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HP的广西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

2020-08-17韦绍兰唐灵明王金叶高元衡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测度权重旅游

韦绍兰,唐灵明,王金叶,高元衡,王 艳

(1.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2.桂林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3.桂林理工大学 a.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b.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0 引 言

2018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1],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乡村振兴已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其中关于如何实现乡村振兴的讨论中多次提及乡村旅游,表明发展乡村旅游将是振兴乡村的重要路径之一。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凭借,是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决定因素[2]。科学地评价乡村旅游资源,准确地衡量乡村旅游开发价值,明确乡村旅游开发方向成为了合理发展乡村旅游的先决条件,确保旅游产品既是“就地取材”, 又能“适销对路”。

目前,关于旅游资源评价的研究成果已经比较丰富。国外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上呈现评价指标量化、评价过程模型化,研究成果趋于成熟的特点[3]。国内大致从2002年才开始较多关注旅游资源的评价,研究多侧重通过构建评价模型、选取指标体系对区域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研究方法差异不大,成果相对单一,但运用比较成熟,其中层次分析法(AHP)被广泛应用[4-10],评价效果良好,其研究的流程大体一致(根据研究区域选取评价指标, 构建评价体系, 确定指标权重, 最后进行指标评分和综合评价)。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恭城县)作为“全国休闲农业与农村旅游示范县”, 近年来, 乡村旅游广泛发展。 但是, 随着区域环境更新、市场需求转变和国家政策变化,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恭城县要继续发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作用,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律、引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需进一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优势,解决现实发展存在的不足。鉴于层次分析法在旅游资源评价中运用比较成熟,本文运用该方法对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进行评价,旨在确定未来乡村旅游开发的主攻方向,促进恭城县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同时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和模式示范。

1 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概况

1.1 基本概况

恭城县位于广西东北部, 桂林市东南部, 公元618年开始置县,至今已有近1 400年历史, 下辖9个乡镇, 总人口约30万, 是一个以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混居县。 恭城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境内以山地、 丘陵为主, 茶江由北向南穿流其中, 支流纵横密布, 森林覆盖率高达81.14%。 曾被联合国确认为“发展中国家农村生态经济发展典范”, 近年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全国休闲农业与农村旅游示范县”、 “中国长寿之乡”、 “中国月柿之乡”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 2014年底恭城高铁站建成通车, 直达桂林市区只需30 min, 3 h内可到达广州、 贵阳、 南宁等省会城市和佛山、 深圳等珠三角重要城市。 2017年底灌阳—平乐高速公路开工建设, 途经恭城县县城及其他5个乡镇, 建成后恭城县的交通条件将进一步提升。

1.2 乡村旅游资源概况

1.2.1 类别、数量及特点 依据《旅游资源分类、 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参考恭城县相关文献资料,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和分类统计。结果显示,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主类、亚类和基本类型分别有7、13和21类,典型乡村旅游资源单体共计61项(表1)。可看出, 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总体比较丰富, 自然旅游资源与社会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组合程度较高,传统与乡土建筑(统计至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民间节庆和演艺旅游资源规模特别突出。

表1 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分类Table 1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classification in Gongcheng

1.2.2 空间分布 根据乡村旅游资源调查结果,借助谷歌地图将恭城县主要乡村旅游资源单体标定到实地发现: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茶江流域范围地势相对低平的地区,大体呈南北走向布局在县域中部;东西两侧位置偏远、地势较高的山脉地区旅游资源单体分布很少;多数旅游资源单体紧邻县道或乡道,可进入性尚好;资源单体数量规模最大的传统与乡土建筑比较分散,大部分乡镇均有分布;新兴的特色社区,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和文庙、武庙、周渭祠、湖南会馆、傅家街等宝贵社会历史文化资源主要分布在县域南部综合发展水平相对领先的恭城镇和莲花镇,集中程度较高(图1)。

图1 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单体空间分布Fig.1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Gongcheng

2 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

2.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影响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因素复杂多样, 参考文献[4-8,11-17], 结合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概况和实际发展要求,初步确定25项评价指标。 为确保评价指标客观、 实用和相对独立性,邀请地方高等院校旅游专业、 地方国土部门、 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等单位的19位专家对25项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筛选和修正,最后确定了18项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18项评价指标归为三大类,分别为资源禀赋条件(B1)、 资源市场吸引力(B2)和旅游开发条件(B3), 形成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图2)。

图2 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价值AHP评价指标体系Fig.2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value in Gongcheng

2.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基于评价指标体系,以问卷形式由以上19位专家对B1、B2和B3,C1、C2、C3、C4和C5,C6、C7、C8、C9、C10、C11、C12和C13, 以及C14、C15、C16、C17和C18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判断。 将19份判断结果对应加权平均, 据此构建4个判断矩阵B1-B3、C1-C5、C6-C13和C14-C18。 在此基础上用和积法计算得到要素层B1、B2和B3的权重分别为0.12、 0.57和0.31, 指标层在所属要素下的权重:C1~C18的权重分别为0.32、 0.12、 0.18、 0.28、 0.09、 0.08、 0.06、 0.33、 0.21、 0.13、 0.11、 0.04、 0.04、 0.17、 0.39、 0.26、 0.08和0.11(表2)。例如,B1-B3矩阵及B1、B2、B3的权重值为

进一步确定18项评价指标在评价总目标下的权重及排序wC总=wB·wC[4]。其中,wC总表示某项评价指标在评价总目标下的权重;wB表示该项评价指标所属要素在评价总目标下的权重;wC表示该项评价指标在所属要素下的权重。 据此计算得出18项评价指标在评价总目标下的权重(表2)。

表2 评价指标权重及排序Table 2 Weight and ranking of evaluation index

2.3 一致性检验

用一致性比率CR=CI/RI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其中,CI、RI分别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计算得到矩阵B1-B3、C1-C5、C6-C13和C14-C18的CR值分别为0.047、0.024、0.083和0.046,均小于0.1,满足一致性检验。进一步从整体上对所有评价指标权重总排序进行一致性检验,依据CR总=CI总/RI总, 计算得到CR总=0.06<0.1,说明所有指标在评价总目标下的权重也满足一致性检验[10,18-19],证明评价指标权重结果趋于合理。

3 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价值测定评价

3.1 评价指标量化测度

参考文献[8,13,18],结合恭城县实际情况,对指标进行量化,将各项评价指标质量等级分为类似“非常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极差”5个等级, 对应的指标等级量化标准分别是测度值 [8,10]、 [6,8)、 [4,6)、 [2,4)、 [0,2)。根据专家意见,按照1∶2∶3∶4的比例向恭城县旅游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旅游从业者、游客和当地居民发放问卷,获得不同群体对评价指标质量等级量化则度值。共发放问卷386份,回收有效问卷381份,无效问卷中当地居民占3份、游客占2份,问卷有效率为98.7%。对有效问卷相同评价指标的测度值对应加权平均,据此测算出18项评价指标量化测度值,见表3。

3.2 评价模型及评价等级

根据评价指标权重和量化测度值,确定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模型:

(1)

式中,S为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的评价值;wt表示第t项评价指标权重;Kt表示该评价指标量化测度值。

与评价指标质量等级划分标准类似,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价值按从高到低划分为“非常高”、 “较高”、 “一般”、 “较低”、 “极低”5个等级, 对应的评价值得分区间分别是[8,10]、 [6,8)、 [4,6)、 [2,4)、 [0,2)。

3.3 评价结果与分析

根据权重计算结果,恭城县的资源市场吸引力B2权重值为0.57,重要程度远高于旅游开发条件B3和资源禀赋条件B1,是恭城县乡村旅游开发的长远依托。生态环境质量C8(0.186)、文化民族性C9(0.122)、基础设施水平C15(0.121)、旅游设施水平C16(0.080)和文化乡村性C10(0.076)等评价指标权重值较高,是影响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价值高低至关重要的因素(表2)。根据评价指标量化测度结果,生态环境质量C8测度值为9.24,参与问卷调查对象对其评价非常高,质量非常好;其余测度值较高的评价指标依次为文化乡村性C10(8.77)、民俗地方性C11(7.95)、对外交通条件C14(7.90)、地理位置C18(7.86)等。根据评价模型,计算得出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旅游开发价值评价值为6.605,具有较高的乡村旅游开发价值(表3)。综合各评价指标权重、量化测度结果以及两者的配比情况,可知恭城县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如下:

表3 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指标等级量化测度及评价结果Table 3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results of evaluation index of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Gongcheng

①优势条件。从指标量化测度值看,生态环境质量(9.24)、 文化乡村性(8.77)的量化测度值非常高,具备较高的乡村旅游开发价值,且满足恭城县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性要求,是恭城县乡村旅游开发的突出优势;此外,民俗地方性(7.95)、 对外交通条件(7.90)和地理位置(7.86)的质量条件也比较突出,是恭城县乡村旅游开发的另一优势。

②限制条件。根据指标量化测度值,基础设施水平(4.81)、 文化民族性(3.91)、 旅游设施水平(3.71)的量化测度值偏低,与恭城县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性要求不匹配。这说明当前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还不够健全和完善,无法较好满足游客出行的基本需要的情况比较严重;另一方面,民间瑶族文化的汉化趋势导致恭城县乡村旅游的民族吸引力受到较大削弱。

4 结论与建议

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旅游资源与社会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组合较好,传统与乡土建筑聚落数量多、规模大,特色民间节庆文化和民间演艺丰富多彩。大部分乡村旅游资源集中分布在地势相对低平、可进入性尚好、综合发展水平相对领先地区,乡村旅游资源总体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但是存在基础设施水平、文化民族性和旅游设施水平等评价指标的质量条件与其重要程度不匹配的问题,未来将较大程度限制恭城县乡村旅游开发与发展。因此,在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筹划与实施中,恭城县需要把握地理位置优势和交通条件日益改善的机遇,持续发挥生态环境质量、文化乡村性、民俗地方性等优势条件,调整和改善基础设施水平、文化民族性、旅游设施水平等限制条件,尤其需要突破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建设,以及挖掘和传承地方特色瑶族传统文化。具体建议如下。

4.1 持续加强良好生态环境质量保护

恭城县当前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突出优势。 需要在未来的建设发展中, 持续加强对山体、 河流、 植被、 农田的原生态保护力度, 重点加强对无序或违法开山采石、 截河采沙、 乱砍滥伐、 占用农田草地等私盖建筑、 不经处理排放废弃物等现象和行为的防范、 约束和治理。 未来在大岭山、 花山、 燕子山、 银殿山、 茶江、 太古河、 石榴花瀑布等生态比较脆弱的区域开发旅游项目, 尤其要防范因山体、 植被原生态系统改变而引起滑坡等地质灾害和水源污染等问题,杜绝先污染破坏,后治理修复的粗放型开发模式。

4.2 广泛传承地方特色民俗和乡风文明

“山+水+村落+人”是乡村旅游的特色美好画面。在未来乡村旅游发展建设中, 应加强修缮和保护承载了悠久农耕文化和淳朴乡风文明的乐湾屯、 常家屯等16个国家级传统村落, 可以通过乡村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估, 将适宜性较高的传统村落开发成特色乡村聚落旅游项目。 应加强激活与传承特色鲜明的餐饮、 婚丧、 宗教、 节庆等地域民俗。 例如, 借助文化下乡的契机提高居民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认知, 增强对传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引导居民主动参与特色民俗传承; 此外, 可借助互联网平台对恭城县的盘王节、 关公文化节等民间节庆, 傩戏、 傩舞等民间演艺和油茶、 月柿等传统美食以照片集、 纪录片、 旅游自媒体视频或直播等形式进行宣传推广。

4.3 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建设

健全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是满足游客“食、 宿、 行、 游、 购、 娱”的基本条件。从恭城县各乡镇接待水平看,除了综合发展水平相对领先的恭城镇和莲花镇,其余乡镇目前还极度缺乏条件稍好的酒店、饭店和公共卫生设施;根据当地旅游景点调查结果,目前仅莲花镇红岩新村具备比较成熟的接待设施,其余景点大多还处于待开发状态,客栈、餐馆、公共卫生间、游览路线、景区公共服务设施还非常匮乏或不够规范。在未来乡村旅游发展建设中,恭城县可以分别对各乡镇、各乡村旅游景点进行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估,按适宜性由高至低统筹安排或引进经费进行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建设。

4.4 充分挖掘和广泛传承瑶族传统文化

恭城县是中国12个瑶族自治县之一,但是从实地调查走访结果来看,恭城县居民日常吃瑶饭、讲瑶话、穿瑶服、住瑶寨、用瑶医的民族传统已比较罕见。例如,县域北部最偏远的山区村落观音乡水滨村,是一个93%以上人口均为瑶族人的瑶族村,但村落建筑外观和居民穿戴服饰已极少蕴含瑶族元素;当地瑶族的历史由来、神话典故、风俗讲究等只有年龄稍大的中老年人才能比较完整地叙述;瑶话的日常使用也偏向中老年化。在未来全域旅游的大趋势下,需要充分挖掘并广泛传承当地瑶族特色传统文化精髓,力争做到村头巷尾、男女老少均是瑶族特色传统文化的符号和载体;在全民健康养生需求导向下,可以着重引入瑶医保健养生旅游项目,将瑶族医药加以科学研究和实施推广。

猜你喜欢

测度权重旅游
三个数字集生成的自相似测度的乘积谱
R1上莫朗测度关于几何平均误差的最优Vornoi分划
权重常思“浮名轻”
非等熵Chaplygin气体测度值解存在性
Cookie-Cutter集上的Gibbs测度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旅游
基于局部权重k-近质心近邻算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组织知识传播与共享评价指标体系及其RS权重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