的学习中,有不少学生都无法理解记忆,导致经常背、经常忘,以至于逐渐丧失学习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从学生的优点出发,如学生的字写得好看,就可以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书写的形式每天默写古诗;如有的学生朗读得有情感,就可让学生在背诵记忆时以朗诵形式多读多理解。这种优势的发掘,能使学生找到自己的长处,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收获自信,树立起积极学习的良好心态。
三、增进师生沟通,实现教学中的交互性
教师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这也是激励教育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盼和认可,从而获得更强大的学习动力。小学是自我与他人区别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小学生特别重视他人的评价,所以教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一方面在交流中要与学生保持平等的交流姿态,“小大人”的位置感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另一方面则要多鼓励表扬学生,同时以身作则,让学生在对自我不足的审视与教师榜样指导的过程中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如在《美丽的南沙群岛》的教学中,教师就可多给予学生支持鼓励,增加沟通,让学生在更充分表达自我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学生有效预习课文后,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堂内容与学生进行互动式教学,用各种小问题,如“南沙群岛有多少个岛屿?”“南沙群岛在我国哪个地方?”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并多给予学生鼓励。这些小问题都蕴藏在课文中,学生能够在与教师的互动对答中快速回答出来,同时教师的赞扬会激励其他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教师要以引导性互动与鼓励为学生课堂参与提供充足动力,逐渐培养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四、强调实践参与,全面提升学生能力
小学教学特别重视教学活动的融入,不仅要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提升学习积极性,更要让学生在活动中综合应用自身所学知识,促进知识体系的巩固。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多样化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如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交流中享受学习、积累知识;还要运用活动结束后的引导性小结,增進学生对实践活动内涵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3]。
如教师可以开展关于朗诵的课堂比赛,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素材,其素材可以是以往学习过的《春天染绿我们的双脚》《生命的壮歌》等课文,也可以是《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等课外阅读故事;然后组织其他学生组成评审团,对朗诵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最后还要为表现最佳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奖励,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可以组织其他类型的活动,如结合故事类课文《嫦娥奔月》等开展角色扮演类活动,或是围绕《滴水穿石的启示》开展变通与否的分组辩论赛等,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
总之,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应立足于学生的阶段性学习特点,多结合教师引导、课堂氛围创设以及多样化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融入教学课堂中,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庆伟.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甘肃教育,2019(18).
[2]高贤琴.探析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20(1).
[3]祁海霞.浅谈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20(7).
【作者简介】
吴婷婷(1981~),女,汉,江苏宜兴人,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