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抢救流程在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效果

2020-08-16董晓娟

中华养生保健 2020年11期
关键词:护理管理

董晓娟

摘  要:目的  探讨在实施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期间优化抢救流程运用可行性。方法  将玉溪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5月~2020年4月收治的52例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管理组(26例):采用优化抢救流程完成护理管理;常规组(26例):采用常规流程完成护理管理;就组间抢救准备时长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脱管、皮肤压力性损伤以及坠床)展开对比。结果  管理组急诊危重症患者监护病房患者抢救准备时长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两组急诊危重症患者不良事件集中于脱管、皮肤压力性损伤以及坠床几方面;管理组急诊危重症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优化抢救流程的有效运用,可实现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抢救准备时长缩短以及总不良事件减少,最终实现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有效预后。

关键词:优化抢救流程;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抢救准备时长;不良事件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0)-11-0108-03

针对患者在实施急诊疾病治疗期间,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表现出显著价值,使病房中收治患者呈现出较多疾病种类,并且表现出危重病情,在实施疾病治疗期间,系列急救事件表现出较高发生率,对此针对护理规范以及护理措施均提出较高要求,尤其确定有效方式展开急救流程优化意义显著[1-2]。于传统模式下针对患者合理开展抢救工作,难以达到各科室之间理想配合,并且医护之间表现出较低分工配合默契度,无法对整个抢救流程质量做出保证[3]。对此确定更为有效方式将抢救流程进行优化,将抢救时间节省,以对患者生命安全进行挽救意义显著。本次研究将针对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探析优化抢救流程方式运用可行性,以实现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有效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玉溪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5月~2020年4月收治的52例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管理组(26例):女17例,男9例;年龄区间为22~75岁,平均为(47.52±5.87)岁。常规组(26例):女18例,男8例;年龄区间为23~76岁,平均为(47.53±5.89)岁;就两组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均衡性显著(P>0.05)。本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与家属完成知情同意书签署。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疾病类型主要集中于急性冠心病以及脑血管出血等方面;②对于监护病房护理管理工作表现出较高依从性。

排除标准:①中途死亡;②管理期间不遵从医嘱。

1.3  方法

常規组:采用常规流程完成护理管理:护理人员对于医生工作需要积极配合,对于患者静脉通道建立给予帮助,并且通过对医生需求加以了解,合理完成对应抢救设备与药品准备工作,就患者各项病情变化与生命体征给予观测,对于各项抢救措施应用后获得效果展开实时评估,对应完成记录。对于抢救过程中系列措施采用对患者与家属耐心介绍,就其病情发展情况予以告知,对于抢救知识以及可能预后情况对家属进行讲解,以使得抢救工作期间将家属认可度以及理解度显著提升。

管理组:采用优化抢救流程完成护理管理,①将护理小组成员构成进行优化,组长需要资历较长并且管理经验丰富,对于整个护理小组工作进行协调;②对工作内容进行优化:安排护士长就抢救流程中系列工作以及活动合理展开对应管理工作,抢救工作在开展期间,护士长需要合理完成工作分配,如患者病情呈现出严重情况后,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情况展开对应评估工作,对于优先级别加以明确。此外对于各自职责进行充分明确,对于临床医生工作能够给予充分配合,以对抢救工作顺利开展做出保证,此外通过固定配对方式有效运用,使得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配合度显著提升,最终使抢救成功率显著提升。就重症监护病房系列危重疾病类型展开对应性分析后,合理完成抢救专家小组创建,对于科学合理抢救流程进行有效创建并运用,最终使危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提升。③将仪器设备规范化管理力度加强,对于设备以及仪器定点区域摆放做出保证,并且对数目清点及时性做出保证,依据规范对抢救设备实施摆放,以对不同护理人员及时获取做出保证。此外就各项抢救器材完好性密切注意,合理张贴抢救物品使用方法,就药品以及仪器合理展开综合管理操作。

1.4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抢救准备时长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脱管+皮肤压力性损伤+坠床)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对于两组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护理管理结果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2.0展开处理。计量资料(抢救准备时长)行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总不良事件率)行χ2检验,以 [n(%)]表示,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抢救准备时长对比

管理组急诊危重症患者监护病房患者抢救准备时长短于常规组明显(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两组急诊危重症患者不良事件集中于脱管、皮肤压力性损伤以及坠床几方面;管理组急诊危重症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3  讨论

优化抢救流程作为新型护理管理理念之一,近年来获得医护工作者广泛认可,其主要针对传统抢救流程合理展开完善以及优化操作,能够使得抢救工作时间充分缩短,对于护理相关操作能够进行明确规范,使得抢救流程有效提升,最终使抢救成功率显著提升。具体在抢救期间,医护工作者配合度对最终结果会产生直接性影响,对此针对医护人员配合度采用有效方法进行提升干预,对于抢救工作节约时间缩短以及患者重要器官不可逆损伤避免能够做出充分保证[4]。

此外在抢救期间医护人员抢救技术水平同样对结果会造成严重影响,对此就重症疾病抢救知识医院需要积极开展,从而使得医护人员知识储备获得充分加强与更新,对于抢救工作操作技能可以有效提升,从而使抢救期间失误率充分降低,对于抢救结果進行有效优化。因为诸多家属对于抢救知识缺乏认知度,对此需通过医生协助合理完成,对此针对医生工作往往表现出较差配合度,从而使抢救与治疗工作受到对应影响[5]。

在此种情况下,护理人员需要将同患者与家属沟通力度显著提高,使得患者针对疾病认知度充分提升,并且就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与临床表现密切观测,对于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能够对家属及时告知,对于抢救过程中系列情况,对患者家属耐心告知,以避免对于抢救工作家属呈现出不理解现象,避免导致表现出医患矛盾情况。

本次研究说明优化抢救流程的有效运用,在规范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护理操作以及缩短抢救时间方面获得显著效果,其能够就患者疾病变化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对于各项抢救措施的有效实施做出保证,对于抢救时效性可以做出充分保证,并且在优化流程方面也可以获得显著效果,对于护理过程进行科学划分,对于各项护理干预进行明确规范,对于护理流程进行有效梳理,充分证明优化抢救流程运用于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可行性。

综上所述,优化抢救流程的有效运用,可实现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抢救准备时长缩短以及总不良事件减少,最终实现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有效预后。

参考文献

[1]周成莉,陈妮,毛世芳.风险管理在预防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EICU)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贵州医药,2019,43(10):1641-1642.

[2]罗曼,白冬梅,刘路,等.SBAR模式在规范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J].安徽医学,2019,40(09):1063-1065.

[3]吕锦红.护理安全管理在危重患者院前急救中护理效果[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0):1715-1716.

[4]席建宏,向启娥,董正惠.RICU危重患者护理文书管理中品管圈的应用效果[J].中国病案,2018,19(04):17-19.

[5]袁海霞,蔡清华,何翠兰.临床路径管理对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培训效果观察[J].安徽医药,2018,22(5):998-1000.

猜你喜欢

护理管理
护士长巡视工作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患者的护理管理与健康教育分析
分析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其风险管理途径
手术室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探讨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浅谈新木桶原理在临床科室护理队伍管理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