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合理引导规范社交媒体用户的传播中重占话语权制高点的策略分析

2020-08-18徐竞锴

文存阅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网络传播舆论引导社交媒体

徐竞锴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使媒体的及时性、互动性得到了提升飞快,社交媒体的出现在一方面为社会舆论的快速形成、观点的表达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另一方面社交媒体用户素质的良莠不齐,时常给网络舆论增加了许多的不稳定性与乱象。在主流媒体话语权力贬值的今天,关于舆论、公共话语权的导向问题是我们迫切需要重视的。

关键词:社交媒体;网络传播;舆论引导

网络传播中,原先的大量“受众”逐渐被“用户”所取代,媒介传播也先后经历了从单向到互动、共动的过程。由于自媒体、社交媒体对传播市场的占据和相关平台的“二次把关”,主流媒体的话语权被“稀释”了。

在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上,“社会化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对议题设置的垄断权,成为了公众争夺话语权的有力工具。社会化媒体的迅速发展使用户获得“近用权”,参与度大大提高,用户通过自主生产的内容发布,再经过“网络意见领袖”的转发、评论传播扩散,形成了强大的“信息流”和“影响流”冲击着社交平台,其他媒体也随之跟进并发表评论。”[1]

而在信息的发布方面,“包括传统媒体在内的专业媒体虽然仍然可以在内容生产上保持一定的强势,但在内容发布方面,未必有足够的话语权,某些时候,他们甚至需要向分发平台的控制者让步”[2]。这些原因使得主流媒介在一些事情上的发声与引导极其有限。

在社交媒体的大量用户中,许多人看待问题简单化、情绪化、极端化,评判事物缺乏客观性和责任感,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而这种公众情绪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也进一步加剧了“群体极化”的现象。此外,“大多数社交媒体,内容发布只显示点赞数而不显示反对数,这相当于封锁了持有异议者的表态渠道,人为导致意见一方的沉默,而这种沉默很可能会导致意见另一方的增势,这样一来,参与讨论者将会出现群体性盲目,失去作为个体参与公共事务讨论的理性。”[3]网络传播的连通性、多级性等属性特点使得网络舆论环境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对网络社交媒体不良现象的管控引导也应当考虑从民众整体教育入手,通过教育统一原则的同时配合法律双管齐下。

一、通过批判性思维等相关教育影响公众与自媒体取向与质量

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思想是用一种力求整体全面的、反思的、客观的、不盲从的视角看待事物的理性思维,在某些方面与辩证思维有相似之处,批判性思维本身也是辩证思维的形成的必要条件、必经环节、推理过程。[4]批判的看待问题挖掘真相一直以来都是作为新闻工作者对于真相取证报道的基础素养。然而我国许多普通的群众对于一些问题一直只具有一边倒的批斗性,而不是冷静分析的批判性,舆论常常被各种狭隘的思想和偏见占据着。有些言论只是人们的一种发泄,看起来无伤全局,但有时这种声音造成了强大的合力,干扰到了社会的稳定运作。长远的讲,这种言论的持续势必也会对人们的思考习惯产生影响。

大多数人有限的注意力驱使他们更倾向于跟着别人声音走,很少对公共事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媒介本身也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达意工具,除了新闻报道的还原度和客观性,每个人还都有着自己的个人成见会对一个公共事件有着自己的解读。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批判性思维的推广加强国民思想意识教育,从而使人们认清楚自身成见,有利于缓和社会中存在的简单化、极端化思维,也有利于大众理性关注思考社会的公共事务。这种整体的理性思维最终也能反过来对社交媒体的传播产生一定的纠正作用,打破理性思考被情绪化语言一边倒压制的格局。

二、通过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整顿乱象、规范网络传播行为

国家也出台了過一部分关于网络的管理条例,但总体上对于网络信息传播较零散、不完全,且对社交媒体、自媒体传播中出现的问题约束力和针对性不强。推进相关传播法规的出台,能够保障好大众在网络传播中的基本秩序,从而保证大众的社会监督权力、清晰言论自由的原则底线。面对传播方式与手段的不断更新,我们除了需要在及时法律上完善相应对策,还要通过正确的引导加强公民的法纪意识、责任意识,降低整体执法难度。

三、主流媒体话语权制高点的再控制

相比于社交媒体、自媒体这些民间声音,主流媒体拥有更宽阔的资源和市场基础,以及更强的公信力。可以说,主流媒体发好声,才能更加促进社交媒体用户的不乱发声。在官方主流媒体这一方面的发声,也需要在保持权威性的同时,注重在宣传上适当灵活运用方法来吸引大众,否则则会使面向群体逐渐走向小众,进而失去话语权和主导权。

除了形式上的改进,主流媒体如果要长久的与大众保持密切联系,更重要的核心是对于民众情绪与矛盾更加有敏感性。及时聚焦争议点为大众指导解读,除了民众所关心的眼前事还要为国家长远的计划打好舆论基础,提前进行议程设置给大众打好“预防针”,让民众有一个提前思考沉淀的过程,从而更好的做好对公众注意力和舆论的争取引导。

四、结语

舆论是社会的皮肤,通过社交媒体即时的网络舆论表达也可以让国家对于社会情绪有着更迅速准确的感知,从而根据情况做好相关的调整。强化群众的舆论意识并纠正社交媒体网络传播的风气,有助于人民的对公共事务的理智讨论,也有助于我们在跨国传播中打好国际的舆论战。对于民间声音争夺官方话语权所带来的乱象,我们应当更注重在教育方面培养、引导好公众整体对舆论的理性态度,同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自媒体做好统一规范,这样我们的社会将更稳定,舆论监督也能在今后发挥更有效、更正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择月,安玥格.社会化媒体下网络舆情的扩散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9,5(19):21-22.

[2]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这个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2017:20

[3]李晓倩.中文社交媒体公共空间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09):55-56.

[4]贺善侃.批判性思维与辩证思维[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45-49.

猜你喜欢

网络传播舆论引导社交媒体
新媒体时代河南文化资源网络传播的现状及对策
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从《大鱼海棠》看中国动画与新媒体的关系
基于社交媒体的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双微时代”的危机传播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