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奋力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

2020-08-19孙虎军

求知 2020年8期
关键词:京津冀天津协同

孙虎军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指引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战略和纲领统领,是天津前途命运所系。2019年1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赴京津冀三省市视察工作,擘画了新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我们做好天津工作注入了强大政治动力和精神动力。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责任,把做好新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以全面从严治党的力度强化责任担当,坚持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各项任务,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协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考中,三省市充分发挥6年来积累的协同优势,齐心聚力促协同,瓣瓣同心共峥嵘,协同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战双赢”,不断开创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局面。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三省市守望相助、抱团抗疫,天津坚持“战时机制”,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履行好首都“护城河”之责,协同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战双赢”。一是强化联合防疫调度。建立了协同防控工作机制,出台了10个方面的制度措施,梳理形成首批相互支持的38个事项清单,涉及天津的31项已全部完成。二是协同推进复工复产。天津第一时间认可北京、河北省“健康码”信息,全力协调北京产业链在天津的188家重点配套企业全部复工。推动北京燃气集团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核准,目前已经进场施工, 将全面提升京津冀区域天然气保供能力。三是全力防护首都安全。天津特别加强了武清、蓟州等与北京交界地区的联防联控,天津机场作为首都机场第一入境点机场,严格防范疫情境外输入。

新冠肺炎疫情对天津是一场大考,天津竭尽全力经受住了这场严峻的考验,坚决守好守住首都“护城河”。天津将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充分发挥天津在区位、交通、政策等方面优势,增强必胜信心,知难而进,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勇担当、敢作为对冲疫情带来的影响,积极应对压力和挑战。继续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坚决破除阻碍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着力改革利益机制,主动改、大胆改、实实在在改、务求实效改,围绕市场主体、创新主体在津发展的需求诉求,进一步完善配套服务,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创新环境。

二、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支持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发展

6年来,天津着力唱响“双城记”,主动对接服務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建立了承接能动机制,充分调动各区、各部门“跑起来”“动起来”,有选择、有错位地开展承接。初步形成以滨海新区为综合承载平台、各区专业承载平台为支撑的“1+16”承接格局,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中关村科技城、河西区陈塘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清产业园区的集聚能力不断增强。2020年2月,市协同办出台支持重点平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教育、医疗、落户、投融资、住房、税收分享及统计指标分配等方面试行有针对性的支持举措,促进北京转移来津企业更好发展。该政策率先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中关村科技城试行,获得社会广泛认可。2019年,北京企业在津投资到位额为1347亿元,占全市引进内资的比重达到 46.7%,国家会展中心成功举办首展,2020年一季度,亚投行灾备中心、麒麟软件总部、国际传播大厦等一批项目落户天津。

坚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需要天津付出什么、调整什么,天津坚决服从落实。积极落实与河北省签署的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细化落实支持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指导意见涉及天津的8项任务。2019年8月21日,天津港雄安服务中心揭牌设立,与保定、胜芳、白沟无水港构建协同联动的港口前置服务模式。遴选高层次规划设计专家团,天津职业大学等近10家职业院校、40家医疗卫生机构等优质资源积极为雄安新区提供技能培训、技术帮扶,天津一中在雄安新区设立校区。发挥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资源优势,对接服务河北省特别是雄安新区公共安全、生态文明等领域建设。

三、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港,作出“要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指示。天津市扎实推进天津港建设,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天津港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一是着力推动天津港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全球首个用智能技术改造的人工码头投入使用,全球领先的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开工建设,港作船舶靠泊100%使用岸电。打造“公转铁”“散改集”双示范港口,汽运煤全部经由铁路运输,2020年1—5月铁矿石铁路疏运完成2081万吨,同比增长61.5%,铁路运输占比62%,海铁联运完成31.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6.5%。二是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自2018年以来,我们深入开展天津港口岸降费提效优化环境专项行动,截至2019年底,累计减免费用达6.9亿元,外贸装卸费率达到沿海港口最低水平,船时效率、单桥效率指标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三是不断增强服务辐射能力。设立了天津港雄安新区服务中心,在京津冀和“三北”地区布局105家直营店、加盟店。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完善,滨海新区绕城高速公路、南港港铁物流公司铁路专用线等公、铁集疏港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一带一路”辐射持续增强,2020年上半年,新开通天津—胡志明—民都鲁等东南亚集装箱班轮航线,累计开通航线达到130条。扎实高效推进天津港运营管理体制改革,6个港区实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运营;蹄疾步稳推动市政配套设施、航道、防波堤等非经营性资产移交,集中优势资源做强主业。2019年,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73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8.1%。天津港为我国跨境贸易指标世界排名升至56位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协同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发挥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作用。要集聚和利用高端创新资源,积极开展重大科技项目研发合作,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天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有力有序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重点抓好“五个带动”,取得“五新”显著进展。一是以重大机制带动协同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工作形成新格局。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签署了市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建立了院市合作机制,京津冀三地科技部门签署了两轮合作协议,合作机制不断完善,推进协同创新深入开展。二是以重大平台带动资源集聚,打造国家戰略科技力量取得新成效。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获批,实现天津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零突破”。“天河三号”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落地,中国核工业大学破土动工,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中科院微电子所滨海研究院等转化平台落户,国家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天津科技成果展示交易线上平台建成运营。2019年,吸纳北京科技创新成果1181项,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54亿元。三是以优势资源带动技术支撑,服务河北省特别是雄安新区建设展现新作为。四是以重点专项带动协同攻关,三地重点领域协同创新取得新突破。三省市联合设立了基础研究合作专项,围绕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开展联合攻关,打区域牌、算共赢账、走联动路。五是以创新要素带动开放融合,三地科技资源共享呈现新态势。联合举办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品牌活动;推动三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建立京津冀科技创新券合作机制,鼓励三地中小企业跨区域利用科技资源;共同出资设立“国投京津冀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

五、加快建设“一基地三区”

坚持功能引领、项目带动、清单管理、优化环境,着力构建项目支撑体系,加快建设“一基地三区”。一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出台加快推进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连续成功举办四届世界智能大会,紫光云总部等一批智能科技项目落地;高端产业集聚格局初步形成,国家车联网先导区成功获批,“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进入试点阶段,飞腾CPU+麒麟OS操作系统构成的“PK”体系成为国家信创工程主流技术路线,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重点产业加快发展,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存量加快发展,以“天河三号”超级计算机、曙光计算机、飞腾CPU、银河麒麟操作系统为代表的自主安全可靠产业成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二是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加快推进。着力提升天津港服务辐射能力;协同推进天津机场建设,机场航线网络不断优化,T3航站楼前期工作加速推进;持续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京津间4条高铁、津雄间1条高铁、津冀主要城市间3条高铁格局正在形成,京津冀核心区0.5小时—1小时通达正在加快实现;天津境内联通北京、河北省的所有“瓶颈路”已全部打通;交通运输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天津站创造性实现国铁地铁双向安检互认,京津城际“月票卡”累计发行超过3万张,高效、舒适、低成本交通已惠及更多百姓。三是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全面展开。海河产业基金总规模达到2954亿元;融资租赁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累计与15家金融机构总部签约,在轨道交通建设、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领域投资9932亿元;设立50亿元融资担保发展基金,服务重点项目和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四是改革开放先行区建设取得重要成果。深入实施审批制度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智能政务网上可办率达到96%,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正在形成。大力推进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国家和天津市委、市政府制定实施了一揽子支持政策,26个市级部门一次性向滨海新区下放622项市级权力事项,实现“滨海事、滨海办”,各开发区实施机构改革,推行企业化市场化管理,激发体制机制活力。

六、加快推动重点领域融合发展

一是深化生态环保联防联控。有序推进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一级管控区内林地面积达到14.28万亩,林木绿化覆盖率20.4%,蓝绿空间占比提升至63.5%;升级保护修复875平方公里湿地,截至2019年底,累计补水4.52亿立方米,苇海修复、生物链恢复和鸟类保护成效显著;着力提升153公里海岸线生态功能,12条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V类水体,制定“蓝色海湾”整治修复规划,陆源污染治理、海域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风险防范等取得积极进展;加强大气污染治理,2019年,天津PM2.5平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46.9%。二是教育医疗合作深入开展。推动京津冀30多所大学组建一批创新联盟,天津14所职业院校与河北省78所职业院校进行“结对子”合作,引进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京津冀医学临床检验结果互认项目增至36项,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达到21项。出台放宽京冀执业医师护士来津注册工作的意见,积极推进京津冀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试点。三是人才服务机制不断优化。在京津冀地区推出整建制引进企业职工异地社保“同城化”认定机制,三省市实现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互认,高端外国人才办理来华就业手续和审查结果互认。四是文化旅游共建协同推进。成立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发展联盟、京津冀图书馆联盟等,联合推介一批京津冀精品旅游线路,三省市对53个国家联动实施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五是对口帮扶工作升级加力。与河北省签署对口帮扶承德市一揽子合作协议,天津5个区与承德市5个县(市)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2019年,天津投入财政帮扶资金3.15亿元,为承德引进企业投资3.61亿元,实现消费扶贫1.41亿元,受益贫困人口达 6.62万人。天津援建的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校区建成招生,天津食品集团投资的百万只优质肉羊全产业链项目加快建设。目前,天津对口帮扶的5个县(市)全部脱贫摘帽。

自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6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跑出了“加速度”,发展的宏伟蓝图在津沽大地上恢弘展开,深度融入、全面协同的局面进一步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提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按下快进键”,同时点赞“天津港蓬勃兴盛”。天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天津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抓牢“牛鼻子”,在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二是引育“新动能”,在高水平推进“一基地三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三是深挖“动力源”,在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协同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四是提升获得感,在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上实现新突破。

作者系天津市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责任编辑:双艳珍

猜你喜欢

京津冀天津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守护天津卫 “疫”线显担当
天津之旅
《天津之眼》
京津冀协同发展
天津宝成博物苑
协同软件市场的演进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