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蟾》点评
2020-08-17李丹
“复仇”可谓人类艺术史上的老题老材,从古希腊神话传说到莎士比亚悲剧,从克吕泰涅斯特拉到哈姆雷特,人类复仇的火焰从未止息,显示出丛林时代即已刻录在人类DNA中的古老本性。相比之下,“密室”则算得上新题新材,从1841年爱伦·坡的《莫格街凶杀案》,到1929年江户川乱步的《孤岛之鬼》,那些“在密室中杀戮与拷问”的文学书写几乎都与现代都市生活直接相关。通常来说,古典意义上的“復仇”故事作为社会性展示和公义追求而存在,内在的需要铺排张扬,埃斯库罗斯悲剧中的弑夫弑母故事皆在神意之下并公之于众,受到众神与众人的双重关注。而“密室”故事则往往是对“圈内私隐”的呈现,个人最深沉的秘密在剧烈冲突中被剖剜而出,但这些秘密只和密室中人相关,与神意或公众都并不相连。“密室”中的悲喜剧驱逐了人的社会性,又使人类本能得到更具深度的呈现。在小说《爪蟾》里,“复仇”与“密室”拧成一体,以近乎阿加莎·克里斯蒂《无人生还》的方式,调拌二十五年前和二十五年后的谋害和死亡。
复仇是对人与人之间仁义礼智、血缘宗亲关系常态的颠覆,密室则是对人朝九晚五、公司家庭生活常态的颠覆。现代都市生活位于人类生活便利性的顶峰,但恐怕也是平庸性的顶峰,这大概是“密室逃生”游戏盛行的原因吧。实际上,密室逃生是立体化的推理小说,而推理小说则是扁平化的杀人游戏,《爪蟾》以一场大火中的神秘死亡为谜面,以“姊妹二人分饰一角”的悬念设计为谜底,在运用一连串虐杀以解谜的过程中,又在文中以何歆的《爪蟾》与小说《爪蟾》自身形成互文。同时,何歆的《爪蟾》又是重要的解谜线索,这样,“爪蟾”这一能指就获得了叙事和游戏的双重意义,小说《爪蟾》也有了一种中小型AVG游戏的既视感,就像一部分镜头剧本或电子游戏脚本,显示出文体的迁徙。
1785年,德国人毕尔格写成《明希豪森旅俄猎奇录》,后来故事辗转至中国,男爵明希豪森就成了家喻户晓的吹牛大王。其中一个著名故事说的是男爵与土耳其人作战,当他骑马飞驰经过城门时,城防的铁栅栏突然落下,把男爵坐骑的后半截齐刷刷地切了下来。而男爵毫不知晓,继续追杀敌军。幸好骑兵队铁匠多才多艺,把两个半匹马缝合起来,因为没有缝线,就用月桂嫩枝替代,月桂在马身上生根生长,竟然长成一个凉棚,男爵后来就驰骋在月桂树荫下,并取得赫赫战功。
当《爪蟾》出现,就很难不让人想起男爵的坐骑。
责任编辑:朱广金
李丹,南京大学文学博士,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后,现为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当代文学、艺术,亦从事文艺评论工作。在一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撰有《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料编年第四卷(1977—1983)》等专著。为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聘研究员,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南京市第二期“青春文学人才计划”签约作家;学术成果曾获“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