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0-08-19任道远

神州·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微课堂生物化学多媒体技术

任道远

摘要:生物化学是食品学科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也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一项必考课程。而随着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适应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特别是生物化学课程有着众多知识点、理解难度较高,因此,若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则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故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有效改革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生物化学;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微课堂

前言

随着我国近年来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信息化技术,建设网络强国,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已然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发展目标。腾讯公司在2014年的时候,将“互联网+”的理论首次提出,这为实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间的有效衔接,提供了重要的一个发展模式[1]。在这一背景下,各阶段教育教学也尝试与时俱进,“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提出,使我国传统教育教学的创新、改革又向前迈进一大步。作为生物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工程和食品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确保其课程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食品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接下来,笔者结合自身工作体会,提出了如下两点互联网+背景,食品生物化学课堂的改革建议。

一、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降低学生知识理解难度

前面提到在互联网+背景下,出现了许多的信息技术,且其中部分已然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成为了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无疑是其中的代表。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学生的阅读对象发现了变化,不再只是单调的文字、图片,还有许多的动画资料和视频。多媒体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通过适当运用这些特点能够较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知道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有着诸多的知识点,如反应式、过程、概念及原理等,学生学习这些复杂内容的时候,难免显得积极性不强,甚至部分存在畏惧心理。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较为直观地呈现出教学所需的各类信息,如音频、视频及图形等,如此既使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得以增加,又实现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更降低了复杂知识的理解难度,促使学生更快完成吸收。

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是如此,其虽然优势显著,但也存在部分缺点:第一,多媒体教学可能使部分教师产生依赖心理,变得不再认真备课,拘泥于课件上的内容;第二,虽然有着更多的课堂教学信息,但大量的图片和文字,可能使得学生课堂记录不够及时;第三,还须进一步规范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部分教师在着手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时候,融入了一些不太必要的图片、视频或动画,如此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还会产生反效果[2]。所以,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改革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时候,应做好如下方面:注意多媒体技术的适度使用,确保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比如,何时使用?并非任何时刻都适用多媒体技术的,需要综合考虑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标,在知识点中有机融合辅助教学的各种音频、视频及图片,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多媒体的作用;在具体教学中,若使用的课件有着较大的信息量,在进行播放的时候,需要注意播放速度的控制,并着重重点内容的讲解;应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黑板教学相融合,两者之间应互补优势,以“糖的无氧分解和有氧分解”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采用板书的方式清晰展示每一步骤,帮助学生对两者间的差异有着更好地理解。

二、建立移动微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在互联网+背景下,应结合学校学生的学习及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内容特点,利用微信平台展开“食品生物化学”精品资源共享移动微课堂的建立。例如,可在课程导航中进行如下栏目的设置,教师队伍、课程简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及在线交流等。

课程简介中对这一课程的主要内容、特点、课程学习的意义进行了大致介绍,以便学生对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重要性有一个提前了解,从而确保在思想上学生能够高度重视。

教师队伍则是通过介绍任课的教师及其研究的方向,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教师的情况,以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教学大纲则帮助学生对这门课的相关信息有更多了解,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考试方式、学分、学时等。

教学资源则是以微课或是PPT的形式展示每章的重点内容,这些内容既有重复也有拓展,很多是课上教师所没展示的,学生通过展开复习或预习,既能预知课堂的内容,又能实现知识面的扩展,对其适当联想。如此一来,学生一定了解了课程知识后,到了正式课堂上,能够与教師展开更为有效的互动,自然也能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

在线交流则有效补充了课程教学的互动性,我们知道一堂课的时间有限,如何在这几十分钟的时间内,将教学规定的任务更好完成,并留给学生答疑的时间就显得十分关键。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实现这一点,通过在线交流则能实现这一目的,尤其是针对某些不善言谈的学生而言,通过这一环节能够开展良好的学习交流。一个班级内能够与教师主动展开交流的学生实际上较少,而借助此部分,其他学生可对问题与回答进行浏览,进而渐渐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无形中了解自身的问题所在,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实现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3]。

此外,还可在微课堂内建设评测系统,以供学生对学习效果展开自我检测。这一模块由教师在线出题,建立起题库,学生可对某一章节展开随时随机的检测,以便学生在课下能够对自身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及时了解。

结语

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要想培养出更多综合型人才,需要不断改革课堂教学,将更多新型元素融入进去,以使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升。本文所提到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移动微课堂的方式,能够实现传统课堂模式的转变,更易被学生们所接受,更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获得更为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且,伴随科技的不断发展,后续也将出现更多新鲜事物,这些都需要我们后续去探索、实践,稳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卞春,贾贞.金课建设背景下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混合式教学初探[J].高教学刊,2019(25):35-36.

[2]刘晓飞,张帅,王薇,等.基于蓝墨云班课在食品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实践[J].现代经济信息,2019(02):436-438.

[3]李景恩,王文君,郑国栋,等.翻转课堂在食品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广州化工,2019,47(03):171-173.

猜你喜欢

微课堂生物化学多媒体技术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微课堂”对高校英语教师的影响
优化高中化学 “微课堂” 教学的有效策略
习得性无助感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PBL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教学在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