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髋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探讨
2020-08-16韦利辉
韦利辉
摘 要:目的 评定早期护理干预服务内容运用于髋关节手术患者中对于预防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服务价值。方法 将2018年6月~2020年3月期间马山县人民医院收入且开展髋关节手术治疗的86例髋关节疾病患者纳入研究,分组凭借随机数表方法方式,各组43例,试验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参照组采取传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术后14d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占比情况及下肢肿胀占比情况、护理干预服务整体满意占比情况、在医院接受治疗总时长情况。结果 试验组手术后14d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占比情况评比于参照组具体统计结果减低(P<0.05);试验组手术后14d内出现下肢肿胀占比情况评比于参照组具体统计结果减低(P<0.05);试验组护理干预服务整体满意占比情况评比于参照组具体统计结果增高(P<0.05);试验组在医院接受治疗总时长情况评比于参照组具体统计结果减低(P<0.05)。结论 为髋关节手术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服务内容能够积极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髋关节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0)-11-0089-02
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多见的血管相关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在髋关节手术后患者中比较多见,对患者机体健康情况形成危害,并干扰患者手术后机体恢复[1]。所以,加强对髋关节手术后患者的护理干预服务非常重要,进而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2]。本文下面针对2018年6月~2020年3月本医院收入且开展髋关节手术治疗的86例髋关节疾病患者实施数值项目仔细研究,探究早期护理干预服务内容开展在髋关节手术患者中对于预防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服务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于2018年6月~2020年3月马山县人民医院收入且开展髋关节手术治疗的86例髋关节疾病患者,分组参考随机数表方法,各组43例。参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61.50±4.95)岁。试验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60.55±4.29)岁。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基础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会对应准许。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存在髋关节疾病,拟行髋关节手术治疗;②签写知情同意文书。
排除标准:①具有沟通障碍的患者;②具有精神异常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参照组选用传统护理干预
予以病情以及生命体征关注和检测,予以正确用药方面引导等。
1.3.2 试验组选用早期护理干预
①严密关注早期症状表现:密切关注下肢皮肤色泽、温度、足背动脉相关搏动状况等,如果存在肿胀表现、严重疼痛感受等,需即刻上报和处置。②饮食方面护理措施:进食含脂少、含纤维素多、含蛋白多的清淡饮食;维持一天喝水总量处于2000~3000mL。③心理方面护理措施:针对患者心理予以评定,予以针对性心理方面疏通,让患者看电视、听音乐、听戏曲等,改善其不良心理情况。④早期功能训练方面护理措施:术后让患者下肢穿高弹力袜,如果病情允许,让患者尽快下床走动,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对患者下肢肌肉予以按摩,引导患者接受肌肉关节主动训练;术后第1天到第7天,让患者接受直腿抬高被动锻炼,引导患者接受股四头肌、小腿肌、臀肌对应主动收缩锻炼及舒张锻炼运动;指导患者接受膝关节及髋关节对应屈伸活动运动等。
1.3 观察指标
记录各项组别手术后14d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占比情况及下肢肿胀占比情况、护理干预服务整体满意占比情况、在医院接受治疗总时长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SPSS23.0完成验证,在医院接受治疗总时长情况采取(x±s)表示,开展t检验;手术后14d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占比情况、手术后14d内出现下肢肿胀占比情况、护理干预服务整体满意占比情况采取[n(%)]表示,开展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后14d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占比情况
试验组手术后14d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手术后14d内出现下肢肿胀占比情况
试验组手术后14d内出现下肢肿胀的患者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护理干预服务整体满意占比情况
试验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服务整体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总时长情况
参照组在医院接受治疗总时长情况(17.30±2.54)d,试验组在医院接受治疗总时长情况(12.36±1.20)d,试验组在医院接受治疗总时长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31,P=0.000)。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由于下肢血液于深静脉中异常聚集,引发深静脉管腔受到一定程度受阻或是完全受阻而发病,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多存在下肢疼痛感觉以及下肢腫胀表现等[3]。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比较多,主要包含血流瘀滞因素、高凝状态因素、静脉壁受损因素等,而血液瘀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的主要原因[4]。
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髋关节手术患者术后比较多见的一种并发症,其血栓发生脱落容易引发肺栓塞现象,对髋关节手术患者机体健康情况及生命健康状况都形成较大程度威胁[5]。所以,针对髋关节手术患者需加强对应术后护理干预服务,积极规避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充分保证髋关节手术患者的机体安全性[6]。本文所得项目有关內容指标中,针对早期护理干预服务内容、传统护理干预服务内容实施比对,选择早期护理干预服务内容的髋关节手术患者手术后14d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占比情况降低,手术后14d内出现下肢肿胀占比情况减少,护理干预服务整体满意占比情况增加,在医院接受治疗总时长情况缩短。早期护理干预服务内容包含多项护理服务项目,对髋关节手术患者术后早期症状表现予以密切关注,针对异常状况尽快上报且予以对应处置;开展饮食方面护理措施,促使髋关节手术患者保持日常饮食健康,保证营养摄入相对充足,且让患者多喝水等;实行心理方面护理措施,缓解髋关节手术患者术后存在的不良心理状况,促使髋关节手术患者维持积极而健康的心理状态;提供早期功能训练方面护理措施,指导患者术后尽早接受对应功能锻炼,积极改善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情况,促使髋关节手术患者术后机体得以早期康复。
综上所述,为髋关节手术患者提供早期护理干预服务内容有助于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予以预防,进而减少髋关节手术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下肢肿胀状况,增加髋关节手术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促进髋关节手术患者机体早期康复,进而减少髋关节手术患者住院的整体时间,显示重要临床护理干预服务优越性及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春华,李卓瑶.术中针对性护理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22):3076-3079.
[2]晏婷婷.对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术后细节护理在预防其发生并发症方面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6):266-267.
[3]付世裕.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对预防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5):278-279.
[4]魏萍.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分析与防护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4):118-120.
[5]侯云.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流程联合利伐沙班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51(6):746-748.
[6]潘臻.术中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3):365-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