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2020-08-19刘浩

神州·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

刘浩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要求教师将政治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通过开展生活化教学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但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生活化教学的开展还存在局限性,因此产生了许多问题影响了思想政治教学有效性的稳步提高。基于此本文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展开反思,并提出有效增进措施,希望对教学有所助益。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问题;措施

伴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提出了要逐步转变教材繁、杂、难的特点,通过将政治教学内容与现代社会、生活实际、科技发展等生活性内容紧密联系提高教学的生活化程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生活经验积累的教学目标要求。在这种现实需求下生活化教学理念被广泛运用于教学环节,并已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同时依托生动形象的生活化案例,学生加深了对抽象的政治概念等内容的理解,学习的效率与质量有所提高,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但受制于多方因素影响,目前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学的有效性无法得到体现。

一、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 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思想陈旧

受制于繁重的课业压力以及高考压力影响,目前部分高中政治教师仍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思想,课上以自我为中心开展教学,偏重政治理论知识的灌输,将生活化情景变成了教学的点缀,只是在知识灌输后简单提及。这种新瓶装旧酒的教学模式与生活化教学理念背道而驰,课堂依旧十分枯燥乏味,学生也因此缺乏学习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无法得到保障。

(二)生活化教学方法存在不足

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思想与方法存在不足,使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有效性得不到最大限度的体现。这首先体现在教师选择生活化案例时缺乏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有效考量,选择了一些学生无法理解的生活性案例,加重了教学的负担,为教学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其次部分教师在融入生活性案例时缺少对学生思维的有效启发与引导,不能够有效的带领学生结合生活性的案例深入展开探究,生活化教学开展的不够深入与细致。再次,部分教师过分追求教学的形式,在课上过多的使用生活性案例,导致教学的重點被喧宾夺主,为教学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有效开展措施

(一)升级教育思想,设计生活化教育目标

为有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教师首先要升级教育思想,设计生活化的教学目标,用全新的思想引导实践活动。为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与教学的内容寻找适宜的生活元素切入点,为生活化教学的开展建立良好的思想理论基础。其次教师要结合生活化教学的要求在教学目标中融入生活能力目标—在知识目标层面要求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建立起完整的政治学科理论体系,并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生活现象,提高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能力;在能力目标层面通过强化培养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为社会生活发展带来新的活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层面要求学生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新的思想理论基础以及明确的教学目标引导下,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会得到有效的开展。

(二)趣味教学,用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为有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教师首先要依托生活化的场景开展趣味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政治教学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多彩的消费为例,教师可引入如花呗、双十一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并组织展开简单的讨论自己每一年都买了什么,哪些是有用的,哪些买来了就没用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成功的用生活化的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为政治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开展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三)立足教学基础,落实生活化教学理念

为有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教师要在全新的思想理论基础、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及学习兴趣的引导下,立足教材为基础,用科学的方案使生活化教学理念得到有效的落实。为此教师首先要认真备课,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框架下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寻找适切入的生活场景,用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建立良好的保障。在课上教师将生活化场景与政治知识的有效渗透相结合,实现生活化教学的有效落实。以价格变动的影响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夏天买羽绒服,冬天买凉鞋的消费观念展开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由。待学生充分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价值规律深入展开思考,使学生对相关知识加深了解,以此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政治规律分析生活中的现象,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知识目标得到有效的实现,学生学习的效率与质量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也因此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

(四)开展实践活动,拓展生活化教学深度

为有效引导学生将政治知识迁移到课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实现生活化教学的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拓展教学的深度,教师还要依托实践环节的力量,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供锻炼与巩固的平台。一方面教师可创新作业的形式,用生活实践型作业代替笔头作业,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文化的多样性为例,教师可在课后组织学生随意选择一个国外的节日进行了解,课上与大家一同分享。较之于传统的笔头作业形式,这种实践型作业更加轻松有趣,学生完成的积极性也十分高涨,因此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展开课后实践活动,如在学习中华文化后,观看中华文化相关的纪录片,并对如何发扬中华文化展开讨论活动或征文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得到深度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政治课程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与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在教学中牢固树立生活化教育思想,实现生活化教育背景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有效实现。但教师也要注意不可过分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使教学的重点被生活化场景所淹没,使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得不到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何双安,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途径[J]化学教育.2013(04)20-22+25.

猜你喜欢

新课改背景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
浅论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思维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