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于谦诗文的文献价值

2020-08-19李业博

锦绣·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文学价值于谦

摘 要:于谦是明永乐年进士,受用于宣德一朝,正统年间在土木堡之变后力挽狂澜,挽救明廷,在景泰时位极人臣,后在天顺初冤死。其政治生涯贯穿六朝五帝,社会接触面极广,于民生、军事、政事多有建树。他的诗文负浩然之气,或论边事,或论民生,或抒己志,载其一生行止,具有不可估量的文献价值。

关键词:于谦;文献价值;文学价值

《文渊阁四库全书》中载于谦“著述甚多”,其奏疏“明白洞达”,有“经世之略”,其诗“兴象深远”,不事风韵雕琢。于谦的诗文记载了他的人生历程,反映了明初社会的历史,有着不可估量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在史料价值方面,于谦诗文反映了宣德之治、土木堡之变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明边事盛衰与民瘼耕稼尽在其中;在文学价值方面,于谦诗文表达着永宣台阁体向茶陵派、“前七子”文风变革的过渡意味,且反映了一代英雄的伟大人格和精神世界。

一、于谦诗文的史料价值

于谦步入政坛之初,并未直入翰林院而为馆阁之臣,身处禁中,而是多在边地历练,巡抚江西、山西、河南等地。广阔的任职经历使得他着眼于民生疾苦,发而为文,剀切沉着。而后在土木堡之变中戎马倥偬,诗风高亢激烈,有武穆之风。他的诗文反映着宣德以来明朝社会的基本情况。

自明太祖朱元璋立国之后,明朝的战略防御态势一直着眼于北方蒙古各部,明成祖朱棣迁都之举也属意于此。朱棣悍勇善兵事,亲自领兵讨伐残元势力,五次北征,兵威赫赫,所谓“威德遐被,四方宾服”。而永乐盛大的文治武功之后,明朝的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明成祖连年累牍的北征,背后是中原百姓沉重的徭役税赋,史载“戎马资储,十丧八九,灾眚间作,内外俱疲。”这迫使明仁宗、明宣宗改变明成祖激进的边事政策,明朝转而进入外重守成、内主发展时期。于谦正是在此时入仕,以兵部右侍郎衔任河南、山西巡撫,经手晋豫二省民政。进入于谦眼帘的是强大战功背后的民生之艰,他的大部分诗文多作于此时。最悲切者莫过于《荒村》:

“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旱灾、蝗灾、洪涝是时时袭扰民生稼穑的问题,而官府粉饰太平,无视灾情,欺压百姓的作为对于百姓之害甚于前者。明宣宗也说:“往年补蝗之使害民不减于蝗,宜知此弊。”于谦敏锐地看到问题所在,任职时严告官吏不可损民肥己,并亲身十八年都在为民生奔走努力。这些在永乐之后留下的战争代价与政治之失并不多见于史册,反而过多遮掩在“仁宣之治”的盛名之下,而于谦对此段历史都做了如实的记录。

而于谦若一直任职民事,他的成就与显望绝无如此之大。他的命运变革在明廷的边事衰落中到来。“土木之变”成为于谦命运的转折点,也成为明朝历史的转折点。他的诗写反映了明朝巨变之时的情况。

国家崩溃的边缘激发了于谦为国玉碎的决心,他对逃跑者不屑一顾,且作《岳忠武王祠》明志: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明史》载“当是时,上下皆倚重谦,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于谦的军事才能完全展露出来,在保卫京师,击退瓦剌的战役中,他的创作时间虽极具缩短,但其此时期的诗文展现了家国倾覆之时,一位无双国士力挽狂澜的风云岁月。数月坚持,当击退瓦剌,胜利到来之时,于谦又欣然写下《入塞》:

“不须更奏边笳曲,请君听我入塞歌。”

于谦的诗文立足现实,无有伪饰,是佐证明朝政治、军事、民生情况的极好材料,一定程度上是宣景一代之“诗史”。他的诗文涉及国家政事领域之复杂在同时代无有其比,几乎涵盖了他为官生涯所到达的方方面面,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

二、于谦诗文的文学价值

《明史·文苑传》载:“永、宣以还,作者遞兴,皆冲融演迤,不事钩棘,而气体渐弱。弘、正年间,李东阳出入宋、元,上溯唐代,擅名馆阁。”而夹于两者之间的正、景年代文学,前有台阁,后有茶陵,加之文学发展宏观来看确入低潮,所得成绩似乎乏善可陈,但其有承上启下的过渡特点。而于谦正是此过渡时期的代表,其诗文创作蕴含着台阁文风向茶陵、“前七子”过渡的意味。所谓过渡之意,在一改一开之间。

于谦诗关注现实,一改台阁颂圣习气,一开悲悯苍生之道。一句体现了于谦作诗取材现实,不作空论的特点。于谦在十八年的任职中深入底层百姓生活,对于国家政治民生之失都有直观和强烈的感受,他的创作观念和关注对象都无限地贴近杜甫式悲天悯人的现实主义。

于谦诗率直自然,一改台阁平正无实之死制,一开诗言心志胸襟之活水。于谦的诗文的风格和意趣呈现出多样性,他更在乎诗“言志”之功能。于谦在政务繁冗的余暇书写他李白式的人生感受,如《醉时歌》《落花吟》等作品一脉展示了他通达潇洒的人生态度,他的精神世界是丰富而开放的。

于谦诗领域阔大,一改台阁囿于禁中之弊,一开诗文纵横天地之风。于谦的诗文题材取诸山河百姓,这与台阁作家封闭与狭窄的富贵生活所能看到的生活,视野完全不同。由于题材取诸山河百态,他敢于正视和表现多面的社会生活进而发现问题,这两面相辅相成。

于谦诗格调高远,一改台阁卑冗委琐之态,一开诗氲风骨意境之格。于谦的诗有“千锤万凿出深山”的风骨,境界高远,寄托遥深。唐皎然《诗式》言:“气象氤氲,由深于体势”正是如此。仅看他的《石灰吟》,这种以物言志的情怀令人千古激赏,其中寄寓了于谦积极入世的精神,一心为民的情怀,高远洁白的志向,让人感觉到一种深沉苍远的力量之美。诗氲风骨而生高远意境,加上于谦“此一腔热血,意洒何地”之人生悲剧,使得诗歌的层次与品位不可与应制之文字同日而语。

于谦的诗情感真挚,晓畅自然,风骨独具。但由于他任官为职以事功为要,在当时不具有文坛巨擘的地位,加之工与谋国、拙于谋身竟致含冤而死的人生悲剧,使得他的诗文在文学史上没有被重视,也没有产生陈子昂般令人津津乐道的巨大影响。其实他于明宣德以来诗风之变的功劳,恰如一改唐贞观诗风的陈子昂。于谦诗所展现的诗风新变,一定意义上是唐人“兴象”与“风骨”的复归。他的诗所蕴含的文学价值更待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五[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清)谷应泰.明朝纪事本末卷二十一[M].北京:中华书局,1977.

[3](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七[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一百七十[M].北京:中华书局,1974.

作者简介:

李业博(1995年9月18日),男,汉,籍贯:河南省襄城县,学历: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黑龙江大学,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

猜你喜欢

文学价值于谦
成鹰之路
果子单
国学魅力
最佳捧哏于谦“玩”出来的投资
除夜太原寒甚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喧闹深处有寂静
重读《子夜》再论其主题倾向和文学价值
谈“女书”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