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市地理中考与江苏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试题比较探究

2020-08-19闪梅

考试周刊 2020年70期
关键词:经纬度民居中考

摘 要:文章基于课标和地理核心素养的江苏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有别于平时的中考试题,对比两者之间的异同,寻求地理课堂教学上的统一。

关键词:地理中考;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地理核心素养

【背景】

2006年地理加入南京市中考,和生物一起成为中考考查学科,也是在这一年,江苏省开始了第一次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由此可以看出,基础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越来越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从2006年到2013年,南京市地理中考以卷面分值50分核算成20分记入中考总分,题型为单选(20分)、判断(5分)和综合填空(25分);14年至今采用上机考试,卷面分值仍是50分,成绩分为合格和不合格,题型为单选(20分)、判断(10分)和双选(20分)。江苏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从2006年开始每两年进行一次,时间在下半年的10月左右,监测对象为初三毕业班的学生,到2018年已经是第七次了。前六次监测,初中学段进行四门学科的测试:语、数、英、科学,其中物理、生物、地理组成科学学科,但是每年其中地理学科的试题相对较少,约占科学学科总分值的10%—20%;2018年的第七次监测,物理、生物、地理三门學科首次分开监测,地理单选题30题,综合题5题,这是初中学生第一次进行如此长时间、大题量的地理考试。这也是第一次基于课标和地理核心素养的测试,出题方式不同于我们平常的考试,难度也略大,因为试题更倾向于能力的考查。其实这个不难理解,2014年开始江苏省启动了高考改革,2018年的高一学生将于2021年首次参加新的高考——3+1+2,从选科开始,地理一直就是热门学科,在高中,地理的地位在不断提高。因此江苏省教育厅对这个测试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相比而言,发现南京市中考的地理要求却在不断降低。

那么,南京的地理中考与江苏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相距有多远呢?文章将通过2018年质量监测的试题与历届南京的中考试题进行比较(由于上机考试的题目无法获得,因此文章选用的中考试题多为前几年的笔试试题),试图找到两者的差距,并借此寻求课堂教学突破口,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试题对比】

一、 从正向到逆向

考查课标: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判读经纬度

1-1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读“我国西南山区示意图”和“西双版纳景洪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完成下题。

芦山县的经纬度大致是( )

A. 30.3°S 103°E

B. 30.3°N 103°E

C. 25°N 103°E

D. 25°N 103°W

1-2 下列对地理位置的表达中,正确的是( )

A. 甲地(110°N,100°E)

B. 乙地(10°N,55°S)

C. 丙地(10°S,90°W)

D. 丁地(75°W,100°E)

两个试题考查的课标相同,1-1取自2013南京市中考17题,1-2取自2018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G8SO011。从地理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两题考查的是“区域认知”中的关键能力——描述区域位置。从考查的内容来看,两题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中的“经纬网定位”。

从试题来看,明显第二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第一题只要学生在经纬网地图中读出芦山县的经纬度,并且准确判读出中国位于北半球或者纬度的变化特点即可选出正确答案B。第二题则要学生能够完全理解经纬线的意义:四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经纬度的范围等,根据理解判断出只有C选项的表述正确。也就是说第一题只要学生掌握一些读图的技巧即可轻松解决,但是第二题学生必须完全掌握经纬线的特点才能答对,从测试结果看,亦是如此:根据统计,教师所在区县(南京市教育强区)第二题的得分率仅有44.5%。从教学上看,利用经纬网定位是初中地理学习中应达到的基本技能之一,教师更关注的是教会学生利用经纬网判读地理位置,因此更多的练习是给出地点让学生读出经纬度(如题1),或者给出经纬度让学生找出地点,几乎不会像题2这样让学生反过来判断经纬度的表述是否正确,因为逆向思维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

二、 从现象到成因

考查课标: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1 传统民居深受当地自然环境影响,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是( )

A. 竹楼

B. 蒙古包

C. 冰屋

D. 窑洞

2-2 位于日本岐阜县白川村的“合掌造”建筑村落,199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合掌造”建筑为木质结构,屋顶以茅草覆盖,呈人字形,如同双手合十般。结合“合掌造”

建筑村落位置示意图和“合掌造”景观图。回答:“合掌造”民居建筑是如何与当地自然环境特征相适应的?

2-1取自2012年27题的第2小题,2-2取自2018年江苏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G8SS311。从地理核心素养的角度看,两题考查的是“综合思维”中的关键能力——分析地理要素地理事象的联系。其考查内容出自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聚落。

作为问答题的第二题显然比第一题选择题的难度高出不止一个档次。首先黄土高原的民居是课本原有内容,而“合掌造”对学生来说是个新事物;其次要想答对第一题只需要知道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是窑洞这个地理现象即可,不需要分析原因,而第二题的问答题学生要具备从图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能根据给出的资料分析该地的自然环境特征:该地多地震(位于日本);该地多山、植被丰富;该地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降雪多;该地冬季严寒。并且学生还要具备分析地理事象与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能力,能解释自然环境和民居之间的关系。从教学上看,虽然教师也会帮助学生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但是由于受到中考题型的影响,

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地理现象,而对成因的分析是比较简单的。再加上在教学中几乎没有进行过问答题的训练,因此,本区县第二题问答题的得分率也仅有50%。

三、 从已知到未知

考查课标: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1 新疆南部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 上,长江沿江地带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河流关系密切。两个地区城市的分布都受到 (水/森林)资源的影响。

3-2 海口市西南部的羊山地区地表被透水性强的火山岩覆盖,70%以上的降水会渗入地下,故当地有“嫁女儿要嫁水缸多的人家”的习俗。限制海口羊山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火山活跃

B. 缺水严重

C. 植被稀少

D. 洪涝频发

3-1取自2011年中考29(2),3-2取自2018年江苏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G8SO161。从地理核心素养的角度看,两题考查的是“区域认知”中的关键能力——区域发展评价。第一题的考查内容出自八年级下册,而第二题则不是课本内容。

第一题是课本原有内容,亦是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点,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第二题的内容虽然书上没有,但是只要学生能够根据材料提取相应信息(水缸)也能够答对,难度不高,但是此题本区县的得分率仅为81.6%。看似简单的题为什么仍有接近五分之一的人拿不到分?教师也就此问题在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学生反映主要原因是“这个内容没学过,因此胡乱作答”。其实这个题目的答案就在材料中,当教师给了提示让学生认真读题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给出正确答案。可见,面对陌生的地理事象学生不能认真读题,并从中获取相应的信息。因此,教师认为对于此题,学生缺少的是地理实践力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這题相对简单,如果是如“合掌造”那样复杂的问答题,学生还需要具备对获取信息进行有效处理与加工的能力,并要能够构建地理知识链,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当然从这里也不难看出平常教学中的问题:更多关注了课本知识,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

【反思】

1. 重视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地理课堂中来,例如利用图文导入,构建旅游线路学习区域,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各种辩论或角色扮演等活动。地理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江苏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里的题几乎都是基于生活情境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将地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将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学习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时,不能仅局限于课本上西亚和东南亚的民居,而是要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课本活动2就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它的问题是“你还知道哪些有特色的民居?它们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活动,让学生课前收集更多具有特色的民居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地理现象、原理与规律,从而提升学生获取信息并进行有效加工的能力。

2. 建立思维联系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各种地理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教师要尝试着构建各种地理事象之间双向的联系。例如,在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完自然环境之后充分利用课本活动进行了如下尝试:活动一,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提供南方的食材并介绍其生产习性,如茶叶、杨桃、柑橘等(可以查阅资料);活动二:根据资料在南方地区图中找出其适合生长的地区并分析原因;最后让学生与实际食材分布地区图核对分析(其中可能由于人为因素等存在不一致)。通过这样类似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 增加动手操作

地理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认识本身就是建立在对地球不断实践探索的基础之上的,因此闭门造车是很难将地理学好的。当然,由于受到课堂教学的限制,初中教学几乎没有野外考察的可能,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有些内容是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的,如认识不同地区的地貌等,但是必要的动手操作还是不能少的。在初中阶段有些操作是可以进行的,文章列举了部分初中阶段可以动手操作的活动如下:制作简易地球仪、地球运动的演示、绘制校园平面图、根据自制地形模型绘制等高线、气温的观测、水土流失的实验。以上大多数是课本上有的,细细想来,其实还有不少,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增加一些操作活动,如板块运动的实验、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实验、探究影响水能大小的因素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而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三、 总结

总之,从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可以看出,地理教师需要培养的是具有地理素养的学生,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不仅仅是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这对初中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促进其不断转变教育教学方法,力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闪梅,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孝陵卫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经纬度民居中考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民居智库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基于经纬度范围的多点任务打包算法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自制中学实验操作型经纬测量仪
奇趣民居
澳洲位移大,需调经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