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重症患者早期结合营养临床效果分析

2020-08-16陶晶刘瑞霞马雏凤

中华养生保健 2020年11期
关键词:肠内营养支持早期并发症

陶晶 刘瑞霞 马雏凤

摘  要:目的  分析神经重症患者早期结合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6月巴彦淖尔市医院收治的90例神经重症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予以常规肠内营养支持)和研究组(予以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每组45例。比较两组支持前后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指标和营养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支持前,两组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指标及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支持后,研究组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指标及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指标均高于常规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神经重症患者行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不但能全面保障患者的营养,还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避免肺部感染、腹泻等并发症发生,助其身体早日康复。

关键词:神经重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0)-11-0069-02

神经重症患者由于处于重度昏迷中,无法进食,加之肠胃功能减弱,摄取营养物质的能力降低,从而导致其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进而引发肺部感染、腹泻、胃潴留等并发症,影响着患者的康复进程[1]。因此,尽早给予神经重症患者营养支持尤为重要。常规肠内营养支持通常是在患者禁食3d后才进行,效果并不显著。有学者认为,在患者入院的72h内便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能尽快恢复其胃肠道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并发症[2]。基于此,本次研究在我院收治的神经重症患者中予以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并取得良好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6月巴彦淖尔市医院收治的90例神经重症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

常规组有男患者23例,女患者22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58.36±11.24)岁;高血压性脑出血有12例、重型颅脑损伤有15例、脑血管畸形有18例。研究组有男患者22例,女患者23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9.02±11.10)岁;高血压性脑出血有15例、重型颅脑损伤有18例、脑血管畸形有12例。两组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次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2013版《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中的诊断标准;②了解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③发病至治疗时间不超过24h;④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8分者。

排除标准:①预计生存时间<4周者;②治疗前已存在消化功能障碍者;③心、肾、肝功能异常者。

1.3  方法

常规组予以常规肠内营养支持,即在患者禁食3天后,通过鼻胃管、营养泵将全力肠内营养混悬液(生产厂家: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011)输送至患者肠内,前期用量为250mL,输入速度为20mL/h,当患者适应后,再调整输液量为1500mL/d,输入速度为80~100mL/h。

研究组予以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即在入院的第2天便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及用量与常规组一致。同时,予以患者中心静脉或外周静脉肠外营养支持,及时补充脂肪、氨基酸、胰岛素等。治疗期间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肠内肠外营养支持量,目标热量为25~28kcaL/(kg·d),直至肠内营养能达到目标热量。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支持前后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指标及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胃潴留、肺部感染、腹泻、呕吐)。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的数据进行处理,采用计数资料[n(%)]来表示并发症发生率,行χ2检验;采用计量资料(x±s)来表示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指标及营养指标,行t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的免疫球蛋白指标

支持前,两组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支持后,研究组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指标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的营养指标

支持前,两组的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支持后,研究组的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2.3  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支持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3  讨论

神经重症患者多处于重度昏迷、机械通气状态,摄取营养能力降低,导致其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营养不良,引发应激性溃疡、胃潴留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3]。营养支持治疗主要分为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前者是通过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后者是通过鼻饲管、胃管、营养泵将营养液输入肠内,均可以帮助患者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4]。

本次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指标及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指标均高于常规组(P<0.05),表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帮助患者补充营养。肠内营养支持能直接将人体所需的营养液输入患者肠内,经胃食管快速吸收,这一过程即符合人体的生理运行,又能保护胃肠黏膜,促进消化系统正常运行,最终保证了患者的营养均衡[5]。肠外营養支持能额外帮助患者补充矿物质、氨基酸、胰岛素等,使患者的营养更全面,更接近目标热量,促进其快速康复。同时,在患者入院72h内便予以营养支持,能良好避免胃肠道菌群紊乱,尽早补充能量,有利于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降低各类并发症风险,促进其身体修复[6]。故经过治疗,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果与上述讨论相符。

综上所述,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能快速帮助神经重症患者补充人体各种所需营养,促进机体修复,提高自身免疫力,降低并发症风险,更有利于患者身体康复。

参考文献

[1]柏丽娥.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术后早期胃肠内营养预防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1):255-256.

[2]李滨,宋建铭.神经重症患者治疗中肠内营养治疗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4):51-52.

[3]朱晓文.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及其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03):180-182.

[4]郭玉玲.肠内加肠外营养对神经危重症患者早期营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2018(02):72-73.

[5]骆丽,付凤.肠内营养在神经重症营养支持中的护理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8,23(02):138-140.

[6]张倩,袁涛,李霞.分析肠内加肠外营养对神经危重症患者早期营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名医,2019,10(09):95-95.

猜你喜欢

肠内营养支持早期并发症
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马克思主义早期大众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女性髋骨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观察
肠内营养支持对喉癌术后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早中期早产儿胃肠内外营养状况对其体格发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