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石育人模式:“五育融合”的路径探索

2020-08-17文丨

教育家 2020年29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五育德育

文丨

“五育融合”语境下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内部联系规律,在我国教育研究理论中有较为成熟的阐释:德育是方向、灵魂,对其他各育起着导向和推动作用;智育是前提,为其他各育实施提供了知识和智力基础,是实施各育不可缺少的手段;体育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健康的基础,是其他各育得以实施的物质保障;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渗透到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方面,起着辅德、益智、促体的作用。基于上述理论分析,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遵循“突出核心,资源聚焦”“厘清逻辑,避免叠层”的原则,在具体实践中通过“梅石育人模式”探索了“五育融合”的路径:以精神为融合线索,以课程为融合技术,以评价为融合保障。

以精神培育为“五育融合”的线索链条

德育是方向、灵魂,可与智、体、美、劳四育产生单点联系,起到引导其他四育方向的作用,是我国教育目标的核心。校园精神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泉州一中前身为一峰书院、梅石书院(因建址有状如梅花的花岗岩而得名),“如梅之韧,似石之坚”的老“梅石精神”传承了近500年。学校在继承的基础上,将德育内涵和老“梅石精神”融合,构筑了新时代“艰苦奋斗、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新“梅石精神”,并将凝炼后的“梅石精神”作为贯穿“五育融合”的线索,创设了简洁有效的“五育融合”方式:以以心养德、以艺育德、以体促德、智劳润德的课程实施为路径,在促进学校德育发展的过程中,同步构筑学生的“梅石精神”,再以“梅石精神”激励、反哺智、体、美、劳四育落地生效,培养时代新人。

以德育和美育这一组合为例,学校首先推进“以艺育德”,即以艺术课程和艺术活动为载体,以艺术教育与思品教育的创新性融合为突破口,渗透爱国情感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豪感的培养、美好心灵的塑造、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高雅情操的陶冶等教育内容,整体建设学校美育与德育融合体系,实现以艺术教育促进立德树人。在“以艺育德”过程中,同步构筑学生“艰苦奋斗、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梅石精神”,进而落实“德培美育”,以“梅石精神”培育学生美化社会的理想、向优向美的追求、勤排苦练的毅力、团结成长的默契,提升学生美学素养和学校美育质量。

德育与智育、德育与劳育、德育与体育也分别通过“以心育德——德励智育”“智劳润德——德启劳创”“以体促德——德激体育”实现相互作用。关系链的前半部分为“梅石精神”的构筑形成过程,后半部分为“梅石精神”的运用践行过程,整个过程通过校园精神串联,体现出简洁高效、可控可测、校本特色突出、育人效果明显的特点。

以精神培育为线索,率先落实德育与四育之间的单点对接,而不急于实施多点间的联系,本质上是以德育为根本目标,在融合中更能凸显德育的地位。

以课程建设为“五育融合”的技术手段

在实现了德育与其他四育各个维度的单点对接后,学校以课程建设为技术手段,致力实现五育中多维度的融合。为避免五育割裂,课程建设放弃了五育并列平行的构建逻辑,转以学生的发展需求层次为建设框架,分设了面向全员必修的基础型课程、面向全员选修的拓展型课程、面向个性选修的高水平研究型课程三个层级,各层级内再开设相应水平的五育融合课程。

基于德、智、美三育的抽象性和基础性特征,以及体育、劳育的具体性和实践性特征,学校将五育的课程融合设计为“小融合”和“大融合”两种方式——

小融合课程以学科课程为主,在学科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有意识地以五育的某个维度为主,再以点的形式穿插其他维度。比如,在物理学科教学中,以智育的认知教育、技能教育、素养教育为主,并以点的形式,穿插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精神等德育内容,再根据实际情况穿插体育原理、劳动知识、美学鉴赏等内容。

大融合课程以活动课程为主,实践活动可以触发五育中各种知识和能力在个体行为中的创造性运用,因而学校积极开发实践创新课程。基础型课程层面,开设全员必修的研学课程,将研学旅行和研究性学习充分融合,以班级为单位,统一组织学生赴工厂、公司、场馆、遗迹、社区进行实地调研和操作体验,在复杂现实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培育精神、学以致用、行走锻炼、知美鉴美、操作实践,实现德智体美劳的有机融合;拓展型课程层面,开设几十门面向全员的纯实践类选修课程,如“物理制作与发明”“植物生物科技与花卉栽培”“创意编程与机器人”“丝网花制作及插画艺术”“知行合一学地理”等;研究型课程层面,开设科技创新实践课程,满足学生高水平需求。由于时间资源的有限性,大融合课程以精品化为主,控量求质。

整体而言,小融合课程强调点拨意识,大融合课程强调实践操作;小融合是广泛基础,要求广度,大融合是主干手段,要求精度。

以综合评价为“五育融合”的动力保障

评价具有教育导向作用。“梅石育人模式”的评价包括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对教师五育落实情况的评价、对课程五育涵盖度和融合度的评价三个项目,是五育融合的重要动力保障。

建立对应德智体美劳五育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维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将评价结果作为评优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家长、教师参与五育全面发展和五育融合培育的热情;通过听评课、视导课,评价教师五育融合的落实情况,可以提高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德育融合或多育融合的意识;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成效的评价,可以监测课程中五育融合的效度,进而通过反馈、改进、升级,推进五育融合优质课程不断涌现。在扭转重智育轻其他四育现状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种折衷的过渡性方法:在学业水平评价中,以考试评价引导五育融合。“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导向在2019年高考全国卷的命题中得到强烈展现,随后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此进一步明确,将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作为试题情境甚至作为命题内容是高考、中考的必然。在日常的考试命题中,有意识地采取这种命题方式,精心设计五育融合的考题,能够有效促进师生五育融合意识的养成。

五育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泉州一中“以精神为融合线索、以课程为融合技术、以评价为融合保障”的融合模式被实践证明是促进五育融合的一种有效方法,也为学校带来了突出成绩:“梅石队”勇夺2019年VEX亚洲机器人锦标赛冠军,在为国争光的实操性比赛过程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各维度素养都得到很大提升。当然,在落实全面发展、发挥五育整体功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人兴趣、特长和爱好。只有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结合,才能实现五育融合最初的意义。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五育德育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课程思政引领“五育并举”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