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美术教育教学策略研究

2020-08-19原成林

神州·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美术教育现代化策略

摘要:当前高职的美术教育教学已经逐步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进行过渡,当前社会对于美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向着现实进行贴近。基于此,本文从当前我国高职美术教育教学现状的角度进行切入,总结了当前这一领域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对于研究高职美术教育教学策略的意义做出了较为现实的剖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高职美术教育教学完善性的几个策略,以此来促进我国高职美术教育体系更为完善,促进培养更多的美术专业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美术教育;现代化;策略

作为当前我国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阶段,当前美术教育已经变成高职教育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传统美术又逐渐分理处艺术设计,动漫设计等较为细致的门类。高职院校培养的以上等专业的技术性人才也在逐步丰富着我国美术专业人才就业市场,在很多领域实现了自己的专业性价值。但是随着美术专业本身在进行着不断升级,美术就业市场的需求也在进行着不断地革新,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前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市场就业的需求,需要进行策略性的改革。

一、高职美术教育教学现状

当前美术专业已经逐步过度成为很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会着重考虑的专业之一,则从侧面上也能够体现出就业市场对于该专业人才的吸纳是呈现出逐步增强的趋势的。基于出,高职院校的教学应当在充分调研市场就业需求的基础上,对于专业基础课程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良,并且加入一些当前市场最为关注的现实需求,从根本上促进美术专业学生在设计、动漫制作以及美术软件技能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促进其全面发展。但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美术专业还尚未能够对于市场需求现状进行深入的调研和敏锐的捕捉。当前高职院校美术专业毕业的学生仍存在着设计实际动手能力不足,设计思维落后,难以将设计思想和实际项目结合等固有的问题。这主要是当前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的教育的如下问题导致的。

(一)美术教学课程体系不完善

当前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更为注重的仍旧是理论教学,在授课和教学成果的考核上也特别篇中理论课程的卷面成绩。但是,高职院校美术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更被看重的则是其将美术思想和实际项目相结合的实践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美术课程在设置的过程中也应当将实际的项目案例融入到美术课堂当中,逐步革新传动重卷面轻动手的课程设计。当前高职院校的美术课程对于实践的设置非常欠缺,这就导致在综合分析能力上学生普遍不足。加之,由于实践课程不足导致高职院校美术专业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在学生阶段的培养度是不够的,这种课程设置的方式进一步影响了美术专业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主动性是没有被培养起来的。虽然当前我国高职美术教育教学已经处于积极的改良当中,但是对于传统不注重个性化的理论教学方式还是没有实现很好的改良。当前高职学术专业的的课程体系仍然偏重课本传授,没有对于当前的各个专业门类进行细分,也没有充分的发挥和尊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主动性。这种课程体系的设置在根本上是不利于美术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

(二)美术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不完善

和传统的专业大类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别,美术教育具备一定的自身特征。也正基于此,在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的过程中,需要更为注重美术专业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性。高职院校当前对于美术教学质量的验收体系是不够完善和科学的。当前大部分设置美术专业的高职院校仍旧采用期末卷面方式的形式进行考核,而没有设置具有专业细分性的个性化评估措施和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衡量和评价。在结果导向的基础上,很多学生会形成对于教师课堂的绘画、美术实践风格的僵化模仿来获取一份较好的卷面分数,但是再这样的教学评估方式下,教师的绘画模式以及习惯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进一步不利于学生美术思想的个性化形成。这种质量评估模式会使得美术教学难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实践性达不到标准

当前,高职院校对的美术专业通常采用的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课堂的主体则是教师。这种教学模式是缺乏实践性的,学生掌握的美术知识也是更多的侧重教师的课堂灌输,对于学生发散性美术动手能力是十分不利的。加之,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过于书面化,学生接受的知识则主要是绘画技巧、美术理论等,对于当前就业市场实际需求的美术实践性则处于高职院校传授知识的盲区当中。在今后,需要着重提升教学实践性,将美术课堂的主体交还到学生受众,对于其个性化美术思维的培养需要逐步重视起来,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美术时间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研究高职美术教育教学策略的意义

我国高职院校设置美术专业已经有很长的发展历史,但是当前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则对美术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高职院校需要对于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做出深刻的研究和反思,逐步缩小学校和就业市场要求的差距。高职院校需要对于当前自身的教育教学现状的不足之处做出深刻的反思,并且在此基础上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助力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高职美术教育教学策略是非常具备现实意义的。

(一)着重提升学生的美术专业素质

研究高职院校美术教育教学的策略可以促进当前美术课程体系的全面升级,从根本上促进高职院校美术教师传授那些市场需要的实践能力给学生。以此,才切实提升学生的美术专业素质。学生对于未来就业岗位的适应程度很大程度上是在学生期间教师传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课程所决定的。因此,研究美术教学策略性改革,提升教学水平可以促进美术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夯实。在打好专业功底的基础上才能够在就业岗位上对于项目进行很好的实践,并注入自己的美术思想对其加以完成。加之,策略性改革能够丰富美术课程体系,从价值观以及职业素养等方向实现教师对于学生的言传身教,以此促进学生美术职业素养的形成。研究高职美术教育教学策略,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为学生在社会中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全面促進学生美术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当今社会美术专业也开始受到了用人端和学生端较大的关注,这是由于美术专业以及美术专业衍生出的细分专业和日常的生产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但是作为教育端的高职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尚未能够贴合社会的需求对于教学手段进行完善和更新。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还能帮助对高职院校对于美术教育的培养标进行重新审视并调整定位。美术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未来世界的竞争将是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竞争,仅仅停留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没有竞争力的。现阶段就对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可以促进美术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从教育理念上到教育结构格局上进行改革。通过分析在高等美术教育的研究现状,经典美术教育理论,关注当代美术发展,结合古今中外美术教育的研究,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把我国高校美术教育机制放入当今的历史环境中进行研究,,有其现实的理论指导意义。

三、高职美术教育教学完善性策略分析

(一)全面完善美术教育课程体系

未来高职院校美术课程改革需要是更加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注重课程结构的合理性,重视课程形式的多样性,可以尝试采用以下几个措施来推动课程体系的完善:首先可以合理利用美术选修课的设置,适当开设美术教育相关的横向学科教学,最大程度上丰富学生对于美术专业知识掌握范围,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面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对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学生毕业以后的就业需要进行相应课程调整,比如: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以后大多从事中、小学美术教学,那么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的内容上可以考虑增加素描、色彩等基础课程的比重,以满足这部分学生就业后应用这方面知识的需要了,这样的教学可以更好地突出师范美术教学自身的特点,能够轻易区别于其他类型的美术专业教学。

高职院校美术教育除了基本技能之外,还需要很多应用技能的培养。它更需要学习者对美术基本理论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单单只重视任何一方都是不科学的。在这个角度上看,高职院校除了设置理论美术课程之外,还需要增设技能课对其加以补充。最根本上促进课程体系的完善和科学。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于传统教师的主体进行改革,将教学主动权交还到学生手中。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可以尝试引入慕课等智能化课堂的手段,增强学生对于美术课堂的参与程度。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以及如今的高职院校美术教育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多途径育人的一门学科。加之,实践性的必修课建设也主要逐步提上课程建设的日程当中,充分调研企业对于美术专业型人才的素质需求,以此作为依托增设一系列实践性美术课程对于当前课程体系的扩充。

(三)建立科学的美术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美术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可以从一下几个角度进行尝试:首先,需要在评估标准的角度进行设置,对于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的监控和评估。教师对于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上是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因此,在教学质量的评估标准上需要严格的额监控和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改良传统试卷分数一刀切的评估模式,对于美术专业能力的细分上做出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估细则。还需要切实对于美术专业教师的教学态度进行监控和实践调研,提升满意度和敬业程度。在教学评价的结果反馈阶段需要设置单独的质量检测小组,力保评估结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其次,还需要在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检测和反馈。在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初步拟定以及教案编写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考察。严格执行美术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是顺利实施保质保量美术教育的保障。在美术教育中,教案是充分依据当前就业市场对于美术人才的需求和落实教学大纲而制定的教学方案实施细则。以上各个环节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确保教学过程中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的统一性是支撑美术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基础。因此,首先应建立系统、全面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要突出“美术专业实践性”这一最新的要求。在教学管理和教学环节中要适时监控美术专业教师的授课情况。通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这3个环节的有机衔接,最大限度地避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使教学更加系统、规范、合理,从而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最终,还需充分发挥美术学科教研室在数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教研室是监控组织教学环节和教学质量的基层单位,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教研室在落實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中,应注重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四)加强美术教学的实践性

高职院校美术教学和传统的学科相比,其实践性更强,更加具备动手的性质。因此,需要在加血的环节当中对于其动手能力和项目的实施能力做出根本上的培养和促进。同时、在高职院校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如果仍然像传统教育那样、教师不停的演示操作、学生单纯的进行枯燥模仿,则会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日益降低。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需要在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增强学生的实践性和动手性。促进高职院校美术专业学生美术思维的形成,以此促进其实践能力的提升。这样一来,可以促进高职院校培养出更为优秀,综合性能力更强的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学习美术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何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已经成为现实最关注的问题。企业的用人标准也在不断的提高,除丁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技术外对学生的文化修养、职业道德、精神和形象等要求也越来越高。另外,对学生的人际交往、组织协调的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创新楠神等等的要求也较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美术教学实践方式进行改革,以此来顺应时代的发展。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高职美术教育教学还存在着实践性不高,课程体系不完善以及质量评估的手段不够科学等弊端。但是,通过将新时期的教学策略加以深刻研究,并将其融入至高职美术教育教学的手段当中,其可以从根本上促进教学体制的革新,并创造出素质更高的美术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冯皓.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美术专业教学策略分析[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03):143+154.

[2]谭丽娜.高校美术艺术教学策略探究——评《美术艺术与教学实践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9(01):115.

[3]李慧.高校美术教育中创新思维培养与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9(01):25-26.

[4]李膺民.高校美术教育专业水彩静物画的教学策略[J].智库时代,2018(42):281+285.

[5]严晓岚.陶行知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20(17):45-46.

作者简介:原成林(1973—)男,汉族,辽宁营口人,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师范教育学院教师,职称: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美术教育现代化策略
边疆治理现代化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Passage Four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