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信贷平台大学生信用消费心理研究

2020-08-17濮晗顾意刚

电子商务 2020年8期
关键词:消费心理大学生

濮晗 顾意刚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贷平台不断涌现,信用消费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较为普遍的消费模式。文章通过网络调查的方式,以蚂蚁花呗为例,了解大学生使用互联网信贷平台进行信用消费的特点,分析其消费心理所导致的问题。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消费水平合理并且较为稳定,消费内容呈现多样性,更偏向于精神消费,相比传统信贷弊端,大学生更倾向于灵活的网络信贷支付方式;大学生的求新心理、从众心理、趋利心理令他们选择使用网络信贷消费,但也为他们埋下经济隐患,即这种非理性消费会导致大学生个人财务困难,甚至产生信用问题。最后,本文从大学生主体角度,提出了增强理性思考能力,丰富经济知识;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量入为出;调节负面情绪,避免非理性消费等策略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信贷;信用消费;消费心理;大学生

★基金项目:本文为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基于互联网信贷平台的大学生信用消费研究——以蚂蚁花呗为例”(2019NFUSPITP1028)。

引言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53萬,互联网普及率达59.6%,较2017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在网民职业结构比例中大学生依旧是网络使用主体,使用人数占总体的25.4%。随着网络的普及,支付宝、微信等软件的开发,除了单一的线下现金消费,大学生还拥有了网络平台支付、第三方信贷支付等多元消费方式。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心理也在改变更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大学生的互联网信贷消费心理进行研究,把握大学生消费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以镇江市大学生为例,对他们运用蚂蚁花呗信贷产品的情况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共收回350份有效问卷,基于问卷数据统计分析,分析探讨大学生互联网信贷消费心理。

1、大学生使用互联网信贷消费特点分析

1.1 大学生互联网信贷消费水平

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依旧是没有稳定经济收入的学生,其经济来源主要以家庭收入为主,此外还有少部分来源于学校奖学金、勤工俭学收入等。调查显示75.71%的大学生的月生活费为500-1500元,而使用蚂蚁花呗的大学生中34.12%的人申请了500元以下的使用额度,36.97%的人申请了500-1500元的使用额度,其余则大于1500元,并且70%的大学生不会调整花呗的使用额度。由此可见,目前大部分大学生消费水平较为合理稳定,较少出现消费超支状况。

1.2 大学生互联网信贷消费内容

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结构中,饮食服装、生活必需品和学习用品的占比最大。但互联网信贷的应用使大学生拥有更多资金来源,他们的消费内容也呈现多样性。调查显示大学生日常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等消费占64.87%,电子产品消费、品牌服装消费、游戏影视周边消费、其他消费占比分别为11.5%、10.76%、8.23%、4.64%。相比过去,如今大学生在物质生活得以保障的情况下,更加注重娱乐休闲及高品质的精神消费,而这些物品需求的收入弹性较高,比较原有生活必需品,它们属于奢侈品。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内容呈现多样化趋势,且其消费内容逐渐向奢侈品延伸。

1.3 大学生互联网信贷支付方式选择

互联网金融普及以前的信贷消费方式中,信用卡是最普遍常规的。但近年来出现了部分大学生过度消费引发的无力还款案件,2009年,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向未满18周岁的学生发放信用卡,向已满18周岁无稳定收入来源的学生发卡需要明确第二还款来源,这一政策限制使得我国大学生信用卡市场成为难以拓展的不毛之地。蚂蚁花呗等产品虽同为信贷产品,但因为其注重在互联网环境中创新,所以有效规避了针对信用卡的管制。首先,在注册额度时蚂蚁花呗会根据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信用数据对客户进行有效评估,限定额度上限;其次,在还款环节若按时还款则不收手续费;最后,在资金周转困难时,根据支付宝相关规定,蚂蚁花呗的最长免息期可达41天。互联网信贷平台应用网络征信数据给大学生提供信贷消费服务,丰富了大学生消费支付方式。调查结果发现,有60.29%的大学生正在使用蚂蚁花呗消费,有52.61%的大学生表示使用蚂蚁花呗开销合理,可以正常使用,因此,大学生对蚂蚁花呗等信贷产品颇为青睐,并将其作为主要的信用支付方式。

2、大学生使用互联网信贷的消费心理分析

2.1 求新心理

问卷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大学生都选择使用蚂蚁花呗产品,虽然大多数人并不是由于资金缺乏而需要使用这类信贷产品,但足以看出大学生较容易接受新产品,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成为蚂蚁花呗产品的最广泛使用人群。大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征使他们易于接受时代前沿最新产品,例如近几年对各种共享产品的消费,大学生占据极大比例。使用蚂蚁花呗等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相捆绑的信贷产品,体现出大学生的求新心理。在问卷中,45.6%的参与者表示他们用蚂蚁花呗的主要原因就是这类产品首次实现了信贷与第三方支付平台连接。但这种求新心理会使大学生盲目做出选择,忽视自己的经济能力、生活需求等情况,做出非理智消费。

2.2 从众心理

从众行为,又称羊群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改变个人意见而与多数人取得一致认识的行为倾向,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大学生的消费大多围绕学习生活并在校园内进行,因此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消费有较大影响。在消费过程中,当某种方式出现了群体共有的情况,大学生会由于外界群体的压力,从而产生从众心理,选择趋同大众。此外,大学生思想较为单纯,缺少社会经验,其“三观”还在逐步发展确立中,也极易受周围环境影响,所以,从众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十分普遍并导致了大学生的盲从行为。在本次调查中,只有25.87%的大学生是因为有超前消费需求,并为减轻现金消费负担而使用蚂蚁花呗,其余37.53%的大学生都抱有“看别人都用,我也试试”的心态(图2),他们受到环境的暗示,在没有正确理解信贷相关信息,缺乏金融知识的情况下盲目从众使用蚂蚁花呗,从而导致潜在的经济风险,个人财务困难,甚至产生信用问题。

2.3 趋利心理

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都有着趋利性,双方都希望抓住一切机会,以最优成本换取最大价值。对于大学生来说,使用蚂蚁花呗也是他们趋利性的体现。有些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是因为便利性和提前消费需求,还有36.60%的大学生仅仅是因为蚂蚁花呗的大额红包才选择使用(见图2)。在蚂蚁花呗推出后,为了拓宽用户,开发商利用广大消费者的趋利心理,在消费者使用支付宝付款后,随机提供高达20-30元高额蚂蚁花呗专用红包,并设置到期自动提醒,吸引用户使用。相当比例大学生正是由于无法拒绝这种小利而选择开通蚂蚁花呗。

3、引导大学生使用互联网信贷平台信用消费的策略建议

3.1 增强理性思考能力,丰富金融知识

大学生使用互联网信贷消费的从众心理、趋利心理等消费心理,主要产生原因是大学生没有在使用产品之前,形成对自身情况和使用后果的理性思考习惯。面对新事物,大学生应该屏蔽外界信息干扰,理性考虑自身经济状况,并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出预判,权衡利弊,而非盲目从众或被蝇头小利蒙蔽双眼。作为即将踏入社会、成为独立经济个体的大学生,应该培养自己独立理性的思考能力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对如蚂蚁花呗等信贷产品做出理性判断的前提是拥有一定的金融知识,许多大学生无力偿还贷款发生惨案都是由于在贷款前没有明白贷款的本质,不了解贷款的风险,或是了解贷款风险却没有正确认识规避贷款风险的重要性。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习掌握网络信贷金融常识,关注了解互联网金融知识,树立正确消费观,理性消费。

3.2 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量入为出

大学生应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做到消费有计划,加强自身财务管理与规划。对于那些不愿使用蚂蚁花呗的大学生来说,最大的原因就是担心超额消费,而使用蚂蚁花呗的人群中44.08%的人都表示经常会买一些用处不大的物品。因此,大学生在进行消费前要对自己的需求、使用的金额范围有一定的计划,量入为出,避免过度消费。在消费后对每一笔支出留下记录,方便查找,对自己的每一笔账做到心中有数。

3.3 调节负面情绪,避免非理性消费

目前大学生面临各种压力,如升学压力、就业压力以及同学间攀比的压力等。这些压力都会导致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在攀比心理驱使下,一些大学生追求高档品的消费,在资金缺乏的压力下寻求贷款,导致超额消费,最终出现无力还款情况。此外,还有部分大学生会以消极购物为手段来减压。因此,大学生应注重自身修养,树立合理的财富观、消费观,将注意力集中于自身学习上,并寻找合理解压方式,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避免非理性消费。

4、结语

蚂蚁花呗已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安排广告进行宣传,广告内容针对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以孝敬父母,减轻自身经济压力为背景进一步向消费者推广。大学生们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判断是否需要使用互联网信贷产品,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培养理性的消费习惯。

参考文献

[1] 晏嘉炜,王贵敏.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状况及其影响分析[J].电子商务,2019(08):95-96.

[2] 周丽.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对大学生课堂学习影响研究[J].

电子商务,2019(09):70-71.

[3] 朱琳.大学生消费信贷的互联网衍生及其规制逻辑[J].金融发展研究,2016(07):38-44.

[4] 袁安鑫,杨菲.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消费观研究[J].电子商务, 2019(08):88-89.

[5] 周春应,张丹,程玲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生态污染及其治理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36):121-122+139.

[6] 董琪,周春应,刘子超.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34):68-69.

[7] 袁安鑫,周春应.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研究——以钱宝网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8(34):96-97+107.

[8] 晏嘉炜,周春应.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倾向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 电子商务,2019(09):93-94.

[9] 戴维才.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引导论析——以“高校贷”校园市场火爆现象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9(05):105-111.

[10] 駱婉琦,周春应.新型金融监管体系、监管问题及监管协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31):88-90+101.

[11] 周丽.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理财现状影响因素研究[J]. 电子商务,2020.

[12] 单青玉,郭承龙.大学生网络消费信贷使用意愿研究[J].电子商务, 2018(12):92-94.

[13] 骆婉琦.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农村电商发展研究[J]. 电子商务,2019.

[14] 陈红梅,张洁.互联网消费金融背景下的消费者支付习惯研究[J].神州,2018(32): 234-225.

作者简介:

濮晗,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校生,从事管理学研究;

顾意刚,实验师,现就职于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互联网金融、计算机网络。

本文指导老师:周春应,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消费心理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女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研究
浅析商品因素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包装设计的发展特征(1978—2000年)——消费心理研究
房地产价格波动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