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管理分析

2020-08-16张秀茹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6期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医院

张秀茹

【摘 要】目的:分析在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运用应急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本研究分析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我院参与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救治患者60例。按照患者救治管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另30例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管理工作技术上联合实施应急管理,对比两组管理工作质量与患者家属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工作质量评分(96.33±1.13分>90.24±1.16)、家属满意度评分(98.74±0.16分>94.65±0.31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与常规管理模式相比,在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运用应急管理。可显著提升管理工作质量与患者家属对临床工作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质量

突发性卫生公共事件如食物中毒、传染疫情、大型车祸等,具有较强的突发性、危害性以及紧迫性,在处理这类事件时,通常要求医院、相关卫生管理部门等能够具备较强的应急管理能力,从而提升其实际救援能力与救援工作开展质量[1]。在下文中,笔者主要探析应急管理的在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具体应用措施与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分析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我院参与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救治患者60例。按照患者救治管理模式的不同,将上述60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18例女性,12例男性;年龄在19~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50±2.66岁;突发事件类型:15例食物中毒,8例大型车祸,5例流感病毒传染,2例其他。观察组中,17例女性,13例男性;年龄在17~5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19±2.05岁;突发事件类型:13例食物中毒,9例大型车祸,6例流感病毒传染,2例其他。经统计可知P>0.05,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救治管理模式

对照组患者救治工作中均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另30例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管理工作技术上联合实施应急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启动医院应急机制:应急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应急准备、临战预备以及战时应急三个环节。在参与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需要先对事件的发生地点、起因、伤患数量与疾病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于相关工作人员准备好充足的应急物资。准备完毕后则应当第一时间内赶往事件现场,参与救援工作的医护人员需要全员进入临战预备状态,并提前做好相应的工作安排与应急战略部署,使其能够在到达现场后积极主动地配合、协调相关工作。此外,在具体的伤患救治与事件处理时,则需要由专门的负责人实时汇报救援情况、工作开展实际以及预案执行内容等,以便于及时安排后续医疗力量、应急物资的补给。

(2)合理安排病区,加强感染控制: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院内医疗人员就应当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与疾病类型提前安排好病区与病房,从而确保院内医生救援工作的有序、顺利开展。其次,做好院内消毒、隔离工作,通过对患者排泄物、呕吐物、床上用品、生活用品的消毒处理以及重污染区、半污染区与清洁区等区域的隔离管理来降低患者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

(3)加强心理辅导: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患者及其家属来说都是重大的创伤,因此,医护人员在积极落实应急管理措施的同时也应当关注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况,及时给予患者安慰与鼓励,帮助其缓解压抑、恐惧、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使其更加配合医疗人员的工作,从而提升应急管理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1.3 观察指标

分别采用我院自制的管理工作质量调查问卷与患者家属满意度评价表来调查不同管理模式下医疗人员工作质量情况及家属对于医疗工作的满意程度,设置工作质量调查问卷与患者家属满意度评价表评分均为100分,评分与工作质量、满意程度之间成正比。

1.4 统计处理方法

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工作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表示,当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工作质量评分为96.33±1.13分,家属满意度评分为98.74±0.16分。对照组工作质量评分为90.24±1.16分,家属满意度评分为94.65±0.31分。观察组工作质量评分、家属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详见表1。

3 结论

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遭受伤害、侵害的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与护理,则会扩大病情的蔓延范围,使死亡率与致残率进一步升高。从另一角度上说,这类事件的发生对于医疗人员自身应急救援能力与职业道德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那么相关的医院管理人员则应当善于运用应急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应急预案的方式积极落实应急准备、临战预备以及战时应急不同阶段中的工作与措施。同样的,除了事件发生现场的应急救援管理之外,医院内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充分的后续治疗准备,合理安排病区,加强感染控制,为患者的疾病康复保驾护航[2]。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管理模式相比,在医院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运用应急管理,其管理工作质量以及家属对于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都显著提升,P均<0.05。由此可见,应急管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可起到更高的临床应用意义与价值。

參考文献

王亚东.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关键要素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0):173-174.

周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保障实践经验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7):188.

猜你喜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医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微信的议题呈现异同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为县级医院定锚