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2020-08-18张小英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对策

张小英

【摘 要】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有利于丰富生物教学内容,促进初中生物教学改革。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巧妙地通过生活情境导入、立足生活实际、布置生活作业等方式,构建生活化的生物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16-0119-02

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生物知识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生物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决定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将教学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生活案例等紧密结合起来,拓展知识的广度、深度;同时要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生物学习的态度,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当前,由于生物知识在中考中占比不高,因此,生物学科被视为“副科”“豆芽课”。这种边缘化的学科地位,导致部分初中生物教师对教学改革重视不足,机械传授,采用死记硬背的生物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使生物教育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以初中生物教学为例,探索在教学的过程中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价值及对策。

1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的价值

关于生活化教学,著名教育学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教育”的观点,明确了生活化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如今,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新课标进一步明确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1  有利于丰富生物课堂教学内容

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以及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学习生物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满足学生的探索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于初中生而言意义重大。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案例等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融入生命教育、道德教育、环保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这样有助于丰富生物课堂教学的内容,深化学生对生物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

1.2  有利于促进生物教学改革创新

上文提到:初中阶段,生物被视为“副科”“豆芽课”;部分教师对生物教育重视不足;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长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会使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停滞不前,与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相距甚远。而生活化教学模式直观、生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一方面,有助于转变教师应试化的教育思想,使教师深刻认识到生物教学的价值,并积极融入生活案例开展生物教学,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生物知识。另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将熟悉的生活现象、案例等与生物知识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等精神,培育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由此可见,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促进初中生物教学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

2   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的对策

2.1  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物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生物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其学习质量。而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不断优化课堂导入形式。在一堂课中,导入是极其关键的环节,良好的课堂导入形式,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丰富课堂导入的内容,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创设生活情境是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案例以及民间俗语等,让学生立足生活,“进入”生物世界,从而提高生物教学质量[1]。

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遗传特征”的知识点时,可结合生活俗语导入。“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常听老人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你可知道这里面蕴含着什么科学原理吗?”问题提出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地过渡到“遗传”的相关知识讲解,会取得良好的教学导入效果。另外,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细菌清洁能源”的相关知识时,可结合“沼气池”导入,让学生了解沼气池的原理,并给学生讲解“细菌与清洁能源”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2  立足生活实践教学,深化知识理解

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角,学生不仅要深入理解基础知识,同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还应当形成批判思维。针对当前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立足生活,深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学习质量。

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相关知识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查阅资料,了解一些传染病的具体传播途径,特别是一些人畜共患病毒,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传播到人身上的。关于这一类探究,学生一般都会有兴趣。这种立足生活实践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把握相关知识,有效改变过去死记硬背的学习现状。

2.3  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做课后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手段。很多时候,教师布置的作业,都是理论化的书面作业,实践性作业较少。在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初中生物教师可以适当布置实践性作业,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在给学生讲解了“种子的萌发条件”后,为了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笔者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为:进行种子的发芽培养,记录所采取的措施,并记录种子生长的过程。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要积极改进生物教學模式,巧妙地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深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全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修红.浅析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J].新课程·中旬,2015(12).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