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文阅读教学中的求同存异

2020-08-17赵月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小学语文

赵月

摘要:“求同存异式”是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模式之一。通过阅读一组表达形式或内容比较相似的文本,探究其中的异同,引领学生将阅读理解走向深度、思想走向高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求同存异式

近年来,群文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探究性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同一个主题、多个文本结合成互文关系,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根据文本中的共性寻求其中的不同,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还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技能。这种教学模式称之为“求同存异式”。

在“求同存异式”教学模式中,其教学重点通常落实到各个文本中的不同之处,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引领学生将学习思维引向深入。在语文教学中,笔者进行了以下实践。

一、送别诗中的求同存异

送别诗主要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用来抒发离别之情的。古时由于交通不方便,通信不发达,亲人朋友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时,亲朋好友以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送别诗通常采用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的方式,大都借用“长亭”“古道”“折柳”“饮酒”等意象,题目则以“送”“赠”“别”为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共性来分析古诗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表达方法。在把握这些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深入拓展,引领学生通过重点语句来品析古诗中表达的情感基调的差异。

例如,在教学S版《义务教育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时,教师在单元导读课中引领学生完成《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赋得古原草送别》和语文百花园中的《赠汪伦》古诗大意的学习,了解送别诗的产生原因、送别风俗和表达意象,重点则侧重于为第2课时的精读引路,品析古诗的情感基调。课前,学生根据教师推荐的相关古诗——《芙蓉楼送辛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重别梦得》,查阅资料了解其创作背景,了解古诗的内容及其表达方法后,课堂上根据资料和重点句子的理解感悟不同的情感基调:委婉哀愁、豪放豁达、表明心志和讥讽愤懑。通过“求同存异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视野得到拓展,学习思维得以深入发展,不仅能把握送别诗的特点和表达方法,更能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二、说明文中的求同存异

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说明文数量较多,文章内容涉及面较广。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说明文就是要“说明白”,要忠实于事物的客观性和知识的准确性。根据说明对象,可以将说明文分为事物性说明文和事理性说明文;根据说明语言,可以将说明文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例如,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太阳》和《松鼠》两篇说明文都抓住了事物的鲜明特点进行具体说明,让我们清楚地认识、了解事物。但是这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不同,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事物特点、文章结构、说明方法和语言风格四个方面进行学习。通过“求同存异式”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在语言上进行对比品析,体会《松鼠》一文语言的生动活泼、准确清楚且有条理,并通过主题丛书中的《海马》《袋鼠》补充阅读,以及课后的小练笔“的自述”进行夯实巩固,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三、心理描写中的求同存异

例如,教材六年级下册中的课文《窃读记》是作家林海音的作品。本篇文章的学习目的是通过人物动作和心理描写体会作者热爱读书、渴望读书的情感。课堂上教师抓住“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句中心句,结合心理描写的语句品析理解这种“窃读”的感受,从而感知一部作品中心理描写的重要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人物复杂的情感。

与此同时,教师向学生推荐教材六年级下册中的《穷人》和教材六年级上册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两篇课文,通过“求同存异式”的教学模式品析文章,让学生了解心理描写方法的不同,体会直接描写(内心独白、幻象)与间接描写(神态、动作、语言、环境)的不同表现形式,进一步感悟心理描写的作用。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心理描写的方法和作用,而且还能在学习中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结束语

运用“求同存异式”这一教学模式,教师在选择文本时应该注意学生的学习特性,同与异难易适宜,在阅读程序上一般先求同再找异,逐步深入。总之,“求同存异式”教学模式要围绕学生的阅读实践灵活开展,这样才会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泽元,王雁玲,石潇.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汤胜林,张暇.语文教学:从求同存异到和而不同[J].四川教育,2015(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陈元元.谈小学实施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3).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分析
群文阅读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