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2020-08-19王增德

考试周刊 2020年71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摘 要:随著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初中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充分发挥出学科优势,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内容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所具备的适应个人未来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品格和必备能力。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是指学生通过学习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法治观念、公民意识、政治认同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拥有乐观向上、积极努力的思想和生活态度,积极地为和谐社会、和谐自然、和谐世界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核心素养培养是对道德与法治课的拓展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围绕马克思主义观点开展的教学活动,如果仅局限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内容会使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新课改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单独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无法加深学生对思想道德内容和法治知识的理解,容易出现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脱节的问题,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大打折扣。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具备理解和践行所学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能力,有效弥补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局限,从而实现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协同发展。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高度契合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起正确的思想意识,形成法治意识,而核心素养则是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两者都是建立在教学基础上并且都是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发展列为核心内容,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培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

三、 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依然沿用了传统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老师依然采用“满堂灌”的模式为学生灌输知识,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更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个体差异,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现背离,说教式的教学形式下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进教学活动中,导致“教”与“学”的脱离现象严重,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其次,老师将教学内容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教材知识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无法深刻理解并吸收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内容,导致学生在传统教学中效率低、质量差、应用意识差等问题严重,使道德与法治教育流于形式,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全面的素质发展。

四、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

(一)转变教学观念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核心素养需要老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从师本教育转向生本教育,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启发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意识,使学生将道德与法治学习素质能力提升进行有机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帮助学生在进行知识积累的同时完善自身的道德素养。

(二)探究教学发展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老师打破传统教学体系,将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和辅助者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形式来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能力,在对知识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过程中拓展学生思维,强化学习体验,进而促使学生在知识探究中潜移默化地完成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鼓励创新发展

在以素养培养为核心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指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和实际案例来养成批判见解,从而不仅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对事情拥有科学合理的认识,进而积极地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知识储备,实现学生的自我进步和发展。

五、 初中道德与法治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立足教材充分挖掘教学内容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老师要立足教材,加强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在备课阶段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来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同时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重难点内容引入相关的典型事例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既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拉近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学生的心灵距离,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跟随老师的引导展开知识的思考和探究。

以“做最好的自己”这课为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需要学生通过学习学会接纳和欣赏自己,提高自我反省、分析与归纳概括、辩证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明确做更好的自己的途径,正确认识到各人间潜能的异同,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努力践行做更好的自己。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以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实例来进行课堂导入,启发学生思维,进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结合教学内容找到问题的答案。著名小品演员潘长江一直活跃在荧屏上,虽然他的身高只有1.6米,但是依然深受全国人民喜爱,为人们带来了许多令人捧腹大笑却有深刻哲理内涵的艺术作品。潘长江的身高不但没能限制他,反而使他更加具有个人魅力,“浓缩的都是精华”成了潘长江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学生围绕潘长江的事例来展开深层次思考,进而深刻体会到正确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劣势也可以成为鲜明的优势,成就最好的自己。

(二)创设教学情境,发展思维能力

在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积极地发散思维,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来对知识内容展开深层次探究,进而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并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从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促进了学生自身核心素养的提高。

比如学习《做情绪情感的主人》这章中“情绪的管理”这课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营造出生动直观的生活情境:一天小明和妹妹朵朵一起出去玩,又累又渴路过了一家雪糕店,妹妹想要吃冰激凌,可是小明只有3块钱,就能买一个,刚把冰激凌递到妹妹手上还没来得及吃,就被一个匆忙跑过的小孩撞掉了,妹妹瞬间大哭了起来,小明又渴又气,如果是你,这时候会怎么办呢?一边是号啕大哭的妹妹,一边是又累又渴的自己,面对这种情况,你是选择第一时间压制住怒火安抚妹妹,还是气冲冲地找那个不小心犯错的人理论?在生活情境中学生积极地发散思维,通过独立思考和互动交流,围绕“当情绪出现波动时如何才能有效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将不良情绪的影响降到最低”的方法进行思辨,进而掌握一些情绪调控的有效方法,有意识地加强自身情绪品质的修养,使自己拥有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同时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发展。

(三)借助情感教育,树立正确三观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能仅依赖理论知识讲解,需要老师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意识,使学生对理论知识产生真正的思想认同,进而使道德与法治知识走进学生的内心,使学生在进行知识积累的同时品质和能力也得到塑造和提升。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激发学生认同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力,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现实进行有机融合,进而使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形象化来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心灵的触动促使学生对知识内容产生高度的认同,进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比如学习《集体生活成就我》这课时,需要学生了解并体会集体生活的作用,学会在集体中发展自己的个性方法,能够辩证地认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对个人和集体间的关系进行思辨。学生从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小事进行分析,比如小组合作学习使学习既有趣又高效;生活中大家排队买东西比挤在一起更节省时间;性格内向的学生在温暖的班集体中逐渐变得活泼开朗,人生活在集体中,那么集体中的人和事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既能够在集体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不断地发展自己的个性,集体促进了自我发展同时个人发展给集体发展带来了促进作用。在情感教育中学生深刻认识关爱集体、成就个人的道理,增强了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使学生对集体主义原则拥有思想和情感的认同。

(四)开展实践活动,深化核心素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时间活动来使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導学生通过亲历实践来深化思想认识,增强思想感悟,形成正确的三观,完成核心素养的内化,实现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比如学习《生活需要法律》这课后,老师组织了相应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社会生活中去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比如《交通法》使交通变得井然有序,给人们带来了约束和保障,有效避免了各种安全事故;《食品安全法》从制度上解决了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保证了人们的食品安全,保障了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规范了市场秩序。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对法治法规拥有了深刻认识,进而积极地在生活中践行,使学生在思考和应用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

六、 总结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要老师结合教学内容轻说教重引导,启发学生围绕知识内容展开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并结合生活实例和社会实践来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在完成知识积累的同时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邵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9.

[2]李长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分析[J].新课程研究,2019.

[3]廖玉君.试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名师在线,2018.

作者简介:

王增德,山东省淄博市,山东淄博沂源县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