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产业奖补项目浅析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特点、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0-08-18龙玲

广西农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贺州市产业化贫困户

龙玲

(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 贺州市542899)

产业扶贫的核心是把外在的推动力转化为内生力,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和自我造血能力,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以确保贫困群众真脱贫,脱真贫。实施产业奖补项目是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是建立财政扶贫资金引导激励贫困户自主发展扶贫产业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增强获得感;有利于聚焦贫困户精准发力,实现精准脱贫;有利于规避资金风险,杜绝直接发钱发物;有利于提高特色产业组织化、规模化水平,形成推动特色产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1 奖补项目实施情况

八步区综合考虑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贫困户生产经营情况等因素,聚焦县级“5+2”和贫困村“3+1”特色产业发展,紧紧围绕增加贫困户生产经营性收入实现稳定脱贫目标实施奖补项目。项目实施前,每年都出台奖补方案,2018年奖补对象为2015年退出户,2016年、2017年脱贫户及当时的贫困户;2019年的奖补对象为2014年、2015年退出户,2016年、2017年、2018年脱贫户及当时的贫困户,对退出户和贫困户(含脱贫户)实行差异化奖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公开、公平、透明的原则,严格按照项目程序开展申报审核公示工作,严格把控受益对象和受益金额的精准;项目完成后,对项目资金发放情况进行核验,确保账物相符。2018-2019年,八步区累计发放奖补资金6000余万元,21000余户次贫困户受益。

2 贫困户奖补产业的特点

贺州市八步区2018-2019年产业奖补户数、产业奖补项目分别见表1、表2。

通过对表1,表2数据的分析,贺州市八步区贫困户发展产业有以下3个方面的特点。

表1 贺州市八步区2018-2019年产业奖补户数表 (单位:户)

表2 贺州市八步区2018-2019年产业奖补项目表

2.1 利好政策提升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动力

贺州市八步区2018-2019年获得产业奖补项目 的贫困户占比见表3。

表3 贺州市八步区2018-2019年获得产业奖补项目的贫困户占比表[1,2]

通过表3可以看到,随着产业奖补政策的进一步宣传和贯彻落实,参与产业奖补项目的贫困户占比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从2018年的82%提高到2019年的93%,提高了11%。这说明产业奖补项目通过不种(养)不补,多种(养)多补的方式,激发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增加生产性收入,确保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利好政策的刺激和推动下,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动力得到加强。

2.2 贫困户发展的产业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

贺州市八步区2018年奖补产业类别占比见图1。

图1 贺州市八步区2018年奖补产业类别占比图

由图1可知,2018年贫困户申报的奖补产业类别户次占前三位的分别是:优质稻占41%,鸡占28%,猪占10%,这三类产业加起来占了总申报户次的79%。

贺州市八步区2019年奖补产业类别占比见图2。

图1 贺州市八步区2019年奖补产业类别占比图

由图2可以直观地看到2019年贫困户申报的奖补产业类别户次占前四位的分别是:优质稻占37%,鸡占23%,花生大豆占13%,玉米占8%,这四类产业加起来占了总申报户次的81%。跟2018年相比,2019年申报的猪的产业占比只有4%,占比大幅度下降是因为受非洲猪瘟的影响。

通过对2018年、2019年奖补产业类别占比的分析,发现贫困户申报奖补的产业主要集中在优质稻、鸡、花生大豆、玉米、猪等产业,这些产业都是本地区传统的种养产业,属于短平快产业,成本低、投资小、风险小、周期短、见效快。

2.3 贫困户发展的产业户均规模普遍不大

把产业分为三类分析,第一类是优质稻、鸡、玉米、杂粮杂豆和花生大豆产业,这些产业主要是贫困户自己食用的,规模都比较稳定,并且户均规模不大。比如鸡2018年为61羽,2019年为62羽,再比如杂粮杂豆,两年都是0.124公顷,见表4。第二类是根茎薯芋类蔬菜和鸭产业,除贫困户自己食用一小部分,大部分用于出售,相比而言这些产业的户均规模比第一类产业要大些,但是规模也不大。第三类产业是猪和牛产业,这两类产业基本上全部用于出售,但受制于成本投入较大,所以规模也不大。综上,贫困户发展的产业户均规模普遍不大。

3 问题探讨

3.1 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差

3.1.1 贫困户自身的身体素质条件决定了这个群体不愿意扩大生产规模对八步区贫困户文化水平进行统计,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贫困户的文化水平比较低:户主文化水平为文盲或半文盲的占16.38%,小学和初中水平的占79.91%,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只占3.71%。同时,大多数贫困户思想比较保守,甚至有部分贫困户产生依赖思想,安于现状;还有一部分贫困户劳动能力弱,甚至身体患有不同程序的疾病,导致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差,受土地、资金等因素的限制,不愿意通过扩大规模来改善生活,改变贫困现状[3]。

3.1.2 政策红利的消失很可能导致这个群体的部分人群失去发展农业产业的动力从前文可知,八步区2018年获得奖补项目的贫困户占比为82%,2019年占比为93%,占比提高了11个百分点,这从侧面也说明了奖补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到2020年全国都要消除绝对贫困,共同迈入小康社会。2020年以后还不知道有没有产业奖补项目,如果没有奖补项目了,又没有其它刺激贫困户自主发展农业产业的政策,那么届时这个群体的一部分人很可能不会发展农业生产或是缩小生产规模。

3.2 贫困户发展产业缺乏创新

贫困户的思想意识和经济状况决定了这个群体不敢贸然从事高附加值的新产业。长久以来的贫困生活使他们谨小慎微,对于自己从事多年的劳动类型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3],不敢尝试新东西,安于现状,不愿意冒险,不敢贸然发展高附加班的新产业,导致大多数贫困户在发展产业的时候都选择自己熟悉的优质稻、鸡、猪、花生等传统产业。虽然这些传统产业投入低、门槛低、风险低,但是收益也低[4]。

表4 贺州市八步区2018年和2019年奖补项目户均产业规模情况表

3.3 贫困户的农业生产性经营收入低

从前文可知,八步区的贫困户发展的产业主要集中在优质稻、鸡、玉米、花生大豆等传统产业上,并且受制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发展规模普遍不大。同时,贫困户还要自己食用一部分农产品,剩余的才能出售,变现为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受规模和价格的限制,贫困户发展的产业转变成可支配收入有限,对其收入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能力有限。

4 对策与建议

4.1 志智双扶,提升贫困户自我发展的能力

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必须智随志走、志以智强,实施“志智双扶”,提升贫困户自我发展的能力,才能激发活力,形成合力,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志智双扶”中的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户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激起创造美好生活的斗志。可以利用财政或村集体经济对自我发展意愿和自我发展能力强的脱贫户进行现金奖励,加强对典型的宣传。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户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可以通过科技特派员、贫困村产业发展指导员、农技专家人员采取集中授课、示范基地培训、田间地头指导等方式,开展特色培训。

4.2 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贫困户增收

农业产业化可以通过四个途径促进贫困户增收:一是农业产业化多个环节可以吸收贫困户劳动力使贫困户增收;二是利用农业产业化先进的农业科技为贫困户增收;三是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搞活农产品流通使贫困户增收;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尽量拉长产业链,使贫困户参与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从而获得各环节的利润分配。因此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对促进贫困户增收非常重要[5]。

农业自身的弱质性和农业产业化外部环境不佳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激励机制,能够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有力支持,推动其高效稳定地向前发展。政府部门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激励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市场支撑。农业产业化的参与主体要通过市场实现自己的利益,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也要通过市场有序流转和优化组合,因此,政府要建立健全必要的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农产品交易场所和市场信息服务。二是加强金融扶持。通过农业补贴项目,农业科技投入、示范和推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支持,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参与主体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三是建立完善保险服务。通过建立农业保险资金,引进先进的农业保险公司健全完善适合本地的农业保险体系等措施完善保险支撑,以提升农业产业化抵御风险的能力[6]。

4.3 加强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户可持续发展

政府部门要构建完善贫困户与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有意愿的贫困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化联合体等农业经营主体,切实让贫困户真正参与扶贫产业发展、分享产业发展收益。

4.3.1 政府要引导建立稳定的利益关系一是政府要引导企业从长远利益考虑,自觉让利于农,反哺农业。二是政府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推广“龙头企业+”、“示范区(园)+”、“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利益联结模式,通过订单联结、股份联结、劳务联结、生产托管、租赁联结等方式,结束贫困户单打独斗、一家一户“各自为战”的小

生产,转变到“抱团”对接大市场[7]。三是政府要建设监督约束机制。政府要加强对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监督与约束,同时也要督促贫困户遵守协议,及时、公正地处理贫困户与农业经营主体之间出现的纠纷。

4.3.2 政府要引导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扎根本地,其本质是“弱者的联合”,对外代表社员利益具有营利性,对内不以营利为目的,保本微利,盈余返还。贫困户与合作社的利益是一致的,双方的契约关系最为连续和稳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贫困户提高谈判地位,确保贫困户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组织化形式。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是加强对合作社法人代表、财务人员、社员的培训,培养一批熟悉农村政策、懂技术、善经营、有责任心的合作组织能人。二是加强对合作社的规范运行的指导和管理,重点指导其优化内部运行机制,增强对贫困户的扶持和带动能力。三是加强对合作社的项目资金和金融支持,整合各类建设项目,优先向符合条件的专业合作社倾斜,引导帮助有发展潜力的条件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金融机构对接。四是积极引导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延伸产业链,兴办农产品加工流通销售业务或入股加工流通销售企业。

猜你喜欢

贺州市产业化贫困户
西南铝某6×××系汽车板实现产业化
经受市场考验,汉服步入产业化进程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贺州:探讨学前教育“东融”新思路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脱贫记 贫困户陈福田和何麦换的故事
农村小学生人性化德育的构建
广西贺州被认证为世界长寿市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广电媒体产业化前景的三种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