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微生物在乳品加工中的污染及控制

2020-08-19孙洪伟

神州·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微生物乳品浅谈

孙洪伟

摘要:近年来,人们健康意识不断提升,物美价廉的乳品已经成为了人们的首选。然而,乳品加工工艺较为繁杂,在微生物污染及控制上,仍需要进一步改进。所以,浅谈微生物在乳品加工中的污染及控制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概述乳品中微生物种类,分析微生物入侵乳品的方法,概述乳品中微生物污染的防治手段,以供人们参考。

关键词:微生物;乳品;加工;污染;控制;浅谈

0引言

乳品是一种全价食品,其营养十分丰富,不仅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还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但乳品在加工过程中,极易受到微生物污染,稍有不慎,便会出现质量问题,给人们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是有必要对微生物在乳品加工中的污染及控制进行浅谈的。

1乳品中微生物种类

从目前来看,最常见的微生物有以下三种:一是酵母菌。乳品中常见的酵母菌主要有酵母属的圆酵母、汉氏酵母、脆壁酵母属以及假丝酵母属等;二是细菌。乳品中常见的细菌主要有李斯特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蜡状芽孢杆菌、链球菌以及乳杆菌等;三是霉菌。乳品中常见的霉菌有根霉、曲霉、毛霉和雾霉等。值得注意的是,霉菌大多数都属于有害菌,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2微生物入侵乳品的方法

微生物对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生鲜牛乳中的微生物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其数量同样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微生物不仅会影响乳品的贮藏、运输等环节,还会影响乳品的销售、加工等环节。可以说微生物污染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从目前来看,微生物入侵乳品的方法也是千奇百怪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2.1入侵原材料

微生物入侵原材料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入侵到原材料中,想要避免是不大可能的。例如,牛奶刚挤出来会含有很多微生物,不能直接服用。最常见的细菌是链球菌和小球菌属,当然也可能会出现乳杆菌属和棒状杆菌属等细菌;奶牛的尾毛、乳房、腹部、后肢、皮肤是细菌附着较多的部位,不干净的牛体经常有很多细菌,最常见的细菌是大肠杆菌和芽孢杆菌。挤奶时,鲜乳极易受到牛体其他部位的破坏,从而增加微生物入侵几率;收奶过程中,鲜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使其变质,滋生细菌;若挤乳用具清洗不干净,也会增多微生物数量;挤奶人员患有痢疾、化脓性、传染性等疾病,都会对牛乳造成污染;牛体身上的尘埃也将对鲜奶产生威胁,为微生物的入侵提供条件;饲料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它会给牛乳带来微生物污染,而劣质饲料中含有大量的酪丁酸杆菌,如果乳牛误食了劣质饲料,就会导致腹泻的情况发生,从而增加粪便污染牛乳的概率。水体污染菌种主要有嗜冷菌、无色菌、产黄菌、假单细胞菌。尤其是热带地区的水,更容易感染这些菌种。

2.2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侵袭

牛乳加工的过程十分复杂,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微生物入侵的可能性。从目前来看,加工过程中微生物侵袭的渠道主要有:第一,乳的过滤。挤奶时,乳容易被牛毛、饲料、蚊蝇、垫草、粪屑等所污染。所以,挤下的乳必须及时过滤。为了避免乳的重复性感染,过滤用的纱布必须经过严格的清洗灭菌;第二,乳的冷却。刚挤下的牛乳的温度约为36℃左右,是微生物繁殖最适宜的温度。如果不及时冷却,会使牛乳中的微生物大量繁殖,这样很容易导致鲜乳变质;第三,乳的贮存。为了保持乳的新鲜度,抑制牛乳中的微生物的繁殖,应当将牛乳放在干净的容器中,并放在无菌环境里,保持在合适的温度;第四,牛乳的运输。在运输的过程中,不管是时间的延误还是牛乳温度的升高,都会增加微生物的繁殖;第五,牛乳的巴氏杀菌。为了达到灭菌的作用,必须将杀菌温度控制在100℃以下。一旦杀菌不彻底,将会缩短产品的保质期;第六,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在贮藏、运输和销售期间,在光的作用下,很可能会使蛋白分解酶和脂肪分解酶逐渐恢复活力,并降解牛乳中的蛋白质和脂肪。除此之外,剧烈碰撞、挤压、划伤等一些人为因素也会导致微生物入侵并大量繁殖,从而造成严重污染。

3乳品中微生物污染的防治手段

乳品中微生物污染的防治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控制原材料中的微生物措施;第二,贮存和运输途中的微生物防治;第三,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第四,成品牛奶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卫生要求。

3.1控制原材料中的微生物措施

第一,要定期清洁牛体、牛舍和周边环境的卫生,建立健全卫生验证程序和清洗消毒管理制度,保证牛奶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引起变质情况;第二,要定期对奶牛进行体检,保证奶牛的健康;第三,要督促挤奶人员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第四,要减少人工挤奶,推动机械化挤奶;第五,要隔离患乳房炎的奶牛,提高奶质。

3.2贮存和运输途中的微生物防治

第一,刚挤下的牛奶应立即过滤到干净的容器中,并将其迅速冷却,温度保持在4℃以下,减少微生物增殖;第二,在储存期间,应适当搅拌牛奶,不可过度搅拌,增加牛奶中空气含量;第三,运输中要尽量减少颠簸,因为颠簸越大,牛乳温度越高,就越容易变质;第四,牛奶挤出后,应以最快速度送到工行加工;第五,高度重视外源性污染。

3.3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

第一,要减少牛乳的存放时间,及时进行巴氏消毒;第二,要对UHT灭菌机组的灭菌参数进行合理设定;第三,要尽量减少添加剂中的芽胞菌总数;第四,要定期检查常用的消毒剂,确保CIP清洗效果良好。

3.4成品牛奶在運输和销售过程中的卫生要求

成品牛奶通常采用多层复合材料包装,该材料不仅具有防水功能,还具有更光隔氧功能,但也同样存在很多问题,这就要求运输平稳,尽量避免挤压,减少人为损坏。

4结语

总之,为确保乳品生产质量,有效控制微生物数量,相关企业在生产操作过程中需要做到预防和控制危害两方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乳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楠.黑龙江澳佳乳业有限公司新建奶牛养殖场项目可行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7年.

[2]王风新.班产20吨婴幼儿配方奶粉工厂设计[D].南昌大学,2017年.

[3]余芳.酸奶生产中的关键控制点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猜你喜欢

微生物乳品浅谈
《中国乳品工业》杂志
浅谈Schwarz引理及其推广和应用
乳品包装设计
浅谈圆锥曲线中的创新题
乳酸菌成乳品市场新宠 年增速近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