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治疗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临床效果及其美观度
2020-08-17刘小东任恒峰薄湛南
刘小东,任恒峰,薄湛南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口腔科,河南 驻马店,463000)
牙周炎是一种因牙周支持组织慢性炎症所致感染性疾病,多发生于35岁以上人群,且随时年龄增加发病率逐渐增高,其中50~60岁人群最为常见。研究表明,菌斑、牙石、创伤性咬合及微生物及其产物等因素均可致牙周炎发病,而环境、精神压力等可作为其高危发病因素[1]。牙周炎早期症状常不明显,随着炎症进展加重,可向牙槽骨、牙骨质等深层部位扩散,可出现牙周袋形成、牙周溢脓、牙齿松动等症状,极易导致前牙扇形移位甚至脱落,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咀嚼、语言等功能,同时损害口腔整体美观度,对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造成极大损害。目前,牙周炎治疗还是以基础、局部及全身用药为主,尚无特效治疗方案,治疗持续时间较长且难以获得稳定效果[2]。牙周夹板治疗是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常用治疗手段,能较好纠正患者前牙畸形和功能,但整体效果仍有待提高,且对患者美观度关注度较少。研究发现[3],正畸治疗可通过对牙槽骨和牙周膜等组织进行重建,促进炎症吸收和修复,能够获得长时间稳定效果,且对前牙美观度改善明显。因此,本研究笔者就联合牙周夹板和正畸治疗用于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旨在探究其临床效果及美观度,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8年6月到2020年1月间收治的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60例,纳入标准[4]:①均符合重度牙周炎诊断标准,且已出现前牙扇形移位;②根尖区牙周膜未完全消失,且患者有强烈保牙意愿;③均符合本研究所选治疗方法指征;④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牙龈炎、口腔疱疹等其他口腔疾病;②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肺等重要脏器组织疾病;③合并精神类或神经系统疾病配合度较差者;④临床资料不全或失访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在27~73岁,平均年龄为(47.28±10.75)岁;观察组患者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在25~76岁,平均年龄为(47.81±11.2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口腔卫生指导,熟练掌握间隙刷技能,同时给予牙周炎基础治疗,包括牙周手术、龈上洁治及龈下刮治等,以减轻炎症反应,同时促进病情恢复,待牙周炎症得到良好控制后,给予牙周夹板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正畸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手术方案,选择适用性强、结构简单的矫治器,分别用磨牙颊面管、细铁丝结扎,替代带环和橡胶圈结扎,患者均选择直丝矫治器,首先选用0.012mm型号细镍钛丝排齐上、下牙,以“细丝轻力”原则将弓丝排齐牙列,采用滑动法对上、下前牙内收处理,矫治力控制在50~80g,根据内收效果和患者实际反映调节矫治力。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后1个月进行复查,观察组患者前牙排列情况和咀嚼功能,如恢复正常可去除矫治器,但维持牙周治疗和保持器12个月以上。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的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等指标水平;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的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前牙覆盖长度及松动度等指标水平;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观度评分。采用Le-Silness法检测AL、SBI及PLI值,同时采用自制问卷量表对美观度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美观度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软件处理本研究所有统计学数据,各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形式表示,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各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比)形式表示,组间行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GI、SBI 及PLI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GI、SBI及PLI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GI、SBI及PL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详情见表1。
2.2 PD、AL、前牙覆盖长度及松动度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PD、AL、前牙覆盖长度及松动度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PD、AL、前牙覆盖长度及松动度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详情见表2。
2.3 美观度评分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美观度评分为(43.27±7.95)分,对照组患者的美观度评分为(44.03±8.12)分,两组患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美观度评分为(72.53±10.36)分,对照组患者的美观度评分为(90.25±12.69)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3 讨论
牙周炎是口腔科常见的疾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其致病因素较多,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随着炎症加重和扩散,可导致牙周膜破坏、牙槽骨吸收,形成牙周袋,同时使牙龈压根分离,牙齿出现松动、倾斜及移位现象,并伴有牙周溢脓,最终导致牙周组织支持炎症减弱,极易引起前牙移位扇形移位,又可进一步加重牙周炎症,导致病情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患者口腔咀嚼等功能和整体美观,损害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如何提高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治疗效果也成为临床重点关注课题[5]。目前,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治疗仍以牙周基础治疗为主包括牙周手术、龈上洁治及龈下刮治等措施,虽能不同程度控制牙周炎症反应,但对于牙齿畸形改善效果有限,无法有效患者畸形和咀嚼等功能[6]。牙周夹板固定是此类患者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通过连接多个松动牙齿,建立“多根牙”咀嚼单位[7],分散应力而减轻患牙负担,提高前牙稳定性,并促进牙周炎症吸收恢复,但单纯牙周夹板固定仍存在其缺陷性,无法彻底纠正前牙畸形,因此稳定性仍欠理想。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I、SBI 及PLI 水平()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I、SBI 及PLI 水平()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D、AL、前牙覆盖长度及松动度水平()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D、AL、前牙覆盖长度及松动度水平()
临床研究发现[8],正畸治疗联合牙周夹板能明显提高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治疗效果,通过选取合适矫治器,通过轻柔操作最大限度减少患牙和周围组织损害,以纠正前牙畸形,以及恢复稳定性和生理功能,恢复患者正常美观度。正畸治疗可有效内收已出现扭转、变形及散开前牙,同时可对牙周组织连续清理,加速牙周膜和牙槽骨组织吸收和重建,促进牙齿创伤消除,调整牙齿力度和咬合关系,防止牙齿移位松动而恢复咬合力,且经正畸治疗后不易复发[9]。且研究发现[10],正畸治疗通过恢复正常解剖结构,改善口腔环境,还能更好控制牙周炎症进展扩散。钟寒等[11]研究显示,正畸治疗可明显提高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治疗效果,且患者炎症控制更为明显,美观度满意度更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的GI、SBI、PL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D、AL、前牙覆盖长度及松动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正畸治疗能够明显纠正患者前牙畸形,改善口腔微环境,促进牙周炎症吸收,恢复前牙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12]。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美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正畸治疗对牙齿整体形象恢复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正畸治疗能明显改善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治疗效果,促进牙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美观度,值得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