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要向她三鞠躬

2020-08-18韩勋

金秋 2020年4期
关键词:金婚海棠儿女

◎文/韩勋

策划预告:说句心里话

——致渐渐老去的父母亲

父母与子女间原是世间最亲密的关系,但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冲突和矛盾接踵而至。尤其是198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正是生命走向成熟和独立,欲与父母脱钩,但孩子尚小,又离不开父母帮扶的阶段。他们与父母的交集多矛盾也多,彼此心中难免会积结难以化解的块垒。本策划就是由儿女对父母掏心窝子,说说体己的话儿,有抒怀、感慨,纠结和解释,也有劝慰、道歉及自省——文章要有强烈的时代感,是两代人精神世界的深层碰撞和沟通。

文体不限,可以以书信的形式,也可自述,夹叙夹议等等。

字数要求3000以内。

QQ邮箱:

1064336312@qq.com

2017年6月17日,郭德全田海棠金婚典礼在西安曲江南湖湖畔一家酒店举行。面对儿孙亲友,郭德全登台发言,用上千字概括了50年历程,全篇都是诗一样的语言,洋洋洒洒里听得见铿锵激越:

——我们的50年,是艰苦奋斗的50年,自强不息的50年,风雨同舟的50年,和谐幸福的50年;

——因此是值得庆贺的50年,值得回忆的50年,值得珍惜的50年,值得骄傲的50年;

——婚姻之所以美满幸福,是因为有贤内助、老功臣、老模范、老黄牛田海棠的无私奉献。她付出最多,享受最少,在此,我向她鞠三个躬!

这时郭德全已是热泪盈眶,转身向老伴儿鞠躬,全场掌声响起。

实际上他早就想给老伴儿鞠躬了,多年来也一直在心里给老伴鞠躬。用他的话说,爱人,就是恩人,心里感恩,夫妻的爱才深沉。

郭德全在金婚庆典仪式上的三鞠躬也有他的说道:一鞠躬,感谢她帮我渡过赡养老母亲关;二鞠躬,感谢她帮我渡过养育儿女关;三鞠躬,感谢她帮我渡过退休关。2019年11月,在他们家,他当着老伴儿面,给我解读了他的人生、他们家的三个关口——

第一关

郭德全认同“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这个观点,他人生道路的开头几步,都是母亲给了他力量。

母亲似有先知,40岁生下他时,就让村里老先生给他起了一个与文有关的名字,文举。果然,入伍后,从《青海日报》刊发他的第一首诗歌起,从军道路便发生了重大转折,他先后担任宣传干事、宣传科长、首长秘书、秘书科长等与文化有关的职务,转业到西安先后担任《陕西老年报》《陕西老年体育》总编。天上的母亲若是知道他一生与文作伴,一定会感到欣慰和骄傲。

他的家在周至县农村,母亲在他15岁的时候,果断支持他进工厂当学徒,迈出人生第一步。18岁的时候,母亲又坚定支持他远离家乡去青海当兵,成就了他军旅生活的辉煌。然而此时父亲已经去世,他入伍不几年母亲又患上了肝硬化,一个人独自生活困难重重。1966年,他担任宣传干事期间,在驻地附近还是在家乡择偶的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在驻地附近找对象,对方自然是有工作吃商品粮的,也能在一起共同生活,应该是首选。但是他考虑更多的是母亲的生活起居应该有人照料,这个人应该是善良达理的,吃苦耐劳的,愿意与母亲共同生活的。依着这个标准,经热心人介绍,他在当年探亲时与田海棠见了面,用他的话说两人一见钟情。这个“情”字里,我猜度就有报答老人养育之恩并共同赡养的情。

1967年7月16日结婚。5天后郭德全回到部队,从此田海棠便承担起侍奉婆婆的责任。在村里,她担任过妇女队长,工作能力得到乡亲们的好评。在家里,她给婆婆洗衣做饭,及时就医,处处无微不至,为丈夫在部队安心工作提供了动力和保障。

第二关

1970年,郭德全调到新疆,其后田海棠随军,被组织上安排到乌鲁木齐市印刷厂,成了一名胶印工人。两人工作都忙,区别在于郭德全经常出差,几天、一两个月不在家是常事,而田海棠虽然有时也上夜班,但每天都能回家,照料三个孩子的担子便落在她一个人的肩头。

郭德全曾经担任部队领导的秘书,这位领导又曾兼任乌鲁木齐市委书记,他的工作更忙了。1976年,他随领导赴外地支农,整整一年没有回家,回到家发现妻子体重从120斤瘦到90斤,这才体会到一人带三个孩子的艰辛,一时百感交集,不能自已。

那个时代市面上买不到童装,三个孩子的衣服鞋子都要田海棠手工制作,而她从前又没做过衣服,千难万难。每天晚上,孩子们睡着以后,她便照着样子做衣服,先用报纸裁剪拼接,觉着差不多了,再用布料裁剪缝制。一天晚上,女儿从托儿所回来,一只棉鞋丢了。她挑灯夜战做棉鞋,做到凌晨三点,没有耽误女儿准时去托儿所,令托儿所阿姨惊叹不已。

一次下夜班,田海棠搭乘厂里卡车,跳下车时不慎摔伤,被医生诊断为脑震荡。她说没事,让丈夫去上班,不要耽误工作。到下午开始呕吐,瞳孔放大,医院报了病危,经过抢救脱险。

夫妇俩共同在新疆生活的18年里,郭德全工作多次调动,戎马倥偬,为国为家不能两全。而田海棠一直在印刷厂工作,一直为孩子和家务忙碌奔波,没有后悔,没有怨言,让丈夫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圆圆满满走过养育儿女关。

第三关

郭德全转业,全家迁到西安,到2003年,夫妇俩同年退休。在西安工作17年,郭德全频频出彩,先是靠一本新华字典、一把尺子、一把剪刀,创办了《陕西老年报》,填补了我省没有老年报刊的空白。再是笔耕不辍,他的文章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老年报》《陕西日报》等报刊刊登,并被《中国老年报》《中华老年报》聘为特约记者,评为宣传报道先进个人。

他的新闻报道、理论文章受到有关方面关注。2000年,他被选调到北京,参与并完成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发2000年13号文件)的起草工作。2002年,他率领陕西老年艺术团参加全国文艺调演,其中两个节目获得金奖,受到胡锦涛等领导人的接见。

调回西安后,田海棠则先后在《陕西老年报》搞发行、在省老龄委搞行政服务、在省老年公寓担任接待部主任,兢兢业业。

从部队到地方,郭德全手中的笔一直没有停过,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与笔为伴的一生。2003年退休,他认为该是歇一歇的时候了,该为照顾家庭、照顾老伴儿做点什么了。就在这个关口上,田海棠又一次帮了他的忙,鼓励他出门工作,发挥握笔写文章特长。“家里的事,儿孙的事,你不用操心,一切有我。”她对丈夫这样说,“出门工作,可能对身体也有好处。”

有了老伴的支持,郭德全心无负担一身轻,刚一退休就应邀担任省老年体育协会副秘书长。他拿出当年创办《陕西老年报》那股精神,在很短时间里就创办了《陕西老年体育》刊物,又开创了我省老年体育报道的先河。去他家采访时我看到了最新一期《陕西老年体育》,24个页码,如今已出版到第196期。他撰写的《陕西老年体育事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当前我国老年体育事业发展中值得重视解决的几个问题》等论文,屡屡在全国全省理论研讨会上获奖。担任老年体协副秘书长15年,他先后荣获“全国老年体育先进工作者”“陕西省体育社团先进个人”“陕西省离退休先进个人”等称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田海棠和子女的鼓励支持下,他翻遍家里大大小小的书箱书架,从大量的文字堆里寻找过去岁月的足迹。经过一年的集纳,他的40万字综合性文集于2019年问世,起名《笔耕之歌》,正好契合他一生的主题。

担任老体协副秘书长期间,他还担任了周至同乡会副会长,组织同乡聚会活动,为家乡捐资捐款,做一些公益活动。他说,规模最大的一次聚会,有800多位周至同乡参加,由他担任主持人。他写过一首赞美周至的诗歌,《献给故乡的歌》,对家乡的热爱和感激洋溢在字里行间:

……

走南闯北一辈子,

周至总在咱心窝里。

多少次做梦想周至,

泪花花掉进了黑河水。

……

羊羔羔吃奶望着娘,

咱乡里娃怎能把乡亲忘。

欣逢盛世来聚会,

誓为家乡再增辉。

别具一格的金婚感言

一生过三关,金婚三鞠躬,郭德全对妻子情最浓。接受了丈夫的三鞠躬,田海棠心里也有话要说。

田海棠说,既然是一家,就要把家经营好,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两人齐心协力,重感情,轻钱财,何谈吵嘴打架——我们一辈子没有红过脸。

郭德全说,夫妻俩重在互相关爱,时时维护感情,感情持久,家里才有温度;好妻子是一家的灵魂,是情爱和母爱的天使,是温馨与柔情的源泉;人人都说“女人家”,有了女人才有家。

金婚时刻,他们的三个儿女都已成家有了儿女。儿子郭晓斌接过父亲的笔杆子,曾担任《陕西日报》工交部主任。父亲70寿辰当口,他写下一首长诗:

……

你告诉我,

幸福是一只蝴蝶,

追不到,静静地坐下,

也许它会落到你的头上。

你告诉我,

低头也是一种骄傲,

以这种沉思的姿态,

昭示心声,

实实在在地丰满自己。

……

及至采访完毕,我看出来了:儿女为父母自豪,父母为儿女骄傲,这才是家庭的圆满,才是金婚的圆满。正是:

金婚三鞠躬,

一躬谢一功。

携手五十载,

猜你喜欢

金婚海棠儿女
天山儿女
读《明天要远足》,写“我要去远足”
《大嘴狗》
找春天①
金婚
江湖儿女
金婚
家有儿女欢乐多
光华自在金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