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训练的途径刍议

2020-08-19黄桂圆

考试周刊 2020年71期
关键词:途径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摘 要: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的起步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初始阶段,小学生思维活跃且对周围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会获取信息,培养相应的技能,还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文本情感,而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且飘忽不定的是语文中的語感。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训练学生的语感,是教师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感训练;途径

一、 引言

所谓的语感,简单地说,“就是对语言敏锐的感觉”,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一种惊艳色彩较浓的能力,涉及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包含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诸多因素。对学生加强语感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对语感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初始期,由于智力水平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训练语感时,更需要教师的长期引导和有效训练。

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训练语感的意义

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纵观语文学习中最难以训练的就是语感训练,语感是语文阅读的灵魂所在,是影响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关键。简单来说,语感是对语言的直接感觉,包括学生感知语音和体味感情,领会意境等方面的能力,也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的重要体现,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学习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难以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事物,对新知识的学习,是具有选择性的,并且这种选择性往往是不自觉的,换言之,这种选择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在学生没有察觉到的时候,这种选择其实已经发生了,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只有感觉得到,才能与自己产生关联,才会有学习和了解的可能。良好的语感是在长期的阅读中培养出来的,这要求学生在培养语感训练的过程中首先要多读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语感,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和敏锐性,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和敏锐性,是培养良好语感的重要方面,如果学生没有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和敏锐性,对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和指向性就难以感受,这也对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语感训练指明了方向。

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训练的途径

(一)重视“读”的作用

小学语文中教材选入的课文不仅语言精妙,而且意蕴深远,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韵美和意境美。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时,要重视“读”的作用,通过“读”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语言的实践感知中,是培养学生语感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具体来说,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通过“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1. 教师注重自身的示范和引领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的示范和朗读,能够让学生最直接地感受到阅读文本中所包含的情感体验,从而引起小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共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情感上的震撼。这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先要通过自身的示范使学生在听教师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语音、语调、语气和节奏的变化,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从而收到良好的语感熏陶。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金色的草地》一文时,通过声情并茂的示范阅读,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我”把蒲公英绒毛吹到谢廖沙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绒毛朝我脸上吹的那种童真和童趣。

2. 运用多种形式促进学生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中,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阅读,例如,可以指导小学生进行默读、朗读、浏览、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对语言文字的节奏和音韵有着更加深入的体验,从而通过阅读将自己的情感带入到文本之中,将文本所蕴含的情感表达出来。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这样才能使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阅读方式。从实际情况来看,低年级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大多童真和童趣,主要以儿歌为主,针对这样的选材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可以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让小学生进行表演阅读,感受儿歌的韵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感的目的。而中高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教材中的选材课文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意蕴,因此,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和文体的不同采用相应的阅读教学策略进行阅读教学,在此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感。除此之外,教师也要结合语文选才中的文本题材不同选择相应语感的培养策略,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古诗文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吟咏等方式体味古诗文中所包含的意境和韵味,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感知古诗文中所包含的优美意境,使学生在丰富联想的过程中培养语感。

3. 借助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阅读促进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我感悟,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法训练。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翠鸟》一文时,教师在让学生阅读之前,为学生布置了阅读任务:你是如何理解“我们的脸有些发红,打消了这个念头。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她那美丽的羽毛,希望他能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的?通过这样的开放型任务,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拥有自己的思考,才能使学生在字里行间中深刻感受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在研读和揣摩的过程中,深化文章的内涵,体会文章中所包含的深刻思想感情,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能力。

(二)通过品析文字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语感

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对文本中的语言文字拥有较强的敏感性和敏锐性,才能使语感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如果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能够引导学生针对文本中的段落和句子进行深入的揣摩和推敲,通过深入分析和品味,自然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感,使学生能够透过语言文字体会文本中的意境美。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1. 通过对比揣摩感悟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文本中的园区适当运用增加、调换、代替一种方法将原文中的词语进行替换,让学生品味变化前后句子的准确性和生动性,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作者写作的思路和意图,才能够冲刺关键,深入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进而形成自己的体会,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时,就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这两句的精妙之处,让学生对“两个”“一行”词语进行替换,品味替换前后意境的变化,学生在替换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替换后的词语都没有原句中的词语能够精妙的表达出原有的感觉,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才能够对具有丰富内涵的语句进行深入的比较和思考,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

2. 通过分析领悟体会的含义

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语言进行深入的感悟,进而体会文本中所包含的情感,通过重点语句的分析,感受作者在表达情感时内心的起伏跌宕,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她是我的朋友》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阅读“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了起来……”在阅读过程中画出描写主人公动作的词语,在学校画完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动作的描写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绪,主人公在举起手放下手时在想些什么?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能够在这里行间中仔细琢磨,反复品味,从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三)利用想象力丰富自身的语感

1. 借助图画激发学生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同选材文质优美,更是含有大量的插图,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时,可以充分利用文章中的图片,将图片通过多种方式生动地展现出来,化静为动,使学生更好地通过图像对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将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更好从视觉上感受到文本中所描写的画面,从而拥有较强的“画面感”,这对于学生的语感训练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荷花》一文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了课文中所描述的“这么多的百合花……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学生在这种视觉感受中能够将文章中的美渗透于自己的心灵,进一步培养丰厚的语言感悟能力。

2. 利用“留白”丰富学生的想象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样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达到培养语感的最终目的。

(四)通过积累内化语感

只有将语感的培养落到实处,才能体现语感培养对小学生的意义,语言感受作为学生的心理体验,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必然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语感与生活的联系,才能更好地培养语感。

1. 联系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积累

语言是在长期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因此,语文是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连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通过阅读唤起自己的生活经验,这样才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内涵的过程中培养语感。

2. 通过课外阅读擴充积累

课外阅读是学生对课内学习进行实践的重要方法,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能够将课堂内所学的阅读知识和技能进行灵活运用。同时,课外阅读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良好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拓展课外阅读的渠道,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推荐相应的课外阅读读本,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将语感训练内化于自身,在长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 结语

语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语感时,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情况,通过自身的引领和示范,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深入感悟文本情感,也要让学生自主品析文本中的文字,并且展开想象,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积累。通过这些方式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将语感内话,才能达到良好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琦,谷波.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5(5).

[2]腾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策略探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4).

[3]李水兰.落实语感有效训练,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22).

[4]徐伟伟.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J].安徽教育,2015(1).

作者简介:

黄桂圆,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第三小学。

猜你喜欢

途径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