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康复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8-16李丽琼李宣屈泽忽凯伦王师霞王余燕戴海军何映春

中华养生保健 2020年11期
关键词:治疗总有效率吞咽障碍脑梗死

李丽琼 李宣 屈泽 忽凯伦 王师霞 王余燕 戴海军 何映春

摘  要:目的  探究中医康复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病例为大理州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接受中医康复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SSA)、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SWAL-QOL)和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D),分析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SA评分(25.65±2.21)分、HAMD评分(8.92±2.23)分显著更低,且SWAL-QOL评分(167.98±19.62)分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对于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中医康复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可改善其吞咽功能和抑郁心理,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医康复;脑梗死;吞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

中图分类号:R2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0)-11-0021-03

脑梗死多是由于脑部供血突然中断而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现象,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甚至22.00%~65.00%脑梗死患者会出现吞咽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肺部感染、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威胁生命[1]。作为脑梗死后常见并发症,吞咽障碍者往往伴有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咽反射存在以及下颌反射亢进等临床表现,若不及时加以治疗,易引发脱水、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后果,甚至出现误吸窒息现象。据相关研究显示[2]:中医康复治疗能够减轻患者吞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故本文对我院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试验,通过分组治疗,探析中医康复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开展时间2018年1月~2019年12月,研究病例为大理州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共30例,男性14例,女性比例16例;年龄处于54~78岁之间,平均年龄(65.08±7.83)岁;病程处于14~30d之间,平均(22.32±4.66)d。观察组:男性13例,女性比例17例;年龄处于55~79岁之间,平均年龄(65.09±7.81)岁;病程处于15~28d之间,平均(22.30±4.65)d。两组病例资料纳入统计学软件分析,差异无意义(P>0.05),具有对比价值。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相关诊断标准;②年龄不足80岁;③患者知晓试验,同意书家属签字。

排除标准:①脑梗死再发者;②精神疾病者;③药物过敏者;④感染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患者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治疗方法为:给予患者氯化钠注射液250mL+10mL灯盏细辛(云南生物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70058)静滴治疗,1次/d,连续治疗14d;同时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厂家:国药集团荣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4544)口服治疗,剂量0.1g,1次/d;其他治疗包括颅内压管理、控制血压与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与抗感染治疗。康复训练包括:口咽肌肉、吞咽、进食训练以及饮食干预等。①口咽肌肉训练:按摩患者口咽部的腧穴,5~10min/次,加强血液循环,鼓励患者动作训练,如舔唇、闭嘴、噘嘴、鼓腮和吹气等,10~15min/次,3次/d。②吞咽训练:使用冰冻棉签刺激患者咽后壁、软腭和腭咽弓部位,指导患者练习空吞咽动作,3次/d,15~20min/次。③进食训练:营造安静、舒适的进食环境,进食时间保持在30min以上,进食体位多选坐位或抬高头部、躯干体位,食物以密度均匀食物为主,进食量先少后多,不可着急,循序渐进。④饮食干预:将中医辨证法与患者实际情况相互结合,叮嘱患者少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多吃蔬果泥,针对肝阳上亢患者,不可食用肥甘厚味的食物。

观察组接受中医康复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中医康复治疗,包括:①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选取风府穴、廉泉穴,患者取仰卧位,对穴位常规消毒之后,使用丹红注射液(山东丹红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26866)4mL浸润药垫,然后放置在风府穴、廉泉穴,导入治疗时将正极置于风府穴,负极置于廉泉穴,治疗20min/次,2次/d。②穴位按摩:取廉泉穴、翳风穴、天突穴、风池穴、风府穴,采用一指禅推法、揉法、按法,以出现延后、舌根发麻,吞咽动作,而后与后头部出现酸胀热感为宜,避免引起患侧肌肉的痉挛、健侧肌肉过度收缩,按摩5min/次,1次/d。③中医针灸治疗:取风府穴、翳风穴,施以捻转补法。再取廉泉穴予捻转泻法,人迎、颊车、内关、通里、三阴交等穴予平补平泻,均行针约15s,留针30min,10min行针1次,金津玉液三棱针点刺放血,咽后壁点刺5次,不留针。

1.4  观察指标

采用吞咽功能评分(SSA)、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对照组和观察组吞咽功能、生活质量和抑郁程度,并对比。其中SSA评分和HAMD评分越低说明患者吞咽功能和抑郁程度越好,SWAL-QOL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疗效判定:①显效:经洼田氏饮水试验为Ⅰ级,吞咽困难症状消失;②有效:饮水试验Ⅱ级,吞咽困难症状有所改善;③无效:无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数据处理

本文数据纳入SPSS23.0软件,计量资料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n(%)]表示;P<0.05两组数据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两组SSA、HAMD、SWAL-QOL评分比较

观察组SSA和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2。

3  讨论

近些年,伴随国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升,老龄化问题越发严峻,导致脑血管性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由此引发的并发症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同时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吞咽障碍作为脑梗死患者最为多发的并发症,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摄食,引起营养不良、误吸等不良后果,因此,临床务必要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康复治疗。

中医学将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归于“喉痹”和“喑痱”的范疇,认为病灶在机体咽喉,与机体脑部有密切联系[3]。本试验结果为:观察组SSA、HAMD和SWAL-QO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这足以说明中医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缓解甚至消除抑郁心理,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明显。通过口咽肌肉、吞咽动作和进食训练都有利于增加患者口咽部肌肉的协调性,保证吞咽动作更加稳定,增加进食安全,但患者切勿着急,循序渐进。中医康复治疗通过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穴位按摩能疏通经脉、行气活血,缓解肌肉痉挛,中医针灸也治疗帮助脑出血患者疏通脉络,改善机体脑血管痉挛现象,加快建立侧支循环,从而有效活化机体神经细胞[4],另外康复训练的多种措施亦可更好提高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抑制异常神经反射,及时调节患者吞咽肌肉功能,避免废用性肌肉出现萎缩。除此之外,穴位可在一定程度上重建已被破坏的机体神经反射弧,加快病变神经组织功能的恢复速度,加上早期进食训练亦可提高患者自主进食速度,确保其尽快适应,提升生活自理能力,保证较高的治疗效果[5]。

综上所述,中医康复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显著,在改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缓解不良心理方面效果更优,切实可行,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叶慧敏,宋琴琴,吴湘琼,等.观察综合康复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7):1132-1133.

[2]于洪玲.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8,26(6):90-91.

[3]胡婷婷.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观察[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9,17(04):341-342.

[4]陈桃红.中医中药康复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09):185-187.

[5]张鹏.针灸、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脑梗死的效果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20,29(04):379-381.

猜你喜欢

治疗总有效率吞咽障碍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怎样治疗
针灸治疗3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研究
针刺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的疗效
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不同训练方法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