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课堂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探究

2020-08-19程涛

神州·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程涛

摘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当今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重点问题之一。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总在生物学习中扮演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这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不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实际需要。部分生物教师提出在生物教学中引入自主学习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在下文中,笔者将从自主学习教学理论基础,创建良好学习环境和资源以及多途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高中生物;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自主學习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分析来看,高中生物教师在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加深学生对生物高新技术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构建生物知识体系,协助学生发展生物学科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从被动接受者到主动吸收者的良性转换,同时致力于提高课堂效率协助教师完成既定教学任务。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主学习的重要意义

大部分教师意识到自主学习教学策略对于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对于自主学习教学理论的了解还停留在初级阶段。部分教师片面的认为自主学习最主要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与调动。忽略了自主学习教学还存有学习的主体性,学习的调控性以及学习的建构性等特性,导致自主学习教学理论基础不牢靠,执行过程中漏洞百出的现象。

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主要来自于两个观念,一是人本主义学习观,二是建构主义学习观。前者倾向于人天生就存有探寻知识、真理和秘密的欲望,因此该观念主张发挥人的自主学习潜能即可。后者则侧重于发展理论,其观念认为学生是在与周围环境的摩擦(相互作用)下进行发展和变化,这一过程可能是缓慢的也可能是急速的,具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和周围环境的影响。笔者认为高中生物教学中所采用的自主学习教学理论应该是以建构主义学习观为基础的。高中生物的学习不是知识从教师到学生的简单单向传递,而是在教师协助下学生自行构建生物知识体系的过程。尽管学习是为了追求最终的结果,但是学习终究是一个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进行自我监督和自我调控,这是自主学习的必要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提供便利条件。只有实现自我监督、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四个环节的学生才算真正实现了自我学习,才能促进自我学习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有助于自我学习理论深层次的建构。

二、创建有利的环境与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需要有适宜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有足够丰富的学习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学校基础设计建设越来越健全,教室明亮宽敞大方,校园环境优雅适宜。大部分学校在教师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部分学校甚至完成了网络多媒体教学的全面覆盖,这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教师不断改进生物教学策略,从原有的板书教学到现在的多媒体演示,从最初的课堂讲课发展到现在的网络授课。学生对于高中生物的兴趣越发的浓厚,参与高中生物的实验越来越积极,在师生互动环节中表现越发的上进,这都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沃土。教师要重视学习资源的丰富程度,部分学校自主研发了网络教学平台,将教师的日常授课录制剪辑以短视频的形式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下载或者在线观看。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因为某些原因错过的内容有机会重新学习,这有助于学生的查漏补缺。每个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都有差异,对于相同内容的理解程度也有所差异,而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极大限度的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有机会弥补自己在课堂上的“过失”,这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体现。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不能因为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模式,教师就自行缩减工作量。高中生物的学习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尤其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等理解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自主学习选择内容的频次调整课程设计,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单纯地创建良好环境丰富学习资源是不足以支撑学生长期开展自主学习计划的,还需要教师适当的关怀与帮助。

三、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

经常观察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教师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刚开始阶段斗志昂扬,经常按时保量的完成学习任务,部分学生甚至超额完成。而学生在自主学习进行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开始不由自主的松懈。大部分学生逐渐开始产生懈怠心理,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偷工减料”,经历过较长一段时间以后这种情况愈演愈烈。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个方面的,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差异进行“差别对待”,教师过于信任学生的自我监督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等。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一)自主学习开始前引导学生设置学习目标:大部分学生在刚开始自主学习阶段异常兴奋,对于没有教师监管终于可以自由自在的学习新知识和新内容了。但这往往是“三分钟热度”的体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没有目标,短时间还可以忍受学习的孤独与艰苦,长时间则会造成学生精神的溃败与畏难情绪高涨。(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求知欲望: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对高中生物的学习感兴趣,部分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是迫于教师和周围学生的压力。该部分学生没有坚定的学习目标和合适的学习计划,一般选择盲目从众。受到教师和周围学生的影响被迫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实际上其本身并未做好自主学习的准备也尚未制定自主学习的计划。教师要通过生物学科的神秘和生物高新技术的惊叹来感动这部分学生,使其意识到生物的神秘和魅力。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实验,将课程内容中涉及到的实验进行演示。在演示过程中邀请学生实际动手参与,尽管学生负责的部分技术含量较低,但是满满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幸福指数”让学生意识到生物的奇妙。

参考文献:

[1]李成芳.“互联网+”背景下微课在高中生物前置性学习中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6):187-188.

[2]刘曼兮.“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生物学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应用探讨[D].黄冈师范学院,2019.

[3]姚小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