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孝文化筑就“人间绿洲”
——中设建工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纪实

2020-08-19居吉荣李小燕

建筑 2020年15期
关键词:建工企业

本刊记者 / 居吉荣 李小燕

12年前本刊曾推出《会稽下的大孝子》一文,在业界引起反响。伴随着改革开放诞生的中设建工集团经历42年雨打风吹,从浙江绍兴马鞍街道一个不起眼的乡办农村建筑队,发展成以建筑为龙头、房地产开发和集成装配建筑、农业科研药用植物开发等多元化发展的国家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施工足迹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及境外。企业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建筑业综合竞争力50强榜单,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浙江省百强建筑企业、“浙江孝贤”企业等荣誉称号。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长跑”中,中设建工集团除了依靠绍兴人的“四千精神”,闯出一番新天地,更凭借“以善为美、以孝为本”的企业慈孝文化凝聚了员工人心,激发了团队合力,赢得了发展优势。

建筑企业人员分散,作业场地又在室外,大多企业都只能管住员工的8小时,而中设建工集团无疑有些另类,因为它不但要管员工的工作,还管上了员工的“家务事”。是不是孝女、孝子、孝媳妇?员工子女学习成绩好不好?小孩子在家是否尽孝道?这些问题中设建工集团都想到了,甚至成立专门机构管这些事。这种“多管闲事”之于企业到底有何益处?公司党委书记陈永根说,说到底是为了稳定军心,员工家庭稳定也是生产力。

“掌门人”陈永根 用孝德诠释人性之美

作为企业的“当家人”,中设建工集团党委书记陈永根对孝德有着独到的见解。在引领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务必以人为本,而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这是中设发展精神的核心。陈永根说,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影响许许多多的人。

1.中设建工集团党委书记陈永根为“三孝员工”颁发奖状和证书

今年75岁的陈永根有兄弟8个,他排行老三,从小对长辈非常孝顺,结婚成家后也是如此,虽然这两年老人相继去世,但都是村里的长寿老人。陈永根的母亲和岳母在世时,喜欢有自己的空间,为了顺她们的心,陈永根分别为两位老人在自己家附近找了两套大房子,三户人家步行三四分钟就能相互串门照应。以前,老人心疼电费,舍不得用空调,陈永根得知后,特地交代儿子及时给老人交电费,省得老人费心。几十年中,老人的日常开销等都由他承担。

每到过年过节,陈永根都要给老人红包,老人年纪大了,也几乎不出门消费,干嘛还要给红包呢?“虽然她们年纪大了,可脑子清楚着呢,她们心里也会有自己的打算,手上有活络钱,过日子更舒心。”陈永根说。

2014年,陈永根97岁的母亲卧病在床,老人年纪大经不起舟车劳顿。为了减少母亲的痛苦,陈永根专门从市里请来医生会诊。在母亲接受治疗时,他悉心照顾,遇到有事或出差就让儿子代替照料,陈永根的妻子则负责为两位老人买菜,添置家用。

在陈永根的影响下,陈家所有成员都拥有一颗孝心。两位老人在世时,陈永根的妻子每天早上都会过去看望。逢年过节,陈家六七十号人都聚到老人家里,一起吃饭聊天,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而这种四代同堂的聚会每年有五六次,谁都不会缺席。

虽然两位老人相继去世,但陈家的孝顺一直在传承延续,儿子陈晓寅和妻子无论多忙,每天都忘不了问候父母,小辈们也经常打电话给陈永根,向爷爷汇报学习成绩和学校里开心的事。

往往就是这样,点点滴滴总关情。陈永根作为掌门人,不因为身份、地位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依然保持初心,秉承孝德,秉承敬老爱老品质,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大家,影响每一位员工。

2.中设建工集团办公大楼

1.中设建工集团承建的绍兴咸亨大酒店主楼及餐饮大楼工程获得鲁班奖

慈孝文化 影响员工几代人

在中设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提拔使用一个人首先看他孝不孝,有没有一颗善心爱心。在中设建工集团多年的用人考察中,他们发现在家孝顺的人,往往对待工作也特别认真;反之,孝道做得不足的员工,往往是家庭与事业都不尽人意。正是这种强烈的反差,让集团确信了一个道理——家和万事兴。

2004年底,中设建工集团的“掌门人”陈永根在调查时发现,农村老人得不到子女很好抚养的情况时有发生。他想,集团有许多外来员工,如果能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将孝文化更好地融入员工生活,并以此激励员工热爱家庭、孝顺父母、敬业爱岗,那该多好!

2005年初,中设建工集团创新性地在近2万名员工中开展评选“三孝员工”活动。所谓的“三孝”,即孝女、孝子、孝媳,“三孝员工”的评选,集团有专门班子把关,对民主推选上来的员工,要求考评人员到工地、乡邻、家庭进行广泛调查,经层层筛选后进行公示,最后评选出5至6名当年的“三孝员工”。“三孝员工”获得者除了授予荣誉牌外,每月还有100元津贴。同时,对入选评定的“三孝员工”实施动态跟踪管理,若在以后的生活中发现其不符合“三孝”标准,集团就会将荣誉牌收回,取消相应待遇。

中设建工集团至今已连续开展12届“三孝员工”评选活动,有83名党员、员工当选“三孝员工”,在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个感动人心的孝贤故事。如三孝典型陈大海是一个受人称赞的孝夫妻家庭。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陈大海却是一位病母床前好孝子。他耐心照料瘫痪的母亲十多年,母亲不能饮食吃饭,他和妻子一日三餐给母亲夹菜喂饭;母亲大小便失禁,夫妻俩不厌其烦进行及时清洗;为适时照顾母亲起居生活,夫妻俩和母亲同宿一床……

中设建工集团的慈孝企业文化已经影响员工上下三代人。2009年4月,集团成立了绍兴市第一个企业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关工委的工作除了不定期在员工中开展走访,关心员工子女的成长外,还每年在全集团开展“中设孝道少年”“三好学生”评选。集团将这项评选活动列为慈孝文化的重要内容,规定获得“中设孝道少年”的员工优秀学子,奖励5000元。从小学到大学,获得“三好学生”可以获得最低1500元最高5000元的奖励。至今已有192名员工子女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学子奖,8名员工子女获得“中设孝道少年”奖。

从2013年起,中设建工集团开展以重德、讲德、守德“三德”为内容的“中设道德模范”评比活动,推进典例示范带动,有12名党员、员工当选中设“道德模范”,他们当中有无私奉献、敬老爱幼、诚信守信、团结和谐、勤俭节约等道德模范人物,凡评上道德模范的员工,集团给予每月增加100元工资的奖励。

孝德“先锋队”关键时刻稳军心引发展

对于中设建工集团创建慈孝文化的这些做法,有人曾戏称为“闲事管得宽”,然而,党委书记陈永根却有自己的理解。“这些表面上都是员工的家务事,但更是企业的事。家庭稳定的员工工作起来才能更踏实稳定,企业也才能因此快速健康发展。”陈永根说,中设建工集团有近2万名员工,这么多人要让他们每个人好好工作谈何容易,说到底是为了稳定军心。

中设建工集团共有125名党员,集团创建的企业慈孝文化也是中设党建慈孝文化,全集团83名“三孝员工”中“三孝”党员有45人。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不久,集团接到了上级命令,要求派出援建人员赴灾区参加灾后重建。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集团派出了由100多名施工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特殊部队”。到了灾区后,看到满目疮痍,大家的心冷了一半。再加上余震不断、生活不习惯、气候不适应等原因,不少队员萌生了回老家的想法,少数队员甚至表示给多少钱也不干。关键时刻,集团派出了公司党委成员、副董事长陈永安赶往“前线”。陈永安到灾区后,马上在100多人的队伍中找到了在家是孝子、在公司是骨干的5名共产党员,并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开会商量对策,在对大家做思想工作的同时,身先士卒每天坚守在一线。有了党员带头,队员们有了主心骨,大家的心也渐渐安定下来。

2.从2010年开始,集团对绍兴县10名孤儿大学生“双结对”帮扶,图为10名孤儿大学生在结对签约后与集团高层领导合影

3.获得“孝道少年”和“优秀学生”称号的孩子们喜笑颜开

每每谈及此事,陈永根深有感触。他说,平时总在强调家和万事兴、党员先锋的重要性,大家往往还感觉不深刻。救灾如同打仗,关键时刻党的号召力和人心凝聚力就体现出来了。“在一个非公有制企业中,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相当重要。”

如果将救灾当作公司的“战时”,那么平时也就是公司的“和平时期”。陈永根说,“和平时期”员工容易浮躁,也就更需要孝德员工和共产党员发挥作用。为此,中设建工集团按照“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原则,在集团及上海等建筑工地分设7个党支部,让党的旗帜飘扬在每位员工心中。

善行义举 带动着一方乡风文明

1.“三孝”员工获奖者

2.2011年11月28日,全国十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视察参观中设建工集团慈孝文化室,并给予充分肯定

集团党委书记陈永根说,坚持积小善而成大德,倾心奉献慈善事业,这是一家成功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和良知。中设的发展得益于社会各方的支持,倾情回报社会是集团应尽的善举。几年来,中设建工集团对社会事业,尤其是社会慈善事业努力做到尽心尽力。

2010年8月,正是大学生们高考结束即将跨入高等学府的关键时节。绍兴县(2013年10月18日,经过国务院批复,浙江省撤销县级绍兴县,设立绍兴市柯桥区。以下文中绍兴县即柯桥区)湖塘街道一位名叫唐惠的孤儿高考上榜生因家境贫困,一度愁眉不展。中设建工集团了解到唐惠的境况后,决定出资帮助她。这一年,中设建工集团通过绍兴县有关部门的牵线,与该县当年考上高等院校的10名孤儿大学生爱心“双结对”,学子们每人在得到县慈善总会4000元困难结对助学金以后,又收到了中设建工集团的结对助学金,并直至他们大学毕业。中设建工集团的这一举措像一场及时雨,温暖了学子们的心田。

几十年来,中设建工集团善举不断。绍兴县建立“留本冠名慈善救助基金”,中设率先认捐400万元;中设在结对帮扶绍兴县稽东镇陈村过程中,慷慨解囊、资助10万元;在2012年绍兴县慈善总会发起的绍兴县慈善捐款认捐活动中,捐款36万元;在当地区域教育设施建设、助学爱心基金募捐、公共道路修建等慈善公益捐款中,也总是慷慨出资……

与此同时,中设建工集团十分注重对困难员工的帮助,真正做到难有所助、困有所帮、急有所援。几年前,在下班回家的途中,一位名叫朱炳贤的职工不幸遭遇车祸。集团得悉这一情况后,立即派人赶赴医院处理救治事宜,得知朱炳贤生命垂危时,立即向医院方面表示: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全力抢救。经过多方努力,朱炳贤虽然保住了生命,但是落下了不能自理生活的后遗症。对此,公司几年来一直为他发放每月工资。

十年前,一位名叫胡尧福的员工因患抑郁症而不能来公司上班。集团获悉这一情况后,一面及时派人前往家中进行探望,嘱其在家好好休养,表示会落实相关政策进行照顾;另一方面,公司班子商定,对该员工仍作上班对待。十多年来,该员工的每月工资一直照数发放。公司领导在春节等节日还上门进行慰问,无微不至的关照使胡尧福的病情有所好转。

中设建工集团与宝善桥村是“村企联姻”单位,在“中设”慈孝善举的影响下,宝善桥村相继涌现出许多慈孝典范人物。有最美家庭韩志坤家庭,待儿媳如同亲闺女的好婆婆陈金英,与丈夫两地分居、长年照顾患有老年疾病的婆婆的好媳妇周红燕,出资捐款修桥、方便村民出行的个人品德模范王利江,几十年如一日救死扶伤的乡村医生、职业道德模范孙来信……以孝传家、以善为宝、以信做人、以勤做事,是当地马鞍街道宝善桥人的写照。

宝善桥一个个慈孝典型的涌现,村党总支书记陈建华深有所感,他说,慈孝文化是宝善桥先人最为珍贵的财富,就像是大家族的家训。今天能在当代人中得到传承和发扬,得益于与“中设”的联姻和中设建工集团慈孝文化的启蒙,慈孝文化已经在每个宝善桥人的心底扎根。

让孝文化 成为凝心聚力的耦合剂

在中设建工集团的企业文化宣传主阵地中,包括自办刊物、员工之家俱乐部等,慈孝文化一直是宣传重头戏之一。“慈孝”在企业员工中更是蔚然成风。

集团总经理、副董事长吴尧庆因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成为第一届“孝子”之一。他从17岁那年拜师集团党委书记、陈老总以来,胸怀徒子之诚心,谨遵师教,团结同道,刻苦钻研,倾心传承师父的忠孝思想境界,虚心学习师父的建筑技艺,一心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在成长成才以后,始终保持徒子的身份,服从师父安排,积极为集团发展出谋划策,为集团发展担当尽责。他说,跟了集团党委书记陈永根40多年,做人做事都学到很多,孝顺便是最重要的一点。

3.中设建工集团董事长陈晓寅为“三孝员工”颁发奖状和证书

陈永根的儿子陈晓寅目前是中设建工集团董事长,他理解并认同父亲的行为。“家无孝心,何能忠企?一个人的行为并不是孤立的,有孝心的人往往对待工作也特别负责。员工家庭和睦了,在工作上也会更用心,企业、社会都会更和谐,孝德是推动企业发展的软实力。”陈晓寅告诉记者,“三孝”员工精神已深深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将会一直延续下去。

集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好媳妇傅春凤在谈及公司慈孝文化时说,对孝德获奖者本人来说,家庭和睦了,自己心中没了“牵挂”,岗位工作踏实稳定;对企业来说,员工安心工作,人心齐了,合力有了,对企业健康发展起到凝聚人心作用,也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实践证明,慈孝可以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可以从点点滴滴着手,积少成多,形成氛围,终成风尚。一滴水能见太阳的光辉,“慈孝”的典型实例传递出社会和谐的正能量,不仅有益于企业,而且有益于社会。这对打造提升企业良好社会形象发挥着无形且巨大的作用。

在集团生产技术岗位工作的几位“三孝员工”说,作为企业员工,如果在家孝敬父母,在企业中肯定会服从组织、听从领导,岗位工作更会尽职尽责,比业绩、比贡献、比技能等争先热情会显著提升。

从2009年以来,在技术人员的努力下,中设建工集团创新编制的空调系统聚氨酯直埋保温管施工工法和大容积预应力混凝土薄壁水池施工工法等被列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项目施工标准中。集团主编、参编国家级行业标准5项、国家工法5项、省级工法24项,获得国家专利61项、国家QC奖和成果25项、省、市级QC成果105项,创建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国优银奖、詹天佑大奖、省、市钱江杯、白玉兰杯等优质品牌工程奖270余项。

中设建工集团将慈孝作为一种文化揉进企业发展体系,潜移黙化,滋润员工,有效激发了员工爱企如家的凝聚力,推进企业经济稳健发展。建筑行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然而中设建工集团的综合素质、综合实力、社会影响日益提升,实现了一年一个台阶的跨越式发展。

猜你喜欢

建工企业
北京建工修复:解锁智慧修复新可能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河北省总:“八个依托”建工会 “贴心服务”激活力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平煤神马建工集团
富泽于民 强盛于品
——奋进开拓的武汉建工富强置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