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县沙区露地冬枣疏果试验探析
2020-08-18甄世霞魏惠梅
刘 锋,甄世霞,魏惠梅
(1.甘肃省民勤县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规划管理中心,甘肃 民勤 733399;2.甘肃省民勤县连古城沙生植物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甘肃 民勤 733399;3.民勤县林业技术推广站,甘肃 民勤 733399)
民勤县境内气候常年干燥,降水少、蒸发大,昼夜温差大,区内温度夏高冬低,年平均7.8℃,但变化剧烈,年平均降水量113 mm,年平均蒸发量2 644 mm,相对湿度年平均47%,全年日照时数3 028 h,年日照百分率为64%。全年≥10℃积温3 200℃,无霜期162 d,平均昼夜温差15.5℃,主要灾害性气候有干旱、霜冻、大风、沙尘暴、干热风等。
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地位于民勤县民红公路8 km处大坝镇八一村红枣种植示范园,海拔1 298 m,地势平坦、整齐、肥力均匀,同时避开道路、堆肥场所及院、林遮阴阳光不充足等特殊地块,栽培管理条件完全一致,日常采用常规管理。
2 试验设计
在不靠近园地边缘的其他区域,选择性状相对一致的冬枣树作为试验植株,同行内选择试验处理植株与未处理对照植株,分别在7月上旬落果中后期和7月中下旬幼果膨大初期进行疏果,每行相邻4株树为1个试验点,(顺序排列试验1、试验2和对照),重复4次;疏果时选留果形较好、无畸形、果实饱满、个头较大的枣果,按照每健壮枣吊留2个果实为指标,试验年度为2016年和2017年。
3 调查方法
在园内每个试验植株上随机摘取50个枣果作为检测样本,从样本中测定冬枣果形指数、平均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二级以上果和次果比例,从中分析疏果与否及疏果时间对冬枣品质的影响。
4 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冬枣不同时期进行疏果,统计分析其果实品质因子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沙区冬枣幼果膨大期疏果试验统计分析表Tab.1 Statistical analysis table of fruit thinning experiment of young fruit of winter jujube in sand area
4.1 果形指数
试验植株与对照植株的冬枣果形指数相同,主要是冬枣果实遗传性较为稳定,但试验植株的果实,其横径与纵径都大于未疏果的参考对照植株,由此可以说明疏果有益于改善冬枣果实大小。
4.2 平均单果质量
2016年试验1较对照高出30.72%,试验2较对照高出20.98%,试验1较试验2高出8.05%;2017年试验1较对照高出29.33%,试验2较对照高出21.94%,试验1较试验2高出6.06%。2年试验发现,试验平均单果质量明显大于对照,同时前期疏果平均单果质量明显大于后期疏果。原因分析:疏果减少了单株枣果个数,使得营养能够充分供应枣体,减少其他无用的营养消耗。由此可见,幼果膨大前期准确把握疏果时间,合理有效的进行疏果,对后期冬枣果实发育影响十分明显,能够显著提升果实质量。
4.3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2016年试验1较对照高9.74%,试验2较对照高7.26%,试验1较试验2高出2.31%;2017年试验1较对照高10.64%,试验2较对照高9.65%,试验1较试验2高出0.9%。试验发现,试验1和试验2的都高于对照的含量,但试验1和试验2之间差异不大。主要原因分析:对照植株未进行疏果,虽然结果数量多,但单个株体营养不能集中供应,呈分散状,导致后期单个冬枣营养不足,品质降低。由此说明,后期生长是可溶性固形物积累的一个重要时期,对枣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起到决定性作用。
4.4 二级以上果比例
实验发现,试验冬枣二级以上果比例均高于对照,试验1和试验2数量上无较大差异,但对其中果实分拣后发现,试验1中一级果的比例高于试验2。由此说明,疏果期适当提前能增加一级果产量。
4.5 次果比例
试验1与试验2产间冬枣次果数量无明显差别,但试验植株与对照植株间差别较大。由此说明,疏果与否或疏果是否科学合理,不仅决定后期果实生长发育和品质,而且会增加次果发生概率,尤其到营养积累期,遇到极端灾害天气,会大大增加次果数量。
5 结论
民勤沙区冬枣可在落果末期至幼果膨大期进行疏果,但期间疏果时间越早的植株,其后期果实发育要明显优于未及时疏果植株,疏果后能显著增加单果质量,增进果实品质;为减少次果及枣果萎焉,必须进行疏果控制枣树结果量,使树体营养合理有效分配至果实,同时要做好后期抚育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