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方法探究

2020-08-19王丽

考试周刊 2020年71期
关键词:策略方法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对国家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均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其影响力也是十分深远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地位也在不断地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将传统文化合理的融入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保证学生能够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让学生更好地感悟以及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古诗词教学中,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对积极落实和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也有重要作用,本篇文章主要分析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策略方法

一、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也愈加的突出,影响范围也逐渐地扩大,已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关注,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古诗词也是我国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和载体,为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有效的路径,更是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师应该加强对古诗词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的重视,并使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古诗词教学中,进而有效地提高古诗词以及传统文化的教育效果,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继承和弘扬。

二、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而成为我国重要的文化形态,对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如今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内容。而古诗词作为重要的文体形式,其中蕴含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所以借助古诗词教学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高中作为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有重要意义。首先,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可以辅助古诗词教学的开展,有利于促进高中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古诗词本就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上有很大的优势,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古诗词教学的内容,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长远来看,这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大有益处;其次,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可以健全和完善高中生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古诗词中,蕴含有很多爱国情怀或者朋友之间真挚的情谊,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更好地加强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培养,通过学习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弥补学生的人格缺陷,指导学生养成健全的品质和人格;最后,有利于加强高中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中华传统文化,通过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加强高中生对本民族文化的学习,提高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可以有效地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三、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目前,中华传统文化并没有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得以有效地渗透,主要就是高中古诗词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古诗词教学定位不当

实际上,古诗词经过了历史的洗礼和沉淀,如今课本上所流传的往往是精华的内容,而且具有明显的历史特征。然而对于高中生来说,往往这些具有历史性的内容在理解上有很大难度,再加上教师对古诗词的教学定位不当,忽视了古诗词中传统文学的内涵,往往注重讲解古诗词中个体字词的讲解,导致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学生就更加难以理解和学习古诗词,而且也影响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

(二)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如今尽管古诗词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和关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确定明确的古诗词教学目标,而且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依旧实施传统教学方法,也就是灌输式的古诗词教学,被动学习情况严重,课堂上存在严重的“一边倒”问题,往往重视古诗词内容的讲解,并没有深入分析其中的传统文化精神和内涵,目标不明确加上教学模式单一,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学生还会出现厌學的心理。

(三)教学内容与课本脱离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学内容与课本脱离也是一大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教师往往重视对古诗词内容的讲解和分析,忽视了其中思想和情感的解析,导致古诗词的文学特征无法展示出来,与课本出现了偏离;其次,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往往对文言文的重视要高于古诗词教学,认为学习文言文是学好古诗词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同时也缺乏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正确了解,只能空洞的分析内容,导致形式化教学比较严重,这些都对传统文化的融入和渗透产生了阻碍,难以让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有不利的影响。

四、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

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古诗词教学中,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做好铺垫,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加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进而提高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效率。比如说在学习《念女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古诗词内容,为学生配上一首气势磅礴的音乐以及相关的视频,并带领学生去诵读诗词,感悟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变化,利用音乐以及情境,共同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以及感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将学生带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内,从而更好地感悟和认同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在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更好地促进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二)深入挖掘古诗词中中华传统文化内涵

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内容在选材上经过精挑细选,所纳入课本的古诗词内容都是十分精炼且具有代表性的内容,每一篇古诗词都蕴涵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深入的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并将其作为古诗词学习的重点任务,从而无形中强化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以及认同。比如说在学习《离骚》这一古诗词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字里行间感悟和体验屈原的爱国情怀以及洁身自好的人格魅力,来加强对我国古代诗人情感以及态度的分析和感悟,进而无形中强化高中生的爱国情怀,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再或者比如学习《孔雀东南飞》,就可以深入诗词中,为学生讲解一下关于古代婚姻制度的知识,并结合诗词中二人悲剧的婚姻情况,去感悟古人对美好情感的追求,进而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通过深入诗词内容,去挖掘隐藏的中华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自我价值观以及人格的完善,进而更好地提高高中生的古诗词学习效率以及语文综合素质。

(三)借助群文阅读,强化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其中很多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涵都是类似的,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群文阅读这种新的阅读方法,将同样主体的古诗词进行对比阅读,从而来加强对古诗词中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强化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影响力,提高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效率,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不断地丰富学生的精神内涵。比如说《氓》《孔雀东南飞》以及《长恨歌》,其均是以人生感悟以及待人处事为主题,就可以将三篇诗文进行共同对比阅读,从中感悟出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效地促进高中生精神层面的完善发展。

(四)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扩展

实际上,高中教材中古诗词内容有限,其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也是有限的,所以教师更应该打破教材的限制,以教材为基础,不断地丰富和扩展相关的中华传统文化,扩展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知识面。比如说在学习完《离骚》后,就可以将端午节以及其他中华文化传统节日的来历以及习俗以故事的形式讲述给学生,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加强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的理解,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比如对古诗词内容进行话剧的重现,开展表演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竞赛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效率。

五、 结语

总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是渗透和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古诗词学习以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继承和弘扬均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师应该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探索多种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将中华传统文化合理的落实到古诗词教学中,让古诗词教学以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得到共同的发展和提升,强化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和影响力,促进高中生更全面的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曾丽嫦,郑秋月,郭亚苹,邹颖红,单艳棋,相丽,等.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14(3):1170-1173.

[2]王丽蓉,杨肖,蒋莉,段万玲,孙雯雯,等.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探究[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考试周刊,2019,122(127):1150-1152.

[3]陈莉静,李琰,刘奕蓉,栾金颖.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方法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语文教学通讯,2018,41(118):2042-2045.

[4]吴心宇,吴海云,李竞赛,邵磊,湯林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中上旬,2019(3):100-101.

[5]张婷,章晓红,程丽,叶钢,等.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策略和方法的探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12):1025-1028.

作者简介:

王丽,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东山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策略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方法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幼儿教育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