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网络舆论生态容不得污染

2020-08-18高启龙

记者摇篮 2020年7期
关键词:污染

高启龙

 

【摘 要】基层网络舆论生态是民生镜鉴、舆论喉舌和文化表征。在全媒介语境中,它肩负着反映民情、引领方向、启迪民智和追问价值的重任。新时代的基层网络生态要坚定政治站位,把握时度效,为乡村振兴、社会和谐等献计出策。

【关键词】基层舆论   全媒介   新闻生态   污染

在全媒介时代,移动互联自媒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基层网络生态需要与时俱进地改革创新,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好网络新媒体的外宣功能和舆论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

毋庸讳言,在一些地方基层外宣工作中,网络舆论生态形势较为严峻,当人们醒来后第一时间打开手机,浏览搜索引擎和新闻客户端,看到的常常是诸如某县消防用粪水救火、某县视频女主播被调戏引发互殴等推荐内容,而且这种违反新闻常态的媒介动向正在日益成为百姓日常和文化模态。

笔者认为,呈现给人们这样一种网络舆论生态表象,说明当下的基层网络舆论生态已经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现象:一是失去了基层网络生态本该有的品位格调,清朗的网络空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二是基层的新媒体业态导向发生了偏差,哗众取宠、追求“娱乐至死”的价值取向有了泡沫的空间。三是新闻价值评判的标准和新闻规矩意识正在淡化,追求“存在就是价值”的虚无主义抬头。如果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到的基层网络生态是表浅和庸俗的存在,那么基层外宣和网络监管工作是不到位的。因此,重构基层网络生态格局,推进新时代外宣工作方法论探究,有助于提升外宣工作的引导力、感染力、推动力和渗透力。

一、基层网络生态应突出“引导”功能,不能哗众取宠

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48个字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当前,不少搜索引擎和新闻客户端喜欢抓取具有娱乐性的庸俗、恶俗新闻,并借助大数据让这样的新闻“霸屏”。之所以这样的八卦网民愿意看,是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猎奇心理。但跳出这样的猎奇心理理性分析,这样的八卦不该成为基层网络生态的主流甚至成为外宣工作的主导。这样缺失了新闻要素和价值判断的爆料式的资讯不仅不能成为新闻,而且是一种危险的新闻生态,这样的生态带给舆论的是负面情绪,这实际上与主流的舆论引导背道而驰,也与新时代的新闻舆论工作方针相背离,与新时代的中心工作相背离,更不符合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新闻工作者应该对这种倾向嗤之以鼻。

基层网络生态和舆论引导,更应该看重的字眼是引和导,就是引领导向。

引,顾名思义就是要引领受众的情绪,引领社会思潮,既然是引领,那就是要站在新闻受众之前,思想要具有超前性、大局观和前瞻性,就是要让受众和网民看到主流,凝聚合力,发挥正能量,不能哗众取宠,人云亦云。

导,就是当负面情绪拥堵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媒体给予舒缓和梳理,坚决不能让负面情绪憋住社会心理,要让人心气顺,想得通。

从方法论的层面来讲,新闻尤其是时政新闻的外宣工作必须提高站位,追求品格。

二、基层网络生态应掌握好节奏节点,做到精心精准

互联网已经成为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渠道,网络舆情与社会舆论经常呈现同频共振的状态。要让基层网络生态和当地的外宣工作同频共振,应该讲究疏密、快慢、轻重、浓淡,有重大事件时要“嘈嘈如急雨”,平时的常态工作应“切切如私语”,重大时间节点时还需要“人工降雨”,对重大宣传任务精心谋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既要立体传播、同频共振、形成合力,做到报道有声有色、出新出彩、入脑入心,又要资料翔实、口径权威、首发定调,对突发敏感问题快报事实、重报态度、慎报原因;既要防止说得“不够”,又要防止宣传“过头”。

为提升外宣工作的力度和质量,重塑基层网络生态,四川日报积极发挥基层记者站的作用,高度重视新媒介新资源的整合共鸣,比如四川在线巴中频道已经打造出的媒体资源平台,除四川在线巴中频道官网之外,还包括巴中舆论场微信公众号(粉丝20068,阅读量150万)、今日头条号——四川在线巴中频道(粉丝1870)、天天快报企鹅号——四川在线巴中频道(粉丝10091,阅读量116.3万)、新浪微博——四川在线巴中频道(粉丝8000)、航拍巴中(粉丝9300)、有玩儿没完(粉丝2800)、新浪看点新媒体传播渠道。其中,四川在线巴中频道致力于构建全员全息全效新媒体,致力于宣传巴中、推广巴中,弘扬社会正能量,全年推发稿件上千篇,有效引导了当地舆论,为当地网络生态空间持续注入清水和活力。

进入新时代,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重任在肩,大事要事复杂多变,时间节点意义重大,必须高度关注社会舆情走势和社会心理变化,积极稳妥做好突发事件和热点敏感问题舆论引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媒体要学会在互联网上发现舆情动向,把‘上网看看‘在线聊聊‘网上蹲点作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研采访的必修课、基本功,利用新媒体渠道及时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发现有价值的报道线索。”同时,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民生改善、脱贫攻坚等问题主动设置话题和议题,及时发出权威声音,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定音定调作用。

三、重构基层网络生态应居安思危,能打硬仗急仗

新时代新气象,新机遇新挑战,基层网络生态面临转型创新和深度重構的新课题新任务。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成果,乡村振兴蒸蒸日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阶段,在此过程中,肯定会有丰富多彩、感人至深的新闻素材,也给基层的外宣工作和重构基层网络生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以四川日报巴中分社为例,仅在2017年在四川日报刊发涉及巴中的稿件500余条,对引领当地舆论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面临的挑战,需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1.意识形态方面。社会思想意识复杂多样,社会主流价值遭遇市场逐利性的侵蚀,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有时还十分激烈,传播主流价值思想、引领社会舆论、占领主流舆论阵地的任务艰巨繁重。

2.基层工作方面。处在社会结构调整、农村要素分配、城乡二元治理的过程中,面临着不可超越也不能回避的诸多矛盾,加上基层一些干部执行工作庸懒散拖,还有中梗阻和微腐败存在,这就给舆论引导带来不可避免的技术挑战。这些都需要媒体加强警惕,做好萬全之策,既要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前瞻性,又要有“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舆论定力,还要有“庖丁解牛见招拆招”的工作技能。

3.新闻行业生态方面。当下新闻行业本身的生态不容乐观,呈现出最大的特点是,记者太多,新闻太少。

这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正规的记者下乡少,下乡意愿少,呈现作品少,一旦一家媒体有了新稿子,其他一部分媒体除了粘贴复制,没有别的新招,甚至粘贴复制之后连新闻源都不会署上。互联网时代,特别是微信的出现,让记者真正做到了“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给新闻工作者带来很大方便的同时,也使“天下文章一大抄”成为可能。一些农村战线的记者也学会了隔“墙”采访,利用电话、网络等便捷手段去替代蹲点采访。可以说一些基层记者虽身处基层,但没有跨出“最后一公里”,笔者认为,这是不正常而且要下大力气解决的。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好的新闻不是坐在办公室敲出来的,必须深入体验,走到基层中,了解实情了解民情,才有深切感受。只有多多体验生活、了解基层,才有源源不竭的鲜活素材,才能对真实的社会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在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同时,也能不断增加自己的阅历和认识。互联网的发展只给记者提供了一条获取新闻线索的渠道,要变成新闻报道还需要记者深入调查、细致采访和用心写作。

其二,歪记者太多,所写的一些不能称之为新闻的料虽然不少,但都是纯为吸人眼球的、不能带来社会正能量的资讯。在这种媒介和网络生态下,媒体人应该思考和正视的是,虽然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话语权,但是新闻就是新闻,记者就是记者。否则,这个行业、这种新闻属性也就不用清晰定义,外宣工作也将无从谈起。

(作者单位:四川日报区域中心)

猜你喜欢

污染
河流被污染了吗?
什么是污染?
什么是污染?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可以喝的塑料:污染解决之道?
P265GH低合金钢在模拟污染大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
污染防治
另一种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