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导师制模式在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探析

2020-08-17郑秀田

电子商务 2020年8期
关键词:跨境电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摘要: 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跨境电商人才供求矛盾日益凸显,高校需要顺应产教融合趋势,探索合适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导师制促进跨境电商人才成长的路径,其次从师资来源渠道建设、选拔与聘任程序等过程视角探析了将企业导师制模式应用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实施机制,最后为高校提出了若干保障企业导师制实施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教融合;企业导师制;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企业导师制模式的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研究”(QJJGY0604);杭州市社科规划人才培育计划专项课题“经济新常态下科创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2017RCZX25);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应用型高等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201801222010)。

引言

跨境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对各类跨境电商人才的大量需求。作为人才培养和输出的重要载体,一些高校已经开展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实践活动,并探索了多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基于校企或校企政协同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1]、基于工作室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2]、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跨境电商人才模式[3]、基于订单班式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4]、基于“微专业”建设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5]、基于“专业群”建设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6],以及基于行业学院建设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7]。现有众多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模式在不同程度上都注重在产教融合中培养应用型跨境电商人才,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发达国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导师制模式也被我国很多高校广泛应用于IT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且取得了良好成效[8]。在产教融合趋势下高校普遍重视校企合作,通过整合校内外师资力量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然而目前少有文献专门探析在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中引入企业导师制模式。企业导师在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中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设计出一套科学的运行机制以便企业导师能够在高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这是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领域值得研究的问题。有鉴于此,针对目前高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过程中存在的没有形成体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企业导师选聘、工作和评估机制等问题,本文分析了企业导师制促进高校跨境电商人才成长的路径,探讨了企业导师制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应用的具体实施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保障。本文研究有利于明晰企业、企业导师、高校、高校自编教师、学生等利益相关方在培养跨境电商人才中的角色定位,促进各个利益相关方的协同成长,而且可以为高校更加系统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地将企业导师制应用于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全过程提供思路和对策上的借鉴。

1、企业导师制促进高校跨境电商人才成长的路径分析

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优质的师资资源。学生要成长为跨境电商人才,需要掌握跨境电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尽管高校教师在理论授课和知识讲解方面具有优势,然而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就业创业能力普遍欠缺,因此仅仅依靠高校师资的自身力量难以将学生培养成为面向跨境电商行业需求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高校通过引入具有跨境电商业界实操经验的企业导师参与到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中,可以弥补自编教师力量在实践授课能力方面的不足。企业导师制促进高校跨境电商人才成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路径:

第一,企业导师参与人才培养直接促进学生成长。在高校实施企业导师制模式下,企业导师通过讲座、座谈会、个性化指导、与学生结对子等形式,在课堂授课、见习实习、创业就业、毕业论文设计等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直接促进学生成长。第二,企业导师有助于提升自编教师能力间接促进学生成长。高校在实施企业导师制过程中,通过搭建平台和载体,为企业导师和自编教师协同在跨境电商领域的科学研究、对外培训服务等上提供支持。自编教师与企业导师建立联系,通过互通有無、相互学习、技能传授、合作研究、协同开发课程、申报项目等形式提升了综合能力,进而在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成长。第三,企业导师促进学校发展进而让学生成长受益。企业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提升高校产教融合能力,扩大高校在跨境电商业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本校跨境电商人才对接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使得学生受益。第四,企业导师制促进企业成长进而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企业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有利于企业发现、培养、储备其发展所需的各类中高端人才,为企业持续成长提供了保障。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将增加了对本校人才的需求,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求职就业。

2、企业导师制应用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实施机制

企业导师来自于企业,又要参与高校的一些指导等工作,具有双重身份,因此,要依照实际情况建立一套与之匹配的选聘、工作开展、工作评价等制度。从过程视角来看,企业导师制在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中应用涉及到企业导师的来源渠道建设、选拔与聘任、工作开展及其工作效能评估等四个方面机制。

2.1 进行企业导师来源渠道的建设

首先是要进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所需的企业导师类型的甄别。高校基于企业导师制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前提条件是需要一批企业导师,主要类别包括跨境营销与服务、跨境信用与风控、跨境电商运营、跨境电商质量管理、跨境仓储物流管理、网店美工与网络管理、跨境电商通关等跨境电商产业链上具有丰富运营和管理经验、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的企业家、资深管理者或技术专家。其次要进行各个类别的企业导师来源渠道建设与维护。企业导师常规的来源包括毕业校友、校企合作基地、自编教师的业界人脉资源、政府部门的引荐、地方跨境电商协会的推荐等渠道。高校还可以借助其他形式吸引潜在的企业导师前来合作,如通过举办、承办和协办各类跨境电商论坛、峰会、专场人才招聘会、校企对接会等形式对接业界的企业导师资源。

2.2 构建高校选拔和聘任企业导师的程序

选聘企业导师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根据跨境电商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来确定校外企业导师的类别和素质,避免企业导师选聘的无目的性。二是确定企业导师筛选标准,如可以根据企业导师所在企业类别、职位职称、经历经验、道德作风、合作意愿等视角建立筛选指标,并进行各项指标的量化分析,赋予一定的权重,形成综合评价。同时建立按照一定标准下的企业导师资源库。三是对企业导师聘任的流程、聘期、续聘、责任、义务、待遇等给予规定,以使得对企业导师聘任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2.3 确定企业导师在高校开展工作的机制

企业导师在高校的工作机制决定了企业导师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效果。第一,高校要为企业导师参与教书育人提供相应的载体,具体做法包括:设置跨境电商导学课程、跨境电商概论、跨境电商运营等理论和实操课程;开设跨境电商英才班、跨境电商订单班、跨境电商创业班、跨境电商国际班等培训班;建设跨境电商专业、跨境电商微专业、跨境电商专业群,以及在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和经济学等传统专业下面开设跨境电商方向;建设跨境电商众创空间、孵化器、创业园、产业园。第二,根据学生的职业规划意愿,学生的所学专业、学生的年级等进行确定确定企业导师制的学生受众面。在学生确定之后,可以实施学生和企业导师的双向互选,形成一个企业导师对接一名或多名学生的全过程师带徒机制。第三,企业导师参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相关工作内容的确定。企业导师可以参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的设计、课程体系的设计;可以通过专题讲座、课堂授课、论文指导、竞赛指导,安排所对接的学生去企业参访、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择业就业、创新创业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讲解、授课和指导。

2.4 进行企业导师参与人才培养工作效能评估

学校可以根据企业导师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过程和结果效能方面建立评估和考核机制。评价指标的选择一方面可以考虑企业导师开展的工作内容和开展形式,另一方面可以从企业导师质量及其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自编教师成长、学科专业建设、见习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影响效果建立相应评价体系。通过对企业导师工作效能的评估、考核和反馈,提升企业导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时留住优秀的企业导师,筛选和辞退不合格的企业导师。

3、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实施企业导师制的建议

高校基于企业导师制模式培养跨境电商人才需要一定的支持,并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3.1 企业导师制实施的组织保障

高校可以成立企业导师事务管理领导小组,二级学院可以依托跨境电商等相关专业成立企业导师事务工作小组,负责企业导师事务的聘任、服务和评估。企业导师事务工作小组可以下设办公室,配備专职或兼职人员进行日常事务的管理,包括维护高校与跨境电商企业、跨境电商服务商、跨境电商平台的合作关系。同时,在学校或学院层面成立跨境电商学生协会,招募从大一到大四来自于各个专业的对跨境电商感兴趣的学生,开展等社团活动服务于企业导师开展专题讲座等各项工作。

3.2 企业导师制实施的联络保障

可以指定专门的行政人员对接企业导师和负责导师库的管理,也可以鼓励跨境电商相关专业的自编教师与企业导师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结对子关系。在自编教师力量充足的情况下,还可以实施双导师制,给学生配备一名企业导师和一名学校教师,在学业、就业、创业、竞赛、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3.3 企业导师制实施的设施保障

在硬件设施条件方面,可以在跨境电商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园区等地方为跨境电商企业导师提供办公室或工作室,以便企业导师在线下更好地开展与人才培养相关的工作;在软件设施条件方面可以打造互联网+相关的线上平台,方便供企业导师开展工作。

3.4 企业导师制实施的经费保障

高校在落实这项制度的时候会涉及到一定的设备费、业务费、劳务费等,需要得到经费上的支持,因此既要拓宽实施企业导师制的校内外经费来源渠道,也要科学合理地安排经费使用,最大化发挥经费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 林洁,欧阳乐.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21):157-158.

[2] 李燕,张永彬.基于工作室的跨境电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以青岛黄海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8(27):71-72.

[3] 华国振.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跨境电商人才分类培养实践——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2018(6):99-102.

[4] 杜艳红,廖丽玲.课程植入型跨境电商“订单班”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4):169-172.

[5] 金贵朝,温怀德,黄玉峰.跨境电商“微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为例[J].电子商务,2018(8):91-92.

[6] 金贵朝,郑秀田,林菡密.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跨境电商专业群建设研究——以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为例[J].电子商务, 2019(10):74-75+94.

[7] 郑秀田,金贵朝,胡雷芳.多方协同打造产教融合新载体,服务跨境电商新业态——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建设跨境电商行业学院的实践探索[J].电子商务,2019(3):69-70+72.

[8] 简碧园.“企业导师制”在高职院校IT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实践[J].电脑与电信,2017(6):10-11+14.

作者简介:郑秀田,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跨境贸易、创业金融。

猜你喜欢

跨境电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跨境电商与电子商务以及传统外贸电商的对比分析
河南郑州港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温州传统外贸制造业转型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