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山水心上诗
2020-08-19李梦恬
李梦恬
所谓“万籁生山,一星在水”,工作和学业之余,家人历来喜好游山玩水:湖上乘船,山上采茶,即便只能看到星星点点的映山红也是很好的事。然而被疫情所困,我只能抛下出行的计划,最初比遗憾更盛的,是一种无边的空白和陌生的恐慌。
很快,生活就被网课“套牢”了。
网课里,对于老师的要求——一周录音、朗读两到三首诗歌,我本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做的,却不想书柜上的几本诗集成为一个契机,让我领略了书中更有温度的山水。我会花一个下午去选诗,再一遍一遍地读。有时候读给年幼的弟弟听,他睁着懵懂的眼睛,一遍一遍地问某个词是什么意思,会在我读完后告诉我:“姐姐,好听。”不定期地读诗,逐渐成为我们之间的一个约定。
在诗歌里,我看到了金黄的麦地,看到“火苗穿过麦地的颤抖”。诗歌又是河流,代替我流过自己未到过的山川峡谷,无论是苦难,还是幸福的支流都会在某个地方交汇。席慕蓉的诗集《七里香》里的诗歌大多清新而温柔,诉说着少年和青春的愁绪。而读到《出塞曲》“想着草原千里闪金光/想着风沙呼啸过大漠/想着黄河岸啊/阴山旁/英雄骑马啊,骑马归故乡”,却深觉有一种悲壮和气势,深藏在她心中的那片土地。原来这样一个温柔浪漫的女子,在提起她心中的大好河山时,那种蒙古草原上策马奔腾的气势,豪迈而深厚,也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广袤无垠的草原,碧绿如洗,天高而开阔,牛羊骏马也自在,还有穿着鲜艳蒙古袍的汉子恣意高歌,嘹亮地自天际传来,跨越空间,与一个游子的呼唤重叠。
而疫情期间的时事新闻里,也不乏诗歌和诗意的影子。日本发来的援疫物资上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是对于同一种命运的体会,一度刷屏朋友圈。对于疫情,大多数人的感受就是待在家里的郁闷和恐慌,而病患和逆行者们却是直面生死。逆行者们在疫情面前,选择奔向更多的生命和更廣阔的山水。《弱水吟》的作者是武汉方舱医院的一名护士,在前线的她用诗记录见闻,她的诗不是浅白的抒情与赞美,而是对生命的切实感受。最令人感动的是那位援鄂的医生,在护送老人做检查的途中特意停下,陪伴老先生沐浴在久违的落日余晖中。在紧张的战疫中,夕阳下停留的这五分钟的诗意,感受到的是陪伴的温暖,更是对生命、自然的敬畏与珍视。
诗不仅是文字表达,更是一种纯洁的力量,而诗意则是生活的态度,对生命的敬畏与享受。
“我会遇见最好的山水,最好的人,他们所在的地方都是我的祖国。”
也许这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诗歌却能书写山水和心灵,将温度传承。读诗,也是在读诗人心中的山水。把诗行化作生活的诗意和力量,充盈我闲暇时心灵的空白,幸甚至哉!
‖浙江省温州市绣山中学滨海分校‖指导教师:陈德清
远有山水行于脚下,近有诗行留于心间,无奈的网课,却让山水与诗歌,就这样在小作者的生活中无意相逢,相融相辅,成就了一段美好时光。
为什么我们的诗人吟出过那么多壮美的山川之景,为什么那么多名山大川都巍然矗立在千古典籍之中?因为登山临水,苍远辽阔,心有感悟,就会化而为诗,而千百年后的读者,又因为这些钟灵之句,怦然心动,思接千载,仿佛看到诗人眼前的山川和山川之后复杂的心绪。透过《出塞曲》,你能看到碧绿如洗的蒙古草原;透过《七里香》,你能听到青春的薄愁与少年的哀伤;透过《弱水吟》,你能体会对生命坚韧的珍视与赞美;透过“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你能感受到人类共同的陪伴与温暖。
“诗歌能书写山水和心灵,读诗,也是在读诗人心中的山水。”与诗歌山川同行,远方不远,心灵不孤。
【适用文题】诗与远方;读诗天地宽;心灵的山川……(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