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ISA阅读素养观的初中语文课堂探究

2020-08-19郭琳

神州·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郭琳

摘要:本研究首先对PISA阅读素养观定义以及测评观内容进行阐述,并关照其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体现。其次分析当前语文阅读课堂环境的现状。最后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并根据PISA的阅读素养观中的基本要素来开展本次课堂活动,通过文本分析以及对课文背景的研究带动学生对中国文化层面的思考。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一线教师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PISA阅读素养观;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素养在PISA阅读素养观整个体系中处于基础的地位,语文阅读教学中对阅读素养的重视也是空前的关注。阅读素养不仅仅是学生训练阅读的基本功,也是学生必须要具备的重要阅读能力。PISA阅读素养观中极大的丰富了学生关于文本的阅读材料,也加强了对学生元认知的评测,对于提高学生阅读素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就从阅读素养观的视野下来探究中学语文课堂。

一、PISA阅读素养测评观内容

PISA 2018阅读素养定义为“为达到个人目标,增长知识和发展个人潜能及参与社会活动而对文本的理解、使用、评价、反思和参与的能力”。PISA 2018阅读素养按阅读目的可以将情景划分为:与个人阅读相关的阅读;社会活动与关注问题的阅读;教育教学阅读;职业性阅读。PISA阅读素养测评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五点内容,第一点是宽泛的了解及理解。第二,寻找发现所需信息。第三,解释文中信息。第四,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反思。第五,确定反思和评价文本的具体形式。

二、语文阅读课堂环境现状

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课堂环境相对于之前已经有了实质性的改变,第一,在教材的内容上加入了不同的文本类型,可以锻炼学生解决不同的文本类型的方法。第二,在文本分析上更加注重学生文本阅读的整体把握,传统的阅读方式是采取“分割式”的方式解读文本。第三,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很大的创新,一般传统的阅读教学都会采用连续性的文本阅读训练方式,此阅读方式信息量较少而且信息蕴含方式单一。

三、基于PISA阅读素养观的教学课例

PISA的阅读素养测评内容对当前的语文教学设计起着引导作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根据PISA阅读素养观的要求增加学生的阅读素材,本篇课文可以结合语文中“知人论世”的文本解读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下面笔者就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探讨PISA阅读素养观在语文课堂阅读中的体现。

(一)教学设想与学情分析内容

《记承天寺夜游》是统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小品文。本文通过写夜晚苏轼欲睡时看见月色入户,顿然起兴,便起床去找张怀民一起去赏月的事,由此引发内心的感悟。该设计从“闲人”这一词来切入,引导学生感受苏轼内心的世界。学习本课最核心的学习目标是引导学生去体会苏轼的内心世界。

八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让学生从文中写景的句子中对作者感情的深刻把握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可以结合对文中写景句子的具体分析以及作者身世的介绍来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心静空明的“閑人”境界。

通过对《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设想、学情分析及教学目标的设定对阅读素养观进行落实。首先在教学设想处对本篇课文进行大体分析,其次是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学设想以及学情的分析都是在阅读前完成的,教师在教学时也应该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学生阅读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教师对阅读方法的传授,这在提升课堂阅读有效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教学过程

学生阅读文章前首先要对问题进行引入,理解文本前首先请学生注意到文本的核心内容“月”,接着通过对苏轼月的诗句的朗读代入自身的情景与情感。本环节已经处于教学过程中的“阅读中”环节。PISA阅读素养评价观中的主要内容中提出:第一,寻找发现所需信息。第二,解释文中信息。根据以上内容在解读本篇课文时,教师和学生有不同的任务,首先,教师需要根据文本内容信息提出有意义的提问来引导学生寻找发现所需要的信息。其次,老师在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所需信息后进行不断的提问,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解释文中的信息。本次教学中采用了新的教学模式,根据认知心理学知识去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更加注重学生自身对文本的理解,学生需要主动的寻找信息来解释文本内容。本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从篇章讲解转变为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

第二,介绍苏轼的“乌台诗案”背景。本环节通过对苏轼背景信息的介绍,让学生能够理解更多背景材料的阅读来加强学生的阅读整合能力。由于学生对于文章的内涵与情感理解还没有进行真正的深入的赏析,那么这时运用语文教学阅读中“知人论世”的方法使学生更有利于文本知识的整合,在接下来进行反思与评价环节就不会仅仅停留在个人的主观臆断层面。

第三,创写苏轼感怀,这是了解苏轼“乌台案”环节的连续。学生在了解到苏轼被贬谪却不一直处于苦闷,由此更能让学生理解苏轼的豁达之性。PISA阅读素养中阅读内容的第三个层次是从文本中演绎推论或改编创新文本等问题(反思评价能力)。这一层次改变创新文本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便可以用写话的方式,使学生真正完成文本的理解过程。在以阅读历程为导向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促进学生创造性表达和批判性思维的形成。

本文通过对《记承天寺夜游》的案例呈现,力图由一管窥全豹,分析PISA阅读素养在语文课程中的体现以及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思考性建议。

参考文献:

[1]李刚.PISA对阅读流畅性的关注及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19(07):30-33.

[2]王文琛.基于PISA阅读素养观的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探究——以Unit 8 The Last Leaf为例[J].英语教师,2019,19(03):93-98.

[3]郑新丽.PISA2018阅读素养评估变化及对我国语文教学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9(01):13-16.

[4]万灿娟.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变革——基于PISA阅读素养测评文本的分析[J].教学研究,2019,42(04):113-119.

[5]http://www.sohu.com/a/231697462_507568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中学语文四美赏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