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津南绿色高质量发展

2020-08-19中共天津市津南区委党校课题组

求知 2020年8期
关键词:共生高质量总书记

中共天津市津南区委党校课题组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下简称“《三卷》”)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关于治国理政方面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其中第13个专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部分收录的文章,是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精髓的重要篇目。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论述,对指导我们在新时代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深刻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意义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精髓所在,是对人类发展问题过往的总结,也是对人类永续发展的展望,是实现新时代发展的重要遵循。“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载《三卷》第374页)伴随着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生态问题呈现出压缩型、复合型特点,旧瘴未除新疾又生,越来越成为发展道路上的羁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付出的代价更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三者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以尊重为前提,以顺应为策略,以保护为导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既是解决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实现新时代发展的关键,更是民族永续发展的出路所在。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载《三卷》第359页)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关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民生福祉,关乎美丽中国愿景的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铭记于心,坚持走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牢记民生福祉的目标,统筹环境保护的系统治理,倡导生态环境的全球共治,以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真正使生态文明落实于行,共建我们的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全面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时代特征、实践品质,是我们解决新时代生态问题、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伟大目标的重要引领,是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生之道”。其丰富内涵可以概括为:永续发展是核心,绿色发展是基调,民生福祉是目标,美丽中国是愿景,系统治理是路径,法治保护是保障,全球共治是担当。

永续发展是核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载《三卷》第374页)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关系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党的十八大报告的长远大计到十九大报告的千年大计,再到2018年的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升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载《三卷》第360页)回首过去的发展之路,人对自然的过度掠夺和毁灭,是对人类自身永续发展的断送。因此,永续发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

绿色发展是基调。绿色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反思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及生态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三期叠加”的现实,做出的今后如何发展的判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载《三卷》第361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要树立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的意识,通过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方式破解资源、生态与发展之间的难题。以生态优先作为绿色高质量发展不可逾越的红线,对突破红线、吃祖宗饭砸子孙碗的事决不能再干。党的十九大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确立为基本方略。

民生福祉是目标。“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载《三卷》第362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时代人民对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上升,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阐述中,多处体现出环境即民生、民生即政绩的思想,强调“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優先领域。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之重,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载《三卷》第368页)

美丽中国是愿景。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美丽中国概念,十九大报告提出分两个阶段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描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的美丽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载《三卷》第361页)在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更是勾勒了“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田园风光”的美丽中国,强调要把美丽中国建设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系统治理是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强调要统筹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草。在部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上他同样强调系统治理思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载《三卷》第377页)

法治保护是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载《三卷》第363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18项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涉及到源头保护、过程严控、结果严惩。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又从生态的保护、利用、修复、责任四个方面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用制度管权治吏、护蓝增绿。

全球共治是担当。“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只有并肩同行,才能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全球生态文明之路行稳致远。”(《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载《三卷》第375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的全球共治,环境问题要同舟共济、权责共担、携手应对,中国要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三、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津南绿色高质量发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对天津“三个着力”的重要要求,天津市作出在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之间建设绿色生态屏障的重大部署。津南区作为建设的主战场,要勇于抢抓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推动津南绿色高质量发展。

1.要有永续发展的眼光和胸襟。要看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发展的最高境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是天津市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顶层设计,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在天津的落地生根。津南区作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的主战场,一定要从民族永续发展的视角,站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度认识问题,舍“小”得“大”、舍“近”得“远”、舍“末”得“本”,统一思想、提升站位。

2.要有绿色发展的勇气与智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粗放式发展的修正和扬弃,绿色高质量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要紧密结合津南工作实际,优化整合园区发展,通过“腾笼换鸟”为引育新产业留出发展空间;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势,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科技技术培育新兴产业,通过天津“智谷”的打造和产教融合示范区建设,实现产业结构的跃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借力国家会展中心发展现代服务业。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动能转换为支撑,推动津南绿色高质量发展。

3.要有民生福祉的意识与担当。认真落实良好的生态产品就是最大的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的需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转变作风、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各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勇于担当作为,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探索开创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让人民在绿色高质量发展中增加获得感,并且为天津市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先行先试。

4.要有系统治理的手段和筹谋。津南区要抓住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国家会展中心建设、海河中下游经济带建设的契机,按照天津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定位,以“建设绿色环境、构建绿色产业、打造绿色人文,营造‘海晏河清、山清水秀政治生态”发展思路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以绿色生态屏障纳入京津冀东部生态走廊为契机,对标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建设标准,高起点规划打造津南生态空间布局,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机遇,推进载体、产业、创新、金融、绿色、共享“六个协同”建设。

5.要有美丽中国的憧憬和追求。作为绿色生态屏障的主战场,津南要按照大绿野趣、郁郁葱葱、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要求,全力建设“大绿、大水、大花园,成林、成片、成景观”的绿色环境,构建“会展服务业、智能工业、生态文化旅游相融,海河教育园园内园外互動”的绿色产业,打造“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交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人文,形成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生态经济体系。

课题组成员:李忠祥、郝印来、鲍伯丰、康德颜、宋俊杰

执笔人:康德颜

责任编辑:双艳珍

猜你喜欢

共生高质量总书记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时局图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