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2020-08-19蔡建玲
蔡建玲
【摘 要】音乐是初中美育的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初中学生基本音乐素养及基础音乐技能。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不足,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不尽如人意。本文简要分析了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并对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初中音乐有效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初中音乐;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8-0095-02
音乐课是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音乐素养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音乐课程是初中阶段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诸多原因,初中音乐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很多学生喜欢音乐,但却对音乐课程不太“感冒”,这使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进行反思。本文基于初中音乐教学现状,就其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以期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一、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
音乐是感染力很强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大多对音乐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随着素质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也更加受到学校的重视,师资力量配置、软硬件设施以及课程安排等方面相较以往有了较大程度的进步。但由于长期以来初中教育重点关注文化课程,对音、体、美等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音乐教学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教学评价缺失等。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初中音乐教育的有效性受到影响,教学成果不尽如人意。还有一些教师简单地将音乐教学理解为按照教学大纲或是课程标准传授音乐知识,忽视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也没有将音乐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紧密结合,使得音乐教学的功能与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难以有效调动,音乐这门课程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大打折扣。
二、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要理解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就要对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总体上来说,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让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二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三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基于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的目标,其教学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行为、结果是否能够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1]。
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在教学模式、方法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当代中学生来说,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在网络时代,初中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他们的思维日趋活跃。初中音乐课程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契合当代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初中音乐有效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一)初中音乐有效教学的相关策略
1.注重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音乐课程的学习来说更是如此。初中音乐教学的任务并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学生有基本的音乐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只有培养并保持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兴趣,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将兴趣爱好作为学习的动力,进而提高音乐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2.重视音乐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初中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人类表达丰富情感的一种重要形式。音乐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使学生掌握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理解音乐作品所具有的深刻内涵,产生情感共鳴,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每一首音乐作品,都蕴含着创作者丰富的情感内涵。理解作品所具有的丰富情感,自然而然会热爱音乐作品、追求音乐艺术,自然也就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重视音乐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无疑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
3.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在互联网时代,初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教学技术与手段对学生的吸引力日趋减弱,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此,要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的运用,尤其是网络多媒体技术。教师要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扩展音乐课的容量,丰富教学资源,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视听结合、声像一体、资源丰富等优点为教学服务,指导学生利用影视、网络学习音乐,提高教学质量。如在《青春舞曲》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体验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我们新疆好地方》《阿拉木汗》《达坂城的姑娘》等新疆民歌,也可以通过视频、图片向学生介绍一些新疆的风土人情以及地域特点等,加深学生对歌曲风格、意境的理解,进而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新初中音乐教学方法
传统单一、呆板的教学方式无疑是制约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理念、方法,结合初中音乐教学的特点来创新教学方法,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2]。
1.游戏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将游戏应用于教学并不鲜见,但将游戏应用于初中音乐教学却并不多见。在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忽视了中学生对于游戏教学的热情,也没有意识到游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重要作用。游戏教学法在初中音乐课程中的应用,是为了增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将音乐知识、技能、要素融汇于游戏项目,能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趣味与魅力。音乐游戏,包括律动、歌表演、集体歌舞等,是发展学生音乐能力的一种游戏活动。在一定的音乐意境中做游戏,学生可以感受集体的温暖,也可以从中学习到相关音乐知识。在音乐教学中恰当运用游戏,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小组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教学法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既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临时分组,也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固定的小组。如在教学《辽阔的草原》一课时,笔者将全班学生分成了六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歌曲内容编排一个五分钟左右的舞蹈,进行小组间的舞蹈比赛。各个小组的学生要交流合作,在相互探讨的基础上设计编排舞蹈动作,并选出一个学生独唱。这样的教学方法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各个小组都认真研究歌曲风格、内涵以及所具有的音乐要素特征,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强化了课程学习的效果。这样的活动讓音乐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以学生主动参与,在音乐活动中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为主要形式。音乐活动的过程是学生情感认知和行为协调的过程。体验式教学能引导学生直接且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与音乐作品进行情感碰撞,在主客体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吸收、融合、升华音乐作品的情感,与心灵发生共鸣,使学生最大程度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在音乐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关键是设置与乐曲情绪及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创设情境的手段有很多,包括角色扮演、多媒体演示、作品背景资料朗读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体验式教学法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不要用过多的讲解代替学生的听觉;不要用教师的理解感悟代替学生的感受;不要用“支解的碎片”代替完整的音乐[3]。
综上,初中音乐课在培养初中生音乐基本素养与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审美水平、能力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针对初中生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注重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并创新教学方法。只有如此,才能有效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毕艳秋.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
[2]乔程程.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探析[J].亚太教育,2016(15).
[3]于晓红.初中音乐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探究[J].北方音乐,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