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地区玉米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2020-08-17李新河黄宁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0年3期
关键词:西南地区发展建议发展现状

李新河 黄宁

摘 要: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玉米主产区,同时也是重要的玉米消费区。了解并熟悉西南地区玉米产业动向,对该地区玉米产业发展和广大种粮农民切身利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当前玉米临储制度改革背景下西南地区的玉米育种情况和玉米的生产、消费、流通,以及当前该地区玉米生产所受到的影响等相关玉米产业现状。总结分析表明西南地区玉米产业具有机械化程度低和产品单一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以促进西南地区玉米产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西南地区 玉米产业 发展现状 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志码:A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of Corn Industry in Southwest China

LI Xinhe, HUANG Ning*

(Yib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Yibin, Sichuan 644000, China)

Abstract: Southwest China is the major corn producing and consuming area.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rn industry in Southwest China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developing corn industry and increasing grain farmers' income in this area.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rn breeding, production, consumption, circulation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maize production  in Southwest China under the current reform of corn temporary storage system. Analysis shows that problems of low mechanization degree and single product are existing in the corn production in Southwest China. Puts forward some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corn industry in Southwest China.

Key words: Southwest China; corn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玉米起源于墨西哥或中美洲,是全球三大重要糧食作物之一,其平均单产与年产量均居世界粮食产量首位。西南地区是我国最早开展玉米研究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玉米主产区之一[1],年平均种植面积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15 %。近年来西南地区玉米总产量趋于稳定,约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10 %。玉米的加工利用多种多样,不仅仅用于粮食、饲料行业,在工业上也有广泛的应用,其产业是以玉米整株生物量(包括但并不限于玉米籽粒等)为基础,通过加工、转化、流通等方式,形成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2,3]。在当前玉米临储政策改革的背景下,玉米的产业需求弹性加大,国内外市场关联程度更高。西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玉米主产区之一,熟悉并把控西南地区玉米产业动向,关乎该地区千千万万种粮农民的切身利益,对该地区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1 西南地区玉米产业现状

1.1 西南地区生态环境特点以及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西南玉米生态区位于我国亚热带西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以及湖南、湖北的西部丘陵地带和甘肃的南部地区[1,4]。该地区地形特征囊括了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等,地理环境复杂,海拔从200~5000 m,区域垂直差异明显,立体气候特征显著,多湿寡照是该地区环境的重要特点。研究表明该地区全年无霜期长300 d左右,年有效积温可达到4500~6000 ℃·d,全年平均降雨量为800~1500 mm,且降雨多集中在4~10月份,与玉米生长期处于同一时间段[5]。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西南地区的气候条件也发生了一些列的变化,张琪等研究发现西南地区的年降雨量正逐年减少,但是大雨、暴雨等极端降水天气出现的频率却逐渐增加[6]。气候的变化对玉米的生长发育、病虫害的防治,以及耕作制度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7,8]。陈瑞佶等认为全球气候变暖使玉米种植逐渐朝着高海拔、高纬度方向转移,同时极端天气频发也加剧了病虫害的发生[9]。因此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情况下持续挖掘整个西南地区玉米增长潜力,实现连续稳定增产,是玉米育种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西南地区玉米育种现状

西南地区玉米育种的主要杂种优势模式为温带种质与热带或地方种质的组配模式[10],代表性品种有雅玉2号、农大108等。研究表明优良玉米品种在玉米増产中占35 %以上的贡献率[11],因此优良品种的选育不仅能实现种粮农民丰产增收的希望,同时也为种子企业和品种选育科研单位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关种业法律法规的实施,为西南地区的玉米品种选育保驾护航,并由此涌现出大量的优良玉米品种,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现象。以四川省为例,拥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是西南地区重要玉米种植区。2016年以来通过国审的玉米品种由0个增加到了2019年的29个,呈现出连年翻倍增长的态势,通过四川省审定的玉米品种也连年快速增长,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图1,还可以发现虽然每年四川省通过国家审定的玉米品种个数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总量只占全国每年国审玉米品种的2 %~5 %,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调查研究表明四川以及整个西南地区种子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种业科研发展不平衡,缺乏突破性品种,科研单位与种子企业的“育、繁、推”一体化脱节,品种推广效率低[12],因此在当前发展环境下西南地区种业市场也需要适时改革以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的需求[13,14]。

1.3 西南地区玉米生产情况

近年来国家对玉米市场做出了多次重大政策调整,2008年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实施[15],使得玉米收购价格不断上升,极大的促进了农民玉米种植的积极性,实现了玉米产量从2008年到2015年的8连增,玉米的连年增产对我國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了60 %[16]。同时西南地区玉米产量也逐年增高,2015年西南地区玉米产量达到2300多万t,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9 %,如表1。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玉米市场呈现出产量高、库存量高、进口量高的矛盾状态,不利于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15,17]。2016年玉米临储制度改革,临时收储取消,并开始大规模去库存化,在2019年底进入去库存尾声。临储制度的改革导致玉米价格有所降低,全国玉米总产量和种植面积也相应减少,据统计2018年较2017年相比全国玉米总产量和种植面积分别减少0.7 %和0.6 %。与此同时临储制度改革实施以来贵州、云南、四川3省玉米产量和种植面积大幅增加,而重庆与广西2省市玉米产量和种植面积有所减少,并由此导致西南地区玉米总产量和种植面积呈现增长趋势且涨势明显。如表1和表2所示,西南地区2017年较2016年玉米产量和种植面积分别上涨21.9 %和19.7 %。西南地区玉米产量的增加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保障,同时也预示着该地区玉米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1.4 西南地区玉米消费、流通情况

目前我国玉米消费主要用于饲料产业和深加工行业,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饲料消费占我国玉米消费的60%,玉米深加工行业占总消费的31%,食用玉米消费占8%,种业用量占玉米总消费的1%。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玉米主产区,同时也是主要的玉米消费区,该地区拥有连续20年荣获全国生猪出栏量冠军和饲料生产大省的四川省,以及饲料产量在全国排名第5和第6的广西和云南,因此西南地区玉米消费主要以饲料消费为主。2017年统计数据表明西南地区饲料玉米消费量1400多万t,约占全国饲料消费的8%,而深加工玉米消费量仅有50多万t,因此玉米深加工产业在该地区的发展相对较弱。据李圣军研究表明西南地区是1个玉米外流区[15],但由于该地区生产的部分玉米品质不达标,每年从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以汽运、铁运和水运的方式流入西南地区的玉米量达到400万t以上,这些流入的玉米产量也主要用于饲料行业。此外西南地区内部以四川省饲料玉米消费量最大,因此整个西南地区玉米内部流动方向主要以四川为中心,由周边向四川省流动为主[15,18]。

2 新形势下西南地区玉米所受到的影响

当今形势下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业发展也更加迅速。与此同时各种自然灾害的频发,如2019年非洲猪瘟疫爆发、草地贪夜蛾侵害等对西南地区以及全国的玉米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中草地贪夜蛾喜食玉米,对玉米的危害更直接,对玉米产业造成的损失更大。2019年1月草地贪夜蛾首次在我国云南被发现,并迅速蔓延至我国26个省,导致1518个县受到灾害,实际受灾面积达到16.4万hm2,其中西南地区危害最大。2020年西南地区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其中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省份的冬玉米种植区已经发现有草地贪夜蛾的侵害,受灾面积已达到3.93万hm2。各地区相关部门应积极落实相关措施防止灾害蔓延,其中四川省已划拨400万元,用于草地贪夜蛾的防控防治。因此当前形势下应积极做好防控预案,以应对自然灾害的发生。

3 西南地区玉米产业具有的优势和面临的问题

西南地区地域辽阔,包括四川、云南等5个省市地区。该地区无霜期长气候温暖,全年降雨时段与玉米生长期同步[5],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适宜玉米种植。同时西南地区还具有丰富多样的玉米种质资源[19],是西南地区选育优良玉米品种和实现品种多样性的重要基础。然而西南地区多山地丘陵,玉米机械化程度较低[20]。且由于西南地区玉米消费主要用于饲料行业,因此西南地区玉米产业还面临着产品单一的问题。

4 西南地区玉米产业发展建议

4.1 机械化、高效化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化速度越来越快,西南地区农村劳动力缺失也越来越严重。据统计2000年至2014年参与农、林、牧、渔的劳动人员减少了700多万人[21],农业生产效率也越来越低。因此西南地区玉米产业朝向机械化、高效化发展势在必行。由于西南地区多山地丘陵,农村土地分包到户,土地规模小不适宜机械化操作[20,22],因此政府首先应加大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投入,促进玉米产业机械化的顺利实施。第二,科研单位应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促进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绿色高效化肥农药的开发,降低玉米生产成本,实现低投入高收益[23]。此外还要加大农民再教育投入,培养新型农民,实行科学种田,提高劳动效率。

4.2 科学优化玉米产业布局

西南地区因地理环境因素,农户种植玉米大多为小规模分散种植,种植品种与栽培方式也大多凭个人喜好。小规模散乱的种植方式不利于西南地区玉米产业的整体发展。因此有必要推动建立家庭农场、专业承包合作社等生产模式,扩大玉米种植规模,以便于在种植上因地制宜,科学合理优化玉米产业布局。如可在西南地区酿酒产业发达的地区(宜宾、泸州、贵州等)发展酿酒专用玉米,实现酿造原料本地化,在城市周边和交通沿线等地可发展鲜食玉米产业,使鲜食玉米快速进入市场,同时积极鼓励促进玉米加工企业与种粮大户或合作社等签订协议开展订单农业[24],实现原料到产品快速转化。

4.3 增加西南地区玉米产品多样化

西南地区是重要的玉米生产区和消费区,但该地区的玉米深加工程度低,玉米产业链的产品单一,大部分玉米都作为原料加工成饲料产品,进入养殖业消费。作为一种高产、多功能粮食作物,玉米同样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其可加工成的产品多达3000多种。随着社会的发展玉米在食用、医药、化工、能源的等领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西南地区具有发达的酿造产业,具有良好的玉米深加工产业基础,因此玉米深加工将会成为西南地区的一种朝阳产业。加大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增加西南地区玉米产品多样化,提高玉米产品的附加值,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西南地区发展建议发展现状
西部大开发20年:西南地区内部比较
夜郎自大
西南地区气象资料测试、预处理和加工研究报告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促进西南地区发展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